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浅论
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浅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心 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陈旧,高校重智 育发展轻德育培养,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熏陶,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己刻不容缓。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成长期,还未达到 “完全成人化”,正处于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未成 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等方面的矛盾。再加上个体 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综合素质等等)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社 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各 种心理问题,进而表现出种种不良的行为,如自闭、自恋、早恋、同性恋、自杀、 神经衰弱、学习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甚至罹患精神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的 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我国有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到90年代便上升 到25%,近年来己达到30%。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屡见不鲜自杀、凶杀等 暴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有的是显性的,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 现;有的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只有触及其心灵深处才能发现。有的是“内向” 型,这类人群大都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煎熬过程,自己难以走出心中 的阴影,不过对其他人基本没有伤害;有的是“外向”型的,在外界因素的诱发作 用下,这类人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着的“巨大能量”以爆发方式向外释放,对周围的 人有着极大的危害。
2.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心理教育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预防的教育。良好心理 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及有效的教育引导,而良好 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二者互相联系。
(1)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全面,不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学识水平,还 要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及个人发展方向等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压力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 心理问题逐年増多。
(2)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身心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须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作 保证。高校教育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其心 理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控与自 我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等教 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人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并与人的个性心理 和内在倾向密切关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 心理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重 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的培养。因 此,要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 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在高校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心理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
1.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完善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 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尽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每个高校均设立了心理 咨询中心,但学校依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心理健康的教育。高校开展大 学生心理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 测手段。大多数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校内电话咨询不能让学生随时联系,校 园网上不能互动交流,直接面谈的机会更少,不能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治疗。所以,必须完善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但对大学生进行必要 的心理教育,而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研究,力求解决问题。
2.从业人员不规范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的心理学 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职业责任 感、知识面、生活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里从事心理教育的 工作者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容易使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混同,失去心 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所测出的统计结果有时分析不当, 问题解决不力。
3.心理教育内容偏窄,目标单一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以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心理素 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但在很多高校中,往往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心 理素质教育被忽略了,使得心理教育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心理教育过程中, 往往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诊治,轻教育。在相当多的高校里把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教育,只考虑筹建心理咨询室,面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而不 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对象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不是全体学生,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原则,没认识到预防重于治疗。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教育者必须探索加强大学 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加强新世纪大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 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加强对大学 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充分 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学生切身的重大利益。
要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 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加大心理教育的投入,经 费上的保障是心理教育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 程,涉及到日常教育、课堂教育、心理问题调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再次,加强师资队伍 的建设。要配备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 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
2.建立一整套管理体制 恶性案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预防和发现有一定难度。因此要 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具备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的 周密而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
(1)建立教育机制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变化的不同特点,至少在 每一学年开设一定学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讲座。所开的课程或讲座必须针对学生 实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待 恋爱、挫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等。通过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 本知识,譬如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青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预防措施等,使学 生了解自身,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出现自己无 法解决的问题时知道如何有效求助。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 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2)建立检查机制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进校新生的心理状态、认识、情感、人格特 征等进行全面地测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后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状态测试并记 录在案,建立校、系、班级、个人多级的信息流通渠道,通过普查和个体调查, 运用学校、老师、同学等各方力量,务求时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让 信息从教育者传递到学生中,还要能从学生中得到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和学生进 行信息的双向交流。尤其是在学生寝室,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
()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教育、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单 亲家庭,学习、表现落后生等)、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失恋,身体健康状况变 化等),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把问题解决在初期,把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消解 于萌芽状态。如此,则能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4)建立应对机制 平时就做好紧急事件的应对预案,有了突发事件,能立即启动,多方 齐动,及时处治,迅速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漫延,并妥善做好事件的善后处 理工作,尽量减少事件的影响力和损失程度。
3.开展网络心理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网络的便 利性、保密性,它往往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采用。网络可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 生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又得到直接的咨询和帮助,有助于増强心理教育的亲和 力与说服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起步,有待大力发展。
以上种种方法虽不能涉及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所有方面,但如果实施, 对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益的,关键在于高校的重视和行动。
心理教育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 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适合社会 发展需要的新的心理教育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