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包含四个层面的内 容: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它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起着重要作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 认同可通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拓展网络时代 新媒体领域以及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 范作用等途径实现。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 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 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 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 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 中国梦。” 关于思想品德的形成,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 提出了“价值内化三阶段论”,他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三个过程:依从、认同和内化,其中的“认同”起着关键 作用。它是个体由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到主动、自觉践行的中 间过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个体主观意 愿的体现,也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结果。因此,把握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心理认同”,也就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
一、“心理认同”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将“心理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仅使高职 生获得群体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能够起到向内凝聚、团结 作用,指导高职生对外界各种思潮、诱惑进行甄别和选择,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 利益,也使学生主动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指导,在具 体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心理认同”的研究 和应用,首先意味着对高职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从高 职生最切身的利益出发,结合高职生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前途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它意味着对每一个高职生个体独 特性和差异性的重视和尊重,针对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学生个体,避免某些“公式化”、“教条化”、“标签化” 的简单、粗暴、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综合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问题的关注, 也体现了新时期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关系的新变化。在高职 生思政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属于强势地位的教 育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不再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是走 下“主义、理论”宣讲的“圣坛”,融入学生当中,承认学 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主动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共同探讨、分析和研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认同”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个层面 1理论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的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显然,对 理论的认知和认同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当前高职院 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 容的,它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等理论和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理论或思想既 有其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相互之间又存在着逻 辑联系,要使高职生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需要首先实 现理论认同。
当前,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同已有较好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 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广大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较高,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 责任感显著增强,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高。[1]这说明,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理论 学习而获得的理论认同是提升青年学生政治自信、坚定他们 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高职研究·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 认同” 2情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的催化剂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 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 积极的、肯定的情感;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 和愿望时,则会能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感”。“情感是动 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 的活动,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 完成工作任务。” 情感认同还同时使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 对与之发生联系的人或事物采取接受或认可的态度,当他 “认同”这种联系时,就愿意维持这种关系,并对该人或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乐于接受其影响,愿意为此作出妥协、 让步甚至改变。可见,在人们探索客观世界、认识事物、学 习知识、执行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情感都始终如影随 形,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开展高职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着力从情感角度出发,加强对学 生情感认同的培养,使情感认同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像 “催化剂”一样起到促进与加强的作用,激励高职生通过思 想政治教育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指导和调整自己的言行。
而一旦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高职生情感认同,其稳定性、深刻 性和持久性势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认同是以其主体利益需求 得到关注和认同为前提的。需要是人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规 定,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推动力。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 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 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涵盖了人一生 从低级到高级的所有需求,人总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不断满足各层次的需求是调动人的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 关”,所以将满足高职生的利益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情感 认同的切入点,通过因其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得的愉悦的情感 体验,减少排斥、逆反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增强思政教育的 心理认同。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同是高职生理性思维的结 果,那么情感认同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感情体验的外在表现, 它充满了感性色彩。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奠定了高职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基。
3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的关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高职生的 思想境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使之成为他们理解事物 真正意义的准则、辨明事件真相的依据、约束言行的规范。
习近平曾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 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 护的重要途径,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 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要把培育和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由此可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 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是他们追求梦想实现 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
对于部分高职生中存在的“崇尚个人主义、讲究物质享受、信奉金钱至上”等思想观念,从人的本性角度而言,是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个人梦想的追求, 原本就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原始动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需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追求和自我选择,但同时,我们也 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学生定向引导,用几十年 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人民群众日益 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一不容否定的、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对高职生进行教育、引导,使高职生从抗拒、排斥转变为理 解、接受,从一般认识转变为深刻理解,从将信将疑转变为 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从外在的“被动灌输”转变为内 心的“主动选择”,从价值认同上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信心和接纳。
