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题答题模板_生物答题状况分析

生物答题状况分析

生物答题状况分析 2011年云南省高考理科综合测试采用全国卷,有关生物 学试题评析已有报道川。本文就第n卷31-34题及答题情况进 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思考。1试题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31题(10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一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 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l)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 反应液中应加人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 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服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 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 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分析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酶的专一性、缓冲物质的作 用、蛋白质的鉴定等知识,同时着重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

要求考生能将所学知识、实验方法技能灵活运用于新的问题 情境,按照要求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能根据实验结果得 出实验结论,并能抓住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用简洁的语言 表达设计思路。本题全样统计数据如下表:第(l)题在实验情 境中考查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设计 中。第1空考查酶作用的专一性,有30.3%的考生没能得分。

绝大多数考生因为没能理解设问,错答为“苏丹uI”、“温 度”、“m丑-NA”、“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蛋白质”、 “活细胞”、“脂质”“甘油”、“脂肪酸”等,体现出部 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有所欠缺;第2空考查缓冲溶液的作用,有86.6%的考生没能得分。大部分考生略知答题方向, 却不会规范、正确表达,错答为“碳酸氢钠”、“NaZco3”、 “酸碱纸试液”、“酸”、“碱”等。部分考生没能掌握高 中生物学教材(全一册)中“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的知识。部分考生不会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 问题情境中。

第(2)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有14.6%的考生因为没 有掌握该知识而没能得分,错答为“糖蛋白”、“DNA”、 “专一性”、“能分解脂肪的酶”、“‘催化剂”、“脂质” 等。

第31(3)题考查探究性实验设计,及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实验思路的能力。少数学生将实验思路写成实验原理。考生 的具体作答情况分析如下表:32题(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 有关的问题:(l)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 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 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 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 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 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 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 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绘图)分析本题以水域生态系统为背景,考查种间关 系、食物网等相关生态学知识,同时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及用图解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全样统计数据如下表: 第(l)小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种间关系的基础上,在新的 问题情境中,对引人外来物种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推理,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该小题的平均分为4.2分,有28.6% 的考生得满分,5.4%的考生得0分。考生的典型错误有①表 述不规范,不会用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达,如“种间斗争”、 “斗争”、“互斥”、“排斥”、“互食”、“吃与被吃”、 “捕与被捕”等;②没有理解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 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或审题不清(“造 成不良后果”),而在此处错答了“互利共生”、“合作”、 “互利”等;③审题不清,没有看到限定词“从种间关系的 角度分析”,而错答“种内斗争”、“种内竞争”;④不知 道什么是种间关系或没能理解题意,错答为“迁人和迁出”、 “资源共享”、“生殖隔离”“内环境、外环境”等。

第(2)小题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及获取信息、综合 分析、推理及用图解表达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但 要从抢眼的表格数据中找到规律,还要由题干文字“重金属 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推理得出“重金属 将随食物链传递,逐级积累”。

该小题的平均分为2.1分,37.7%的考生得满分,51.7%的考生得O分。考生的典型错误及错因是:①大多数考生没有 理解食物网中“*”表示的含义,把全部箭头画反;②没能从 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逻辑推理;③审题不清,食物链 画不全;④部分考生没有将表格中具有相同数据的生物的关 系确定为“处于同一营养级”,而使食物链画不全;⑤不知 道食物网的表示方法,在食物网中没有用“、”表示生物之 间的捕食关系,只画线段连接。

33题(n分)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 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 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 示。一段时间后,检侧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回答 问题:(l)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 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的光解。(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 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 直接能源物质是_,后者是通过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 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人N:,预 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有、无)淀粉。

分析本题以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 相关知识,及对各种代谢内在联系的理解。在能力方面,要 求考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关键信息,能运用所学知识 对探究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预测、解释和推理。全样统计 数据如下表。

