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
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 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 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 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 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 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 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 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 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 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 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 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 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 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 漏嘴,得小心点。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贵之气,刘备就是 这样的人。曹操跟刘备聊得很开心,问了刘备一个问题:“玄德兄,你说这年头 谁是英雄” 刘备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现在不得已。”但刘备不敢说,说了,要被曹操宰。刘备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言其它。
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端起一杯酒喝完说:“别绕了!这年头真 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 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了筷子落地又弹起的声音,就问刘 备:“怎么啦” 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 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 打雷,别说我了。” 此时张飞关羽两人怕曹操会杀刘备,闯了进来。见刘备没事,关羽连 忙掩饰说自己来舞剑助兴。曹操说:“这又不是鸿门宴。”然后斟酒让他们压惊。
后来三人一起出来,刘备说:“我在曹操的地盘上天天种菜,就是要让他知道我 胸无大志,没想到刚才曹操竟说我是英雄,吓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 所以我就说自己怕打雷掩饰过去了。”关羽张飞佩服得不得了。
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 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 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 为的。
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 未尝有言。”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近义词】韬光晦迹、韬光隐晦、深藏不露、深藏若虚 【反义词】锋芒毕露 【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