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有哪些【开放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分析】

开放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分析

开放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分析 近年来,全球教育界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新的教育模式,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发展,促进教育资源为全社会全人 类更普遍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其应用广泛、传播范围广、 无时空限制、交互性良好等优势,承载着教育全球化的梦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促进教育变革, 而且两者融合越来越紧密,正逐步改变知识文化的传播方式, 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以及全球学习者的交流方式。

一、由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而来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 程 新千年伊始,万维网进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在Web1.0 时代,大量信息被放在网上,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各种网上 信息,网络内容爆炸式增长。在这种技术发展的背景下,2001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对国际社会宣布推行开放课 件(OCW),逐步把其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公布于网上,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免费无偿地使用, 从此掀起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OER)理念及实践活动 的发展潮流。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核心理念在于“开放”与 “共享”,大量的教育资源发布在互联网中,学习者通过互 联网免费获得,并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自由、开放地使用、 改编这些资源,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扩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休利特基金会以及各国政府等力量的 推动和支持下,出现了众多的OER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OCW、犹他州立大学OLS、卡耐基•梅隆大学OLI、莱斯大学 Connexions以及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是其中的代表性项 目。随着高等院校将部分课程资源放到互联网上与世界共享, 开放与共享的理念逐步为世界所认可。风靡全球的开放教育 资源运动已经渗透到中国各个地区。2001年至2013年间,OER 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国外开放资源 的初步传播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蓬勃发展的广度传播阶 段以及以视频公开课建设为主要潮流的深度渗透阶段(李莹, 2013)[1]。OER运动发展至今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网络信 息技术日新月异,Web2.0的出现使用户从内容的浏览者转变 成内容的制造者,网络的交互作用逐渐增强。在教育领域, 人们不再满足于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资源,对学习过程中网络 交互的需求也逐步加强。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开始一场被 斯坦福大学校长喻为“数字海啸”的风潮席卷全球教育界, 这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MOOCs的全部拼写是 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从中可以看出,MOOCs秉承开 放的理念,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面向大量学习者提供大 规模课程。开放在线课程不再仅仅是高等院校发布课程资源, 更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跨时空的交互。

在MOOCs热潮中,出现了三大课程平台提供商、有国际在线 教育三驾马车之誉的Coursera[2]、U-dacity[3]和edX[4]。

其中,Coursera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背景创办的大型免费 公开网络课程项目,项目开始于2011年,其宗旨是利用网络技术将世界上最好的课程分享给全世界。Coursera采用与世 界顶尖大学合作开课的模式。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 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 项目成立后,全球共有68万名学生注册了43门课程;
至2012 年9月,项目不足一年,共有约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130万名学生注册了124门课程[5];
至2013年12月20日, 平台中聚集了包含12种语言、共551门课程,另有55门课程 即将上线。课程类别涵盖了包括艺术、生命科学、化学、计 算机科学、经济金融、法律、医学、数学、社会科学等超过 20个领域,来自世界范围内16个国家近百所大学及机构参与 其中,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等中国院校也是合作院校,目前Coursera全球注册学习 人数超400万。

二、MOOCs在国内的发展 MOOCs海啸来袭,国内高校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者也作 爆发式增长。高校参与方面,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的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开课,成为亚洲首门MOOCs 课程,课程为期3周,注册学生近2万人。这也促使内地高校 纷纷试水,逐步加入到世界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队伍中。

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宣布加入edX;
2013年7月,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
2013年9月, 北京大学加入Coursera。截至2013年12月20日,Coursera平 台上,北京大学共开设了《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等6门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 4门课程。edX平台上,北京大学目前上线《电子电路》等4 门课程,清华大学共开设《中国建筑史》等5门课程。清华 大学计划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北京大学计划于5年内 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学习者参与方面,据Coursera联 合创始人DaphneKoller介绍说,Coursera平台400万用户中 有1.9%的学生来自中国,相当于7万多人;
而据Udacity市场 部副总裁ClarissaShen透露,从数据流量上看,中国是该平 台的7大流量国之一[6]。经过参与国际背景的MOOCs,2013 年10月,清华大学对外宣布推出中国本土的MOOCs在线教育 平台。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涉足MOOCs,国内也出现 了很多细分领域的MOOCs平台。

