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教学环境教育实践研究
合作性教学环境教育实践研究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课程实行合作性教学模式的意 义与目的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挑战,随着环境不断恶化, 仅仅依靠治理是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的,只有提高全民环保意 识,让保护环境成为一个通识,才是治本之法。因此,开展 环境教育对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课程目的 是让广大学生深入、全面了解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及各国的对策,掌握环境保护的常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引领全民的 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 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社会。但是,由于近些年高等 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的扩招等措施,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 加,众多高校出现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环境教育课 程教学大多采用大班讲座授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 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缺少实践机会,阻 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在二战之前,西方的社会理论学 家如奥尔波特、沃森等人就发现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工作和学 习相比于个人具有更高的效率,进而创立了合作性学习理论, 开始提倡合作性教学模式[1]。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 合作性教学模式现已成为西方国家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这 种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表达观点的机会,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交际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是一种重要的合作 性教学模式之一。教学过程通常分为两部分,先是以大班形 式授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建立起整个知识体系 的框架。再是以小班形式进行研讨,进行合作式学习。该教 学模式可以在尽可能小地占用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达到实现 合作性学习的目的。大课一般采用问题式教学,在讲授基本 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课内学习自然延 续到课外。学生在课余通过课外阅读思考这些问题,也可以 围绕这个专题提出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回小班研讨课。此外,本课程倡导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 自主学习相结合,强化教学效果。课外实践教学将鼓励和指 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环保科技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和环 保实践活动。这样既弥补了传统大班教学“注入式”授课方 式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够的缺陷,同时也发挥了合作性学 习的优势,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
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为例,探索了“大班授课,小班研 讨”教学方法在环境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课程按照7个专题、 32学时进行授课,每个专题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大班 讲座授课2学时,辅助教师组织小班研讨2学时,此外,集体 自主学习2学时,期末课内考查2学时[4]。第一个专题的 主题是环境与人类健康,该专题介绍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了解当今人类在环境领域所面临的几大全球性问题及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第二个专题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讲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 科学发展观。第三个专题是环境法规与管理制度,主要介绍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国际环境法与环境保护公约,旨在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类环境管理制度,树立守法意识。第四个 专题为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介绍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思 想以及主要行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措施和相 关的评价体系。第五个专题为大气环境保护,该专题介绍大 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全 球大气污染的现状、趋势与对策以及我国的大气污染综合防 治。第六个专题为水环境和海洋环境保护,该专题介绍我国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海洋环境正面临的污染及生态破坏, 让学生掌握水污染各种指标、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 危害和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并了解水污染和海洋环境 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对策。第七个专题为固体废 物资源化与噪声污染控制,介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城 市垃圾、工业废物、农业废弃物和危险固体废物等处理与资 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介绍噪声、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 染、热污染、光污染等的来源、分类、危害以及控制技术。
(二)组建教师团队 根据专题内容和教师擅长的内容,确定教学团队,入选 团队的教师必须在自己参与的专题领域有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经历。教师团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班级的 特点,共同制订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案例交流和备课任务分工。教学团队定期 召开会议,汇总一周的教学情况。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 体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示教研成果,为小组成员 的教学观摩提供资源背景[5]。
(三)大班授课 合作性教学模式中的大班授课要区别于传统的授课形 式,其核心要求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对 知识架构传授,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而一些具体的知识 点,则会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 资料和小班讨论时相互分享学习来获得[6]。因此,讲座 授课采用问题式教学,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让课内学习自然延续到课外。每次讲座授课 后设计或提出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这些问题, 在小班研讨课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意见。
(四)小班研讨的课前准备 研讨课的课前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教师团队要 确定讨论主题,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热情的 主题可以大大提升研讨效果。讨论主题有多个来源:一是可 以来自教材,与大班授课的内容相衔接,深化学生在课堂上 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在研讨课上分析辩论相关知识在实际中 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可以通过汇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教师团队从中挑选 学生最感兴趣且研讨性高的主题,保证学生的研讨积极性,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2.指导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指导 教师除了在课前安排并通知学生讨论课的教室和时间,在研 讨课上,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在 课前准备时也会遇到无法解答的难题,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 指点迷津,由于这些问题在课前是未知的,因此,指导教师 充分备课,每一个环节认真设计、组织和安排。对讨论的主 题要有深入认识,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 用,确保研讨的良好效果[7]。3.学生作为研讨课的主体, 一定要提前准备。在教师布置讨论课题之后,学生通过查阅 文献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构思自己的论点论据, 在研讨课上和同学分享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在查找资料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分析。学生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如做演示文稿、学术 报告等。