4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认同的终极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社会 性功能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思想政治 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形式之一。高职生正处于社会化的 关键时期,这期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其以后的人生势必产生深远影响,其 政治态度、政治倾向则关系到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政治认同,既是一种个体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作 为个体认同,政治认同是高职生个体对国家制度和政治体系 的选择和接受;
作为社会认同,政治认同则是高职生群体共 同意愿的体现,它是高职生在主观上所具有的群体归属感。
因此,重视政治认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极为 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从每一个学生个体入手,关注学生的 个体利益需求、关注和培养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政治态度;
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有政治意义 和政治目的的活动,让学生从对集体的归属感中找到正确的 政治方向和目标,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意 识形态的认同。
三、 “心理认同”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 径 1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和手段,探索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讲的主渠 道、主阵地,随着高职教育的形势环境、施教对象所发生的 深刻变化,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其严肃性和理论性的 同时,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力求通过它通俗的、有趣味的、贴近高职生生活实际 的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高职生所认同。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大学生已处于人生 发展的“成年早期(18-25岁)”,这时候他们的主要人生 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对抗孤独感”。但是对于当代的大 多数大学生而言,其心智发展远不及其身体发育成熟,来自 “青春期(12-18岁)”的各种矛盾和困惑远远没有得到妥 善的处理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其中的重要群体,既有 同龄人的共性,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理想很丰满,现实 很骨感”,于高职生而言有着更深刻的切身体会。据不完全 随机调查,刚入校的高职生中,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又 没有勇气和把握复读,不得已来的;
部分学生则是分数达到 了2B本科院校分数线,但因其昂贵的学费退而求其次的;
还 有部分学生属于院系专业调剂,所分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擅 长的;
仅有少部分学生来到高职院校是得偿所愿,真正实现 了自己的高考梦想。而遥望毕业后的就业之路,对高职生来 说则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不容乐观的前程也与 少年时的职业理想相距甚远。在此情形之下,与学生们空谈 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收效甚微。其次,由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学生们更注重实际和 实操,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和训导,学生们并不是很认 同,那些“形而上”的主义和思想远不如与其自身发展关系 密切的学业、就业问题更能打动他们的内心。
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要获得学生的喜 爱和认可,就要放下“身段”和“架子”,从理论宣讲的“圣 坛”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高职生的个性特点、成长规律 和现实需求,从心理认同的角度和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的现 实问题入手,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观等意识形态层面,将高职生个人成长、学业规划和职业发 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引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 感和使命感,坚定其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信 念;
同时,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角色 扮演、分组讨论、团体训练、课堂辩论、参观学习和课内课 间的一些小游戏小测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甚至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放松技术,调整和改善 学生的学习状态,既吻合了高职生新奇好动的个性,又能在 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赢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喜爱和 认同。
2利用新媒体,拓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思想是“以实践为主,理论必需够 用为度”,一方面这难免会造成部分高职生“实践能力较强、理论思辨能力偏弱”的现象;
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的实操 实践课程安排较多,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对于一些自我管 理能力较差的同学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已然成为高职生空余时间学习、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 是身处象牙塔里的高职生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的主要渠道, 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高职生,网络及其 衍生的新媒体无疑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网络上资讯丰富,快捷便利,但是由于企业监管不力、 个人自律不足,也会鱼龙混杂,网络上的谣言、骗局时有发 生,特别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 题,极易被少数不负责任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网络传播者加以 盲目扩大、肆意歪曲,部分思辨能力不强的高职生很容易困 惑、迷茫,产生失落、失望、不信任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因 为这些负面信息的误导而导致思想观念扭曲。
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适应这种情况,敏锐地捕捉社会热 点,进行必要引导,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网站、微博、 QQ、微信等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微信、微 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因其自主性、私密性、便捷性、共 享性和传播性优势,更为广大高职生普遍接受和喜爱。微信 公众号没有140字的字数限制,又能很好地与图片结合使用, 重视和利用这个“有图有真相”的平台,分析社会热点难点 问题、披露被谣言掩盖的事实真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美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媒体素养和自我辨别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分析 问题、明辨是非、探寻事实真相,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 和谐,实现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3加强党建工作,发挥高职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高职生在个体自我思想品德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自我 同一性”是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自我同一性要解决“我是 谁?”、“我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我怎样评价我 自己?”等问题,这是年轻人寻找自我、创建自我、确立自 我的过程。通过对先进人物的模仿和学习,获得他人的接受 和认可,进而确立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完成自我同一性任 务。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加强高职生党建工 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朋辈教育推进思想政 治教育心理认同。
首先,高职生党建工作深化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对 高职生学生党员个体而言,其申请入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 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一名普通学生被遴选为入党积 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递交入党申请书、写思想汇报、成 为预备党员直到入党举行宣誓仪式,他们将接受学校党组织 的系统教育,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党的理论知识不断丰 富,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在从一 个普通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党员的进化中,也完成了对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其次,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 学生群体。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他的社 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经过后天的观察学 习可以形成和改变,在这个理论中,他强调了模仿与观察在 学生道德品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与一些“遥不可及”的“高 大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相比,高职生们对身边的优秀个体更 加敬仰和信任。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群体,他 们与广大同学朝夕相处,共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成长经历、 同样的学业压力,使得他们在高职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更有 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高职生模仿和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从 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周围同学的思想和 行为。
因此,从心理认同角度,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 尚的个人品德、在广大高职生中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学生 党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人 民日报,2011-07-01(28).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