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综述 教师教学情况综述

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综述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 的合作,以此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构建教师合作文化不 仅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利于加强教师合作,推动教 师专业发展。笔者依据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整理出 2000年以来学界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成果,并从教师合作 文化研究主题、研究反思与展望的角度分析其研究状况。

一、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主题 纵观以往文献,发现我国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 于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特征、意义、现状及问题、构建策略 等主题。

(一)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研究 “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 大学者哈格里夫斯从“形式”的角度将教师文化分为个人主 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四种 形态。我国教师合作文化概念借鉴于国外,所以我国学者对 于该问题研究时间也不长。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界定,为下 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有研究者从教师 生活角度出发,指出教师合作文化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教师通过共享世界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而自愿形成的一种彼 此依赖、互帮互助、互相信任的同事关系。[1]107-108另 有研究者基于理想价值观的角度,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 师之间因为共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共享各自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素材,并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分担教学任务。[2] 49-51教师合作文化也属于教师文化的一种,有学者就从其 本质属性出发,即从文化的角度来阐明教师合作文化是指特 定的教师群体,为了达成学校的共同目标,从而对一定的教 学科研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协作、配合, 进而实现共同目标的文化。[3]51-53也有研究者从教师文 化分类的角度来说明,认为教师文化分为隔离型文化和合作 型文化,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通过一定的合作方式,在互动 的过程,以一种开放、信赖、协作、支持的态度来达到共同 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形式。[4]147-148 综上所述,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教师合作文 化,但研究首先都是着手于教师文化。而教师文化是指教师 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 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5]基于以上观点,所谓教师合 作文化是指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教师之间因共同的教 育目标和教育理想,达成的一种互助、信赖、动态的合作共 同体,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师文化。

(二)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研究 哈格里夫斯将教师合作文化特征的研究总结为以下五 点,即自发自愿性、发展性、导向性、穿越时空性和不可预 测性。我国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有研究者将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和教师合作文化 进行比较,在分析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弊端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合作文化应具有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念、自主自愿的职业态 度、以互动、互利为原则的行为方式三个方面的特征,缺一 不可。[6]5-9也有研究者将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界定及比 较,其认为看待问题应突破以往以机械、简单、封闭为主的 简单性思维,更应该以系统、整体、科学的复杂性思维为主, 即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提出教师合作文化应具有自组 织、 动态性、 开放性、 不可预测性等特征。[7]43-45 另有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利弊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个人主 义文化和合作主义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指出教师合作文化 应具有其文化意义上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合目的性的追求、 “我们”的共同体意识、集体行动、教师个体之间的开放和 互动。[8]56-58“文化”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变革或自身的 变革,而不断丰富其自身意义,是一个 “动态性”、“发 展性”的概念,研究者基于教师文化变革的角度,指出教师 合作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积极的互依性 、合目的性、整 合性、 主体性、流动性。[9]52-53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 最终要回归教育实践,而我国有研究者就从教育实践的角度 出发,认为教师合作文化具有积极的互依性、目标的同一性、 团队成员的整合性、流动性和主体性的特点。[10]27-29 综述,我国学者分别从文化对照的角度、复杂思维的角 度、文化的角度、文化变革的角度及教育实践的角度阐明了 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其共同指出教师合作文化具有平等自 愿性、主体性、动态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三)教师合作文化问题的研究 教师合作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一方面, 教师合作文化不仅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合 作文化也相应地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但是,在教师合作文 化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研究者 就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以后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方向。研 究者认为在教师合作文化的创设中,因教师缺乏事业心、教 师个人主义盛行,学校对教师评价偏颇、教师管理安排不当 等,导致教师合作文化的缺失。[11]17-19教师文化的转 型,并非一蹴而就,研究者指出目前教师文化转型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矛盾,主要表现为:科技文化明显、个别化的职 业认定、对学校文化的信赖、合作的技术性取向、人为的合 作多于自发的合作。[12]148-154也有研究者基于当下考 虑,认为在现实的教师合作中,教师对于合作持有两种态度, 一是拒绝合作、单兵作战,二是虚假合作。使得在教师合作 文化构建过程中并非出于自愿,从而造成一种“行合作之名, 无合作之实”的后果,其结果往往是“合而不作”。[13] 78-73文化变革必然会带来课程变革,我国学者从课程变革 视角出发,指出教师合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合作具有 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合作内容单一;
二是教师合作派别化, 教师合作形式种类不均衡;
三是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缺乏积极 的情感体验;
四是教师合作过程中忽略了教师合作需要。

