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几个方法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几个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 (2014)06-68-02 0 引言 由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 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的重要内容,它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 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工业界、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各类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1]。该项 目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共有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 点高校。南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于2009年设立试验班,开始 摸索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 二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本文力求较为客观地 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 合我校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探讨。1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适应软件产 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 机软件系统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2]。学生毕业后 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的开发和研制,而对于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职业素养 等方面没有要求。“卓越计划”侧重于创新型、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工 程技术,接受从事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软件技术文档 写作的基本方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 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规范,具有诚信意识 和团队精神,具备软件项目分析、设计、构造和组织实施等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 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 步能力[3]。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了卓 越计划通用培养标准和软件工程行业标准,该要求具体、详 细,更贴近行业需求。
2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的局限性 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都碰到了一些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类专业更不例外。
⑴ 软件企业资源严重缺乏。长期以来,高校工程类人 才培养与社会存在脱节,远离工程教育实际。在卓越工程师 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区别于传统培养方式的独具特色 的重要环节。卓越计划就是要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而 与企业密切合作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成为工程化教育 的关键之一[4-6]。但是,地方高校限于区域地理环境、企 业类型和规模,可利用的企业资源较少。软件企业作为上个 世纪末在国内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地域性分布失衡 情况相比传统工程类专业更加显著。国内的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沿海地区或大型城市,而在 中部地区或者二线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可建立 校企合作关系的软件企业少之又少。另外,大多数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配套政策,这 些企业基本不会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导致可 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企业资源严重缺乏。
⑵ 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企业师资欠缺。首先, 高校师资主要来源是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教师的工程化 软件开发经历较少。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 要发挥主要作用,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学生实践和进行工 程化教学改革等均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基 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是约束教师提高 工程教育能力的关键点。其次,双语教学能力不足,英语可 以说是软件产业的第一语言,“卓越计划”也要求“面向世 界”,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外语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再有, 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不足,近年来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 中,一味追求科研硬指标,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中青年教 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不重视,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不够,教学 实践经验缺乏。最后,对于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的选聘 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方案,企业师资队伍还远远没 有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能 力的缺乏将严重滞缓“卓越计划”的发展。
⑶ 完整的工程化过程还未实际在生产中形成。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在国际化、标准化方面仍然大大落后于 先进国家。尽管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国内的软件行业 规模不是很大,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也只是采用了 关键设计原则和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与大规模的工业化大 生产比较还有一定差距。这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学习 任务较为单一,比如,只参与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这 样对完整的工程化生产过程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完全 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基本不可能。
⑷ 企业学习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在企业学习阶段,学 生主要在企业进行现场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以企业为主, 学校为辅,但由于企业培养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完善,企业监 督的实施并不到位,无法很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 的情况,如实践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人身安全问题、在企 业学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等。
以上几点是地方高校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的过 程中所要面临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 将现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工程化”转变,培 养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 划实施的研究重点和目标。
3 结合自身特色培养软件卓越工程师 围绕软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应研究如何 扬长避短,有效合理地实施校企合作,形成地方高校具有自 身特色的软件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 结合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学校优势专业有效实 施校企合作。一方面关注地方软件行业的发展,积极与地方 企业沟通实施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优势专业,寻 找跨学科、跨平台的合作机会,在优势专业领域中寻求软件 研发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因地区产业发展 的不平衡而带来的校企合作资源缺乏的劣势。我校地处中南 地区的二线城市,刚刚落户的中兴通讯已跟我们建立了合作 关系,同时我们也积极联系了周边城市可合作的相关企业, 目前一共建立了六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除此之外,我们积 极利用我校的“核特色,医品牌”,已逐步确定了核行业软 件和医学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方向,与特色专业的结合,发 挥品牌专业优势,这不仅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打开了另一个通 道,同时也为科研带来了新的契机。
⑵ 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 锻炼,同时,不拘一格地将研究院所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 的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聘任为教师,建设好工程教 育师资队伍,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在 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院已先后输送五名青年教 师赴合作企业参与软件项目的研发,并在授课过程中邀请有 项目经验的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另 外,还特聘了某外企高层管理人员为特邀讲师为学生介绍相 关知识。⑶ 将规范的软件工程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形成以 工程过程为主干,以理论内容为基石,以实践活动为根本教 学模式。我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2+1+0.5+0.5的课程体 系,大量增加实践环节,教学采用螺旋式的案例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驱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建立“虚拟企业”,按照工程过 程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 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依循“重基础,精方向,强工程”的基本原则,我们充 分利用学校的自身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软件工程类专 业教学诸多成果,通过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 体系、围绕案例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多元化 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及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 体系等,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在一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之 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保证卓 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目前,我校软件 工程卓越计划已成功培养了三届共90名毕业生,每届就业率 均达到百分之百(含考研),而且用人单位对卓越班毕业生 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单位后的短短 数月便在工程过程、团队合作等方面体现出的明显优势,他 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先于一些名校毕业生提前得到晋升的机 会。
4 结束语“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 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我校依 循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培养要求,借鉴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 色,克服地方高校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局限性,摸 索出了依靠自有优势的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策略。我 们要抓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个契机,继续深入各个 层面积极研究探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工 作,使得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真正受益,为学生进入社会并 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 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77-79 [2] 罗代忠,罗万成,李瑞.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4-6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 [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0.4:21-29 [4] 王汉成,姜乐军.论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实 施“卓越计划”的启 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