三、MOOCs在国内的实践案例研究 本文将以2013年9月首次在Coursera平台上线的北京大 学在线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为例,进一步分析开放教育 资源在国内的持续发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学科 中的核心基础课程,2013年9月19日,任课教师及其课程建 设团队将该课程在Cousera平台全球开放注册,2013年10月 20日,课程正式开课。从开放注册至正式开课之日,注册人 数即达到近5000人[7]。下文将总结该开放课程在课程资源 设计、在线教学组织、师生交互、成果评价、证书获取等方 面的特点,根据实际数据细致剖析学习者学习情况,并提出 思考与启示。(一)在线课程设计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课程资源设计:提供北大自身原滋原味的课程内容,课 程制作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课程大纲及课程进度,按照主流 MOOCs微课短视频制作各期视频,设计测验题目,推荐相关 参考书目及参考网站;
针对喜欢慢节奏的学习者,专门提供 了慢节奏课堂版教学视频。课程内容及学习资源模块化设计, 以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评;
考虑到在线学习者的学 习负担,设计的作业难度与北大校内相当,但题量减半。在 线教学组织:课程共设14周,每周4-8小时的课程量。课程 以周为时间节点进行组织,每周针对不同主题更新课程平台 中的课程资源,学员可在线学习或下载后学习。教学管理人 员控制本门课程学习者相对稳定的学习节奏,并对共同话题 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将每周学习者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进行了细化,使学员更明确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便于合 理安排学习时间。师生交互: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配备10 名助教组成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利用博客、微博等方式更新 课程信息,与网络学习者交流互动;
助教团队一方面对课程 BBS论坛的问题值班答疑,另一方面每星期固定时间组织线 下交流活动,并将现场答疑及线上答疑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收 集整理发布在课程BBS中。截至2013年11月28日,课程开始 40天,论坛发帖数近200条,总回复量上千条,总浏览量约1 万5千人次,论坛交流活跃。这种线上、线下多渠道互动模 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学员学习的体会及意见建议能迅速反馈到教学团队,教师也可以 根据学员反馈迅速做出调整。成果评价:课程设置有多种作 业及测试形式,包括课程小测验、编程作业、期中考试、期 末考试等,共有227个概念题,43个编程题,完成MOOC课程 的学生至少需要做159道概念题,23道编程题[9]。每次作业 和考试都持续开放一段时间,学员可以做多次尝试。每周设 置3-5道不等的课程小测验,设置DueDate及HardDeadline两 档作业截止时间,一般要求两周之内提交,超过DueDate但 未超过harddeadline的分数减按50%计算。编程作业选用的 是ACM/ICPC竞赛风格的POJ平台,POJ平台是北京大学计算机 系广泛使用的编程练习平台,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切身体验 北大校内学生的编程练习环境。课程对学生综合成绩评分标 准进行详细的设计,各种作业及考核分配不同的权重。各种 教学参与活动及测验所占总分权重设置如表1。表1总分权重 分配证书获取:课程教师响应多数学生的要求,将原本80分 成绩才可以得到证书的规定做相应修改,设置“合格”(达 到60分)、“优秀”(达到80分)两档证书;
对于达到学习 要求的学员,将获得北京大学授权主讲教师签署的合格证书。

(二)学习者学习情况 下文从数据方面分析本门课程学习者学习、参与情况。

注册学习人数情况。自课程开课(2013年9月19日)至2014 年2月12日,共有13170人参与选课,图1为选修课程人数累 计图。从图1可以看出,从课程公开上线直至课程结束不断有学生选课,只是开课前期累计图较陡峭,说明日增选课人 数较多,课程中后期,累计图趋于平缓,说明日增注册人数 减少。图1说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源源不断,这是MOOCs较于 传统课堂的最大优势之一,它实现了学习者“随时注册学习”。

为更细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课程管理者对 学习者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共有297人填写了调查问卷。