[14]教师合作文化从兴起再到发展,每一阶段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研究者就教师合作文化的孕育和生成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的三大问题进行了解析,即肤浅的合作、顺从 的合作、人为的合作。[15]87-88 综上,研究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现状问题的研究从不同方 面出发,进行了论述,但其共同指出教师合作文化普遍存在 三大问题:一是合作的缺乏;
二是虚假的合作;
三是人为的 合作多于自发的合作。

(四)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策略研究 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有 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 如何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我国 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分析,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起教师合作共同愿景的研究 共同愿景指教师之间因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自愿组织 起来,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

而教师合作共同愿景的达成,对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有着引 领作用。研究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与信念的 共享,有了共同愿景,教师就有了共同奋斗目标与动力,也 会推动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16]5-9就如何构建教师合 作共同愿景,研究者指出,为了让教师的合作更富有使命感, 并且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应该在构建学校课 程信念和教育目标的同时,确立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17] 52-53构建教师的共同愿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更不能忽视教师的自我需求,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其 认为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需要,调动教 师的积极参与性,并通过平等讨论和相互协商,制定出教师 共同的发展愿景,引导教师追求自我发展。[16]158-160 2.创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的研究 积极、良好的环境为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外部条 件,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创造一个开放的学校环境、营造一 个积极的环境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者指出在提高教师合 作意识的同时,应为教师创造一个开放,有利于展开合作的 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流于形式,而且对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来 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5-7学校环境氛围的营造, 学校及学校领导则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研究者指出为了更 好发挥学校在教师合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校要更新管理 理念,要与时俱进,争取为其创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人文 环境。[18]70-73学者指出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合作文化 的建设,更要在精神上和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协调好教 师之间的利益。同时,学校应该创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文 化环境,有利于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群 体的合力。[19]17-19 3.开展合作行动研究的研究 “行动研究”即在研究中行动、行动中研究,教师就是 研究者。开展基于合作的行动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分 享教学经验的机会,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进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研究从合作行动研究的意义出发,阐明开展基 于合作的行动研究是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的有利途径。研究者 认为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实践 者,更是研究者。而行动研究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社会 交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更有助于推动教师合作文化的构 建。[4]147-148学者倡导教师群体之间应该展开基于合作 的行动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仅可以共享实践经验,也 能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更能为创建教师合作文化创造条件。

[17]5-7合作行动研究是扎根于实践的,并接受实践的检 验,有研究者认为开展合作行动研究,能在实践中检验教师 对于教师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也能提高教师自我反思 能力,以达到理性的自觉。[2]49-51 4.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与反思的研究 教师合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合作文化的构建中, 教师个体之间不管是在知识背景,还是教学水平上都存有差 异,为了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是至 关重要的。有研究者谈到合作的本质是基于双方平等的基础 上进行的一种对话,教师之间应进行意见交换、互相观摩、 彼此间进行沟通与讨论,都应该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在加 强与教师成员之间的对话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20]59-61 也有研究者指出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对话和知识协商,形成一 个学习共同体,塑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以此来达到教师之间 交流对话、切磋观摩的目的。[21]48-515.革新教师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影响教师工作因素日益多元化, 而评价教师的指标也相应地要进行改革。以“学生成绩”为 主要评价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越来越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而为了建设好教师合作文化,更要革新教师评价,注重教师 的多元评价。研究者分析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而表明 革新教师评价的必要性,其认为传统上,对教师进行评定一 般都是以考试成绩、优秀率、合格率这三个指标来评价,但 是容易形成教师工作的“孤独感”,也易导致教师个人主义 文化的盛行,所以为了更好的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改革教师 评价是很有必要的。[11]17-19有研究者从教师职业的特 殊性出发,认为以“奖惩”为主的教师评价策略,忽略了教 师劳动的复杂性,也忽视了教师人格的完整性,倡导应该以 发展性为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合作意识,推动 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22]76-79教师评价考核主体多元 化,有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研究者认为教师是为学生 服务的,所以需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校领导、学生都 应该作为考核的主体,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将笔试和实 践考核结合起来。[1]107-108 6.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的研究 教师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方式,不仅给教师提供了 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也有利于教师走出去,拓展教师 的教育思维,更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也为教师合作文化构建创造了机会。有学者指出教师合作团队提供高 质量的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注意培训目标是否具有针 对性、培训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性和培训结果能否达到本来的 预期。[3]51-53也有研究者从教师培训的作用出发,来阐 明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作用,其认为建设教师合作文化,教 师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思想觉悟,还能提高教师合作意识, 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去观摩学习,并将名校中教师合作 文化的养分“引进来”。[1]17-19 纵观已有研究,研究者对如何有效建设教师合作文化,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分别站在学校和教师角度,提出了相应 的策略。但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人性化的教师管 理及利用互联网为教师提供多种合作形式等对教师合作文 化的构建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 界定、特征的分析以及现状问题的探讨,不仅借鉴了国外学 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成果,还提出我国教师合作文化构 建策略。这说明我国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然而,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仍 然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1.加强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 我国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学者哈格 里夫斯对教师文化的分类及界定,为后来研究指明方向。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具体理 论问题的分析,比如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教师合作文化的 意义等。基于理论分析的模式,阐明了教师合作文化的重要 性,仍停留在描述层面,而学校中在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的进 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境,并未说明,缺乏具体的实证研究。

