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强调的教育,重在对 于人格的培养。在人格目标培养方面,提倡的是“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认为受教育者都要先将自身素养提高,这样才能 做到家庭和睦。在此基础上要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达到社会安定、和谐这样 的理想局面。关于个人素养,儒家提倡顾大我舍小我、重仁义、守信用、严于律 己、宽于待人。在魏晋时代,我国的人文主义开始崇尚个性,追求一种放浪形骸、 嘯吟山林的独立于世的生活状态。

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将人文教育捆绑在识字教育中,也就是古代的语 文教学,它以伦理为本位,追求道德价值和审美观。

我国传统教育中,从蒙学开始就直接教化伦理思想,像我国南朝的《千 字文》和南宋开始使用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就是用浅显的语 言将儒家伦理思想做了概括,让忠孝、尊老、尊师的观念植入人心。

到了清朝,又有《弟子规》和《增广贤文》这样的蒙学教材,将道德启蒙和积极 入世的人生观、人格修养和意志磨练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和今天的教育相比,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着学科分界模糊的不足,但利 用语文教育来进行人文教育,这一点却值得今天的语文教育效仿。

二、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教育中,将语文和道德教育分开,在语文中,人文教育的成 分并没减少,可是却被忽略了。

在上世纪文革期间,语文教学中存在泛政治化的成分,在后来的八十 年代,泛政治化的成分减少,人文部分增加。但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语 文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训练,过多的培养记忆训练、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 素,忽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像情感、意志、态度、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没有 得到训练。从而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最终导致了语文学科人文 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流失,使语文这门具有人性美和文化美的课程,成为应试教育 中获取高分的工具。

高中语文教学中,尽管当前一再强调要重视素质教育,但由于高中语文和高考存在着必然联系,在教学中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运作。在语文教学 中,教师还是以修辞、文法、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在写作方面,不是以抒发个人 感情为写作目标,而是创作出一种“新八股”的写作模式和所谓的写作技巧来进行 刻板枯燥的训练。

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语文唯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注重理性,忽视了语 文中的想象、意境、细腻的心理感受,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创作手法。在教学时, 教师还习惯于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不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之间 的差异,采取统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压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使学生觉得语文太枯燥,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和渗透方式(一)髙中语文教学中的 人文价值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诗歌,更多的 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有先秦散文,也有古典诗词,以及文言小说、散文和白话 小说。

这些文学作品在人文思想方面,有引领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的,如屈 原的《离骚》,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作者 在困境和迷惘中的感悟
而李后主的《虞美人》则是以自身遭遇刻画出一个亡国 之君的彻悟,以及对古国的怀念。而当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首生命的 赞歌,也是一首母爱的赞歌。

还有一些作品教会学生如何对价值进行判断,像《五人墓碑记》描写 的就是五烈士舍生取义的壮举。

还有一些作品是对人性进行思考的,像三曹的作品,陶渊明的《归去 来兮辞》,以及鲁迅的《灯下漫笔》,这些作品都突出了人的宝贵。

由于高中生处在青春期,在语文中还有很多作品是关于爱情观的,像 《诗经》中的“氓”,《孔雀东南飞》,以及当代的《致橡树》。

有些作品是关于人的意志方面,像荀子的《劝学》,《史记》中的《屈 原列传》。有的是培养民族自尊的,通过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介绍,以及对大好山 河的描绘,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二)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以及相关的阅 读材料。在教学方式上,要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他们探讨语文中的 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问题,让他们主动质疑、解疑。

因为人文精神和生活相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在生活中发 现人文之美,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写作方面,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所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不能“为赋 新词强说愁”,来杜撰故事

人文精神的渗透方式多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努力,进行探索和发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