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摘 要: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这就 要求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急需人才。南京邮电大 学是首批获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办学资格的两所高校之 一,通过四年专业建设的摸索,形成了该专业完整的培养模 式体系。该培养模式紧紧把握智能电网发展的时代脉搏,以 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发展的科学的课 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合格技术人才。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 (2016)34-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04 南京邮电大学依托在信息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 面的学科优势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良好的基础, 2011年成功获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成为我国首批 获此专业办学资格的两所高校之一。目前该专业系江苏省 “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也已于2015年6月 获得了学士学位。一、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会 议上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1]。可见,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是当前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 战略新兴产业智能电网的相关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建设也必 须以我国智能电网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智能电网的概念是在各种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传 统电网的发电侧和用户侧特性发生了重大改变,并给输、配 电网的发展和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其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描述为:以特高 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 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 环节,涵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 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2]。“十二五”期间 国家已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线路以及十五回 的直流线路,网架薄弱的问题将逐步解决,区域间电网通过 坚强骨干电网相互支援,将避免网架薄弱造成停电且供电恢 复缓慢的问题。而下一阶段,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应主要集中在配电和用电环节,主要发展技术集中在分布式发电并网、 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和电力系统储能4个方面[3]。
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掌握扎实的自然科 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智能电网专业知识,具备智能电网信息 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智能电网 信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维护与管理等 工作的专门科技人才。
(二)课程体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5级培养方案的毕业学分要 求为不少于174.5学分,每 1 学分为 16 个学时。课程体系 分为通识教育类64.5学分、专业教育类72学分、实践教育类 28学分、创新拓展类(自主学习)10学分,所有课程在总量 设计和类型设计上均严格达到工程专业认证的普通标准和 补充标准。专业教育类中的核心课程除基本的强电基础课外,增加 了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两门通信类基础课加强通信学科 知识的学习。特色课程根据我国下阶段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 设置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输配电技术、智能电表与用户需 求管理和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四门特色专业课以满足社会对 智能电网人才的需求。具体的专业教育类主要课程如图1所 示。
由于智能电网需要监控电网中大量设备的工作状态,需 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进行检测,而且作为一种特定的有信息 数据传输的网络,也必然存在网络安全的问题。因此课程体 系中除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增加了测控类和计算机类的跨专 业选修课,要求学生至少选满一个专业类的课程,从而达到 拓宽学生知识面宽度的要求。具体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如图2 所示。
(三)实践环节与实验室建设 根据社会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 求,构建了“通识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 赛训练”的“4+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涵盖了课内实 验、课外开放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挑战杯活动、学科竞赛、省校院STITP项目 和基地实践项目等,实践环节学分要求不低于总学分的30%。
为保证以上实践环节的顺利推进,学院大力推进实验室 建设工作。国家级“网络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 年获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虚拟现实、多媒体、 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构 建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大平台。2005年建成 的省级“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承担电机学、电力 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及嵌入式 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内 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2014年建成的智能 电网信息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是一个主要面向本科教学兼顾 科学研究,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该中心 建有以智能微网为骨架,包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两种典 型的新能源发电形式以及电能的计量与存储控制、并列/解 列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等核心模块的一个完整的类工业化微 电网实训系统。可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综合实 训需求。
三、结语 南京邮电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不断努力,摸索了一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该培养模式不仅符合高 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还适应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需求, 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并能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人 才培养方向和专业结构,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智能电网 产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俊瑞,王艳,田禾.基于社会需求的能源动力专 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3):
22-23. [2] 张东霞,姚良忠,马文媛,等.中外智能电网发展 战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1):1-13. [3] 曾鸣,李红林,薛松,等. 系统安全背景下未来智 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25):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