由于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撑,我国学者提出的构建策略的可行 性还有待考证。所以,今后的研究,要加强实证研究,并将 理论和深入学校及教师实际生活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研究 可操作性。比如说学校管理中为何出现教师合作缺失的问题, 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上分别出发来看待已有的研究问题,可以 将调查问卷、观察法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其背后的原 因。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改进, 在注重思辨的基础上,加强实证研究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的整 合运用。

2.研究要正视教师个人主义文化 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和教师合作文化并非单纯的对立关 系,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虽然二者之间有许多冲 突的地方,但是并非无互补之处。比如教师个人主义文化中 “各行其事”的态度,可以很好地进行转化,进而运用到教 师合作文化中,即可以让教师进行很好的分工合作,各自干 好自己的事情,进而起到“1+1>2”的效果并达到整合的目 的。纵观已有研究,大多数都是站在对教师个人文化批判的 立场上,进而来阐明教师合作文化的。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应该持有一种开放的、辩证否定的态度,运 用多元思维来理性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在 实践操作中,首先要改变完全批判教师个人主义文化的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使我们对整个“教师”群体有了 一个新认识。但以往研究并未严格区分研究对象,忽视了教 师主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对于处于东西部等不同区域下,城 市与农村地区的教师,并未将其文化、经济差异考虑进去, 却一概而论,缺乏教师合作文化的针对性研究。例如,通过 以“农村教师合作文化”为篇名进行文献检索,得到的结果 仅为7条,光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已有的文献中,对农村地 区的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甚少。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对教师 合作文化的研究对象,要进行准确的界定,更要立足于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很好地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彰显教师合作文化的真正价值。

4.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其内涵、特征、意义、构建策略的研究上,而研究 中更多考虑到的是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忽 略了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学质量、学校改革及学生发展之间的 关系。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改变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化研究 内容,既要看到教师合作文化的显性作用,也要看到其隐性作用,要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上去分析教师合作文化,做到 点与面的结合,从整体上把握教师合作文化与学校、学生之 间的关系,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推进教师合作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鸿雁,于秋生,张文革,张霈.从教师专业发展 的视角谈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 [2]于杨,景士伟,张贵新.合作教师文化解读、构建 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教育信息,2006,(12). [3]刘广苏.基于专业成长的教师合作文化建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 [4]胡春丽.论和谐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J]. 许昌学院学报,2008,(4). [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姜新生. 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 性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7]张静静,张良. 复杂性思维下教师合作文化的构 建[J].教育导刊,2013,(4). [8]鲍传友. 个人主义与合作主义:教师专业发展中 的文化冲突[J]. 教育学术月刊,2008,(04). [9]马玉宾,熊梅. 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现状与重 建[J]. 上海教育科研,2008,(01). [10]沈林林. 教师合作文化初探——基于中学备课组 教师合作的视角[J]. 教学月刊,2011,(08).[11]黄一民. 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思考[J]. 教育 实践与研究,2006,(12). [12]马玉宾,熊梅. 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 的重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13]崔允漷,郑东辉.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 教育研究,2008,(6). [14]董静. 课程变革条件下教师合作文化的现实境遇 与路径选择[J]. 教育探索,2009,(10). [15]丁利培. 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抑制教师职业倦怠 [J]. 当代教研论丛,2005,(03). [16]苏豪,肖辉国,王春光. 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引 领教师专业发展[J]. 长春大学学报,2011,(12). [17]孔庆. 共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教师专业发展 环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18]薛正斌,陈晓端. 基于自然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 学习共同体建构[J]. 教育科学研究,2011,(01). [19]刘引. 合作: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J]. 人民 教育,2006,(Z1). [20]文雪,廖诗艳. 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建 设[J]. 教育探索,2010,(10). [21]张红洋,吴俊明. 教师文化的解构和重建:从孤 立走向合作[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