(五)研讨课中的正确引导 在研讨课进行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要维持好课堂纪 律,认真听取学生发言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到研讨中来,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有学生提出创新 观点时,要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指 导教师的语言要起到穿针引线、回归主题的作用,占用时间 不宜过长,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在研讨结束之时,指导教师要对本次研讨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好的讨论形式、同 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突出表现等给予肯定,对偏激的观点进 行全面分析和引导,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8]。
(六)研讨课后分析总结 在研讨进行时,每个班要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研讨内 容,首先,记录课上各位学生的方案和观点,这一部分是学 生课前准备的集中展示,不仅是期末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指 标,还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方案,在大班授课时展示给其他研 讨班的学生,共同学习。当一个研讨主题出现多个不同的观 点时,还可以在大班上进行互相的辩论,丰富授课方式,活 跃课堂,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在讨 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要做好记录,统计出一些学生普遍关 注的问题在大班授课时深入讲解。最后,记录指导教师在研 讨课上提出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答。教师的解答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总结,能给学生答疑解惑,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纠正原有的错误观点,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9]。而教师 团队通过这些课堂记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分析得出学生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内 容。
三、合作性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针对研究对象,教师团队为参与合作性教学模式的学生 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专业、年级)、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该教学模式对 其自身的帮助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二)问卷的方法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共向学生发放100份, 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李克特量表方 法进行测量,最有利选项的赋值为5,最不利为1,中间选项 按照有利因素的程度大小依次为4、3、2,并对数据结果进 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四)结果分析1.学生对合作性教学模式 各环节重要性的评价。新型的合作性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大 块:一块是大班授课,另一块是小班研讨。其中,大班授课 又可以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研讨题目布置两部分。而小班讨 论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可以细分为指导教师概述、学 生陈述个人观点、集体讨论、指导教师点评总结等四个环节。
根据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布置研讨 题目、陈述个人观点、集体讨论这三个环节是很重要的。一 个好的研讨题目可以保证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对讨 论的题目感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资料文献。
个人观点的陈述环节给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恰恰 是传统的大班授课最欠缺的一环。而集体讨论是这种教学模 式的核心环节,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还能进一步提炼各自的观点并产生新的想法。而从表2中可以看出,集体讨论环节不但均值最大,而且标准差最小,这 说明这一环节被多数学生视为合作性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着重改良这一环节。2.合作性教学模 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参与合作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我们选取其中主要的六项,包括语言表达、思维 创新、团队合作、环保意识、文献查阅、论文撰写,进行调 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合作性教学对语言表达、文献查阅、 环保意识这三项能力的提高帮助最大,三项都有超过75%的 学生选择了很重要。而表3显示,这三项的均值都在4.5以 上,且标准差较小,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参与合作性教学模式 能够提高以上三项个人素质。在小班讨论中,学生陈述个人 观点和集体讨论两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 会,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每次讨论 课之前,学生需要准备自己的观点与论据,需要大量查阅相 关文献资料,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知识运用总结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新型的 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学生认为在传统单一的大班授课模式下, 他们更多时间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知识。各种考试也主要是考核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这样学 到的有限知识是不能满足工作实践要求的,当他们一旦独立 面对问题时,会缺乏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变得束手无 策。
而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上课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知识获取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 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这让学 习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具有成就感。根据调查,有学生认为: “这种教学优点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说 出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看法,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同学都结合了 自己专业与环境方面的紧密关系,并且结合了生活当中和我 们息息相关的事,开放式的课堂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课堂以 外的事。”还有学生认为:“小班研讨这种新的上课方式让 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 是坐在教室里听,这些自己思考过查证过的知识点变得更容 易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不仅学生对 新的教学模式表示支持,参与授课的教师也有新的体会,认 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更能了 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想要怎样学习,这些都是今后改善自 己教学方式的宝贵经验。合作性教学模式在环境教育中取得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不仅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更注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 准备,并热情地参与到研讨中去,大大提升了授课的效果。
因此,该模式可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 进一步探索、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