第(1)小题第1空要求考生能从题干文字和实验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光合作用的条件,判断产生淀粉的 代谢;第2空考查“水光解产生氧气”的知识。该小题的平均 分为1.8分,有86.8%的考生本小题得满分,约3.2%的考生得 0分。说明只有极少数的考生没有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第(2)小题考查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考生的作答发现绝大多数考生能根据设问要求“黑暗条 件”,将范围锁定在组2、4、6、8中,且相当部分考生没能 结合有氧呼吸的条件准确分析表格中所给的实验处理(即环 境条件),推断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2、6。该小题的平均 分为1分,19.2%的考生得满分;58.4%的考生答不全;有22.4% 的考生得0分。大部分考生是错答组4或组8,说明没有掌握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的知识。少数考生则是错答了奇数的组别, 说明审题不清。

第(3)小题,考查淀粉、ATP、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及 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考生要从表格中获取有 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的差异进行合理解释。第 1、2空,参考答案为“葡萄糖、ATP’’,得分情况为46.4% 得满分,36.4%的考生答对其中一空,17.2%的考生得0分。

考生的典型错误,第1空:“CO:,呼吸作用产生的CO:,空气, 丙酮酸,C3,CS”等;第2空:“葡萄糖,NADpH,ADp、[H〕, 糖类”等第3空参考答案为“有氧呼吸”,2.8%的考生得满 分,47.2%的考生得。分。典型错误:“葡萄糖分解、氧化分 解、水解、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线粒体”等第4空参考答案为“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 ATP,,,ro%的考生得满分,39%的考生得1分,51%的考生 得。分考生的典型错误:“暗反应产生的糖类太少,只能供 应呼吸作用”、“组4溶液中通人的是COZ和N:,不是空气”、 “没有0:,无法进行有氧呼吸”、“溶液中通人的是C仇和 N:,阻碍了合成淀粉”等。

34题(10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 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 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 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 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2)非秃顶男 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3)一位其父 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 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或_,这位女性的 基因型为或。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_。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 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全样统计数据如下表。

第(1)小题参考答案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 顶或非秃顶”,49.8%的考生得满分,17.3%的考生得1分, 犯.9%的考生得0分。典型错答:“非秃顶、秃顶”、“全为非秃顶或非秃顶、男性秃顶”、“男性秃顶、女性秃顶、男 性非秃顶、女性非秃顶”、“秃顶男孩、非秃顶女孩”等;
第(2)小题参考答案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 顶”,52.8%的考生得满分,6%的考生得1分,41.2%的考生 得0分。典型错答:“男性非秃顶、秃顶女性、非秃顶女性” 或“非秃顶男、秃顶男、秃顶女”、“秃顶蓝眼,非秃顶褐 眼”、“非秃顶、秃顶”。第(3)小题,第1、2.空参考答案 为“BbDd、bbDd”,39.9%的考生得满分,16.9%的考生得1 分,43.2%的考生得0分。典型错答:“BbDD、bbDD”、“BBDd、 BBDD”、“Bbdd、bbdd”等;第3、4空参考答案为“Bbdd、 BBdd”,69.6%的考生得满分,4.6%的考生得1分,25.8%的 考生得0分;典型错答。“bbDd、bbDD”、“BbDd、BBDd”等;
第5空参考答案为“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 色眼和秃顶蓝色眼,科%的考生得满分,19%的考生得1分, 37%的考生得0分。典型错答:“非秃顶褐色眼女、非秃顶蓝 色眼女、秃顶褐色眼男和秃顶蓝色眼男”等。值得注意的是 大部分错答的学生能进行正确的推理但不会规范、简洁表达, 如第(1)小题考生可能推出:BBxBB一BB(不论男女均为非秃 顶),BBxBb、BB(不论男女均为非秃顶)、Bb(女性非秃顶, 男性秃顶),但表达时却很混乱,错答为:“全为非秃顶或非 秃顶、男性秃顶”。

2教学思考 (l)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在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中,暴露出很多考生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牢、不会规范表达、对 教材内容掌握不透彻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指导 学生复习中应该注重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在回归教材时, 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教材,有意识地将教材语言转化 为自己的语言,落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2)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的 能力要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实施对学生各种能 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 也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应从哪些方面提升能力、 哪些能力是自己欠缺的。(3)落实实脸教学落实教材中的分 组实验、演示实验,重视实习、研究性课题及科学发现史的 分析,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从高一开始就应尽 可能多地落实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实验前组织学生设计实验 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疑问;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在实验之后,少 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全班分享实验成果的过程。学生在实 验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提升其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