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论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客家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幼儿 园教育中发挥客家童谣的教育功能,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从小培养幼儿 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保护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文拟在探讨客家 童谣的来源、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客家童谣在幼教中运用的对策。一、客家童谣的来源和特征 客家童谣来源于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是一种极为质朴的口头文学, 被誉为“客家文学的瑰宝”。客家童谣内容丰富,有的描述客家风土人情,有的教 育子女要孝敬父母,有的勉励儿童要发奋读书, 比如《四四方方一张台》《乌 了哥》《月光华华》《禾毕子》等,就是引导孩子从小要养成不乱吃东西、爱读 书、尊敬长辈、爱惜公物等良好品德行为。客家童谣通常篇幅短小、通俗易懂, 属歌谣体,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主题思想鲜明突出,琅琅上口,朗诵起来颇 富音乐性,异常顺口,语句简练,学过永久不忘。
二、客家童谣对幼儿的教育功能 (一)语言教育功能 客家童谣具有形象生动、句式重复、叠音押韵等语言特点,还善用起 兴、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形象、生动地开拓儿童的视野和训练儿童的口才,发展 儿童的语言,启迪智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用口唱,还可以边唱边 游戏,使孩子们从笑声中获得教育和启迪。
(二)艺术教育功能 客家童谣具有形象、生动的艺术特色,非常讲究押韵不断地换韵,自 然流畅,生动活泼。除了押韵,童谣还采用常见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物象为吟唱 对象,如《火萤虫》《蟾蜍罗》《阿鹊子》等,这些东西都是儿童可以见到的, 吟唱起来既便于记忆,又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迅速捕获能力,懂得审美赏 美的能力。
(三)社会教育功能 一首客家童谣就是一首客家生活的田园诗,是一幅客家民俗的风情画。客家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童谣、念童谣,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客家文化,塑造 着客家人的特质。如《月光光》它将崇文重教的精神根植到了儿童的心灵深处;
《韭菜花》作为劳动游戏的客家童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热爱劳动、珍惜劳 动。
(四)科学教育功能 客家童谣取材广泛,以全景的方式展现了客家风土人情与生活场景, 有的向儿童介绍了客家家庭生活中有关事物的知识;有的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特点 和功用。有的是关于日用器具的形状和功用的。总之,客家童谣用平实朴素、简 明易懂的语言讲述着事物的原理,让儿童在诵读过程中掌握日常生活常识,了解 事物功用与价值,扩大对周围世界与社会的科学认识。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客家童谣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的孩子对客家童谣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的孩子们更喜欢的是流行歌曲,而对客家童谣没有一个全面的认 识。从呱呱坠地起,现代歌曲包围了孩子的世界,原汁原味的客家童谣受到了冷 落。作为客家孩子的“启蒙”教师——客家父母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客家传统文化的 教育,尤其是忽视孩子对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客家经典童谣的传承,导致现在的 孩子知道客家童谣作品的很少,能完整吟唱的更少。
(二)客家方言的传承断层 客家人说“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但在近年的经济大潮中,越来 越多的客家人为了生计走向大都市时,他们缺乏讲客家语言的氛围,对自己孩子 的方言教育意识逐渐淡薄,导致他们中大多家庭教育以普通话为主,渐渐忽视对 客家方言的传承,出现断层,导致客家童谣也逐渐被人遗忘。
(三)客家童谣作品的匮乏 现在流传客家童谣大部分还是以前的作品,现代的客家童谣作品严重 匮乏,其中部分内容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部分内容高深难懂,甚至有些流 于世俗,低级趣味。再者,客家童谣大部分都是通过大人的口头传达形式,没有 很完整的配套书本,使小孩虽然学会但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其教育作用大打 折扣。四、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幼儿园是小孩的聚集地,没有课业负担,要成为传唱客家童谣的主阵 地。我们要通过加强客家童谣的传承和宣传推广,编写适合幼儿学习的客家童谣 教材等方式,在幼儿教育中积极运用客家童谣,充分发挥客家童谣的教育功能。
(一)加强客家童谣的传承和宣传推广 当前,客家童谣主要是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进行传承的,靠的是一代 又一代的家庭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熟唱童谣的人老去,年轻人多 数不会吟唱童谣了,且由于客家方言的局限性,客家童谣的传播自然不会广泛。
我们可以举行“客家童谣节”“客家童谣吟唱比赛”等活动,让客家童谣流传得更远。
同时,我们要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使客家童谣传播得更远、更好。
(二)编写适合幼儿学习的客家童谣教材 要开展好客家童谣进校园活动,就要编写一些适合幼儿吟唱的童谣教 材,把客家童谣的学习列入客家地区幼儿园的教学大纲。为此,我们要搜集一些 内容适合幼儿园年龄特点的童谣,编写成标准的客家童谣教材。教材要集知识性、 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要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创新幼儿学习客家童谣的方法 在客家童谣的教学中,教师们要采取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使 幼儿学习快、效果好。一是游戏活动学习法。为了提高幼儿对客家童谣的理解, 我们要把童谣和形象的肢体动作和游戏加以结合,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 学习“月光光”等童谣中,鼓励幼儿一边讲,一边做相应的动作,使他们轻松理解 和背诵客家童谣。二是思想教育学习法。
客家童谣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风格性,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客家韵味, 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如《缺牙耙》就是寓教育于趣 味性、知识性的好儿歌。孩子们学习了这个歌谣后,就知道不安心工作的孩子, 结果就会一事无成。三是阅读想象学习法。把客家童谣里的作品改编成奇灵古怪 的漫画形式,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如《大番薯》等以动漫的形式加以 配图,让小朋友阅读时如回归田园、置身其中,在自由并充满想象力的氛围中感 受客家生活,学习客家文化。总之,将客家童谣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既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实属不易 的工作。身处客家地区的广大幼教教师要共同努力、积极行动,让客家童谣绽放 出异彩、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者:余秀华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