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培养 摘 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对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 学的概括。构成语文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知识的 积累,智力的发展,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语文作为一 门内容最广泛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特殊的优 势,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努力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多种能 力,以充分发挥语文科的基础作用。
“学为主导,教为主体”这一教育规律已为广大教师所 接受。世界最古老的教育理论专著之所以叫《学记》而不叫 《教记》就说明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而不是 “教”。因此,从教的方面来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 能力;
而就学的方面来讲,则完全是一个学法的问题,而学 法正是老师在教的过程中逐步指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课本知 识的学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自已寻求知识和解 决问题的本领,学到了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才达到了教与学 的真正目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叶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 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 读书,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 必须做到这两点,才是成功的。
就目前来讲,重视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是时代的 需要。当今已进入“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 加快了,知识淘汰与更新尤为激烈,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适应 经济建设。我们现在所教育的对象是祖国21世纪的建设者, 这些跨世纪的新人,必须既有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能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 里接受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不断适应优胜劣汰的形势潮流, 才能比较从容地面对未来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在21世纪 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要形成独立获取 知识和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不做未来的文盲,就要学会学 习,掌握一整套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变维持型学习为创新型 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学法指 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 养默读习惯等。能力训练内容中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 训练的顺序排列,共规定了48项训练内容,目标具体、可操 作性强,隐含着训练的层次性,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要 求,不是从“教”的角度提出的,而是从学生“学”的角度 提出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所以教学中应在讲 规律、抓本质、学方法上下功夫,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 学”的转变,使学生掌握学法,在学与练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各 种能力,从教的角度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能力 (特别是语文能力)的新观念已逐步树立起来了。读、写、 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基本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这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呢?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法 上加以指导。
语文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 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阅读应先把阅 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略读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半行读 书法”。每行字只读半行,掌握大意,即可。“数行读书法”。
眼睛从上向下迅速扫描,视角尽量开阔。略读的目的是感知 课文,掌握梗概,在略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精读因文 体不同,读法也不同,记叙文可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议论文可根据其 三段式结构,先找中心论点,然后再从本论部分找论据和论 证方法。
写是语文能力中的又一个重要能力。读是输入,写是输 出,写要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把 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表达的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 读写迁移,读中促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不断深化。
观察的方法:一、整体观察。指导学生做个有心人, 注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掌握第一手资料。二、局部观察。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着重从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 去观察。
表达的方法: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这些方法着重 在分析课文时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写作时加以运用。学会了 这些方法,学生就能够留心观察,积极思维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把自己要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通过写日记、 作文训练等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听力的训练可采用魏书生老师的“举手法”即老师每提 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要举手,一举手,精力必须集中,老 师叫到,回答问题,老师不叫,集中听别人回答。久而久之, 举手的习惯养成了,听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听是吸收,说是 表达,学生不仅要能听,还要能说。
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是互相渗透、 互相作用的,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一种训练的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自觉地运用到了学习中去,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对21世 纪人才素质的要求都是十分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