本研究将其视作对学习者的方便抽样,可能对全体学习者不 具有代表性,这里只作为一种探索性研究。下文将分别展示 受调查学习者的地区分布、职业状态、学习目标、预期每周 投入时间等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 中国国内学习者,另有少量北美洲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学习者, 受调查人员中未有南美洲学习者。这一分布与授课语言为中 文有关;
也与课程所在高校及主讲教师在国内具有公认的影 响力从而对计算机专业学习者产生吸引有关。从表2可以看 出,在校生(包括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本科生及高中生) 为主要学习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9.2%;
在职人员中IT从业 人员为主要的学习人群;
且在校生中,本专业本科生与其他 专业本科生人数基本持平。一方面这与本门课程作为计算机 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趣味性等课程性质有关,另一方面说 明学习者出于工作或学习需要参与课程学习,且学习者专业 素质较高,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

四、思考与启示 (一)MOOCs与OER的关系如何从OER运动与MOOCs发展的背景,可以看出两者产生于网 络信息技术发展不同阶段,MOOCs是网络技术与教育融合的 新阶段,MOOCs秉承了OER开放共享的理念,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网络化。MOOCs是新的技术背景下, OER运动深度发展的结果,是开放资源的新模式,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开放教 育资源早期阶段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包括完整课程、课程材 料、内容模块、教科书、流媒体、测验、软件以及其他支持 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与技术,而且资源通常是静态资源, 缺少互动以及评价过程,尤其缺少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及评价。MOOCs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它不仅是优质 资源的静态展示,而且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使开放教育资 源的应用从单纯的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10]。每门课程 有指定的主讲教师,教师不仅录制相关的课程视频资源,也 需要负责管理课程资源,设置作业考试规则,布置测验、组 织考试,属于教师引导型授课方式。MOOCs将资源的开放范 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将静态教育资源开放,而且将教师资源 开放在网络上,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者完整地走过一个教 学流程,在学习过程中能直接得到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其次, 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模式。MOOCs不仅包含课程的全部授课视 频,讲课ppt,而且有固定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大约为1 至3个月;
课程设有作业、测验、论坛讨论、学习评价、考 试,还为达到要求的学习者提供课程结业证书。MOOCs突破了OER早期单纯教学资源的开放,提供教师及助教的引导授 课。MOOCs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网络化,创造了完整 的网上教学模式,构建虚拟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从而为学习 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体验。再次,学习成果认证。开放教育 资源早期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自身兴趣,去寻找相关课程资 源,学习成果无从评价。而在MOOCs中,学习者学习在线课 程通过考试达到相关要求即可获得课程证书,并且部分大学 已经开始认可MOOCs课程证书。2012年9月,Udacity首创MOOC 课程与大学学分挂钩,例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区对学 生完成Udacity提供的计算机科学引论课程学习,花89美元 在考试中心通过考试获取证书后,承认其可转化为该校学分 [11]。在线课程结业证书与大学学分的转化将激发学习者课 程参与的热情。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中找到感兴趣的 课程开始学习,参与到世界级学者教授的课程中,并在老师 的课程进度安排下,结合自己的节奏学习,掌握和巩固知 识;
同时,可以尝试互动测试题目,完成同学作业互评任务, 实时与教学、同学互动;
对于完成的课程,能获得证书认可, 甚至可以拿来换取部分大学的学分。MOOC实现了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

(二)在线课程的持续发展动力何在 在线课程吸引学习者在于名校效应,在于名校教学与教 师资源的开放;
在线课程吸引教育研究者在于学习者数目之 庞大是传统高校无法比拟的。Coursera等平台提供商将教与学双方聚焦在同一平台,一些在线平台还进一步吸引了资本 投资,为在线教育提供持续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讲,MOOCs 不仅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是教育与金融资本的 密切联姻。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为MOOCs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 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OER发展中类似犹他州立大学 项目的关闭。

(三)哪一类学习者适合MOOCs学习 在免费、开放的影响下,Coursera平台一门课程的注册 人数动辄数万人,本文《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总注册人数 为13170人,从注册人数看学习者热情高涨,但对比最终的 学习成果来看,获得学习证书的校外人数仅55人,可谓是凤 毛菱角。如果考虑该课程向本校300多名学生同时开课及其 通过情况,则该课程的合格率约2.7%;
如再进一步放宽,以 完整跟下课程人数来计算,则学生保留率不足10%[12]。梅 耶也提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提供的MOOCs,学生退出率高达80%-95%[13]。可以看出, 高退出率是所有MOOCs均面临的严峻挑战。MOOCs虽然面向所 有潜在学习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胜任MOOCs的学 习任务。从上文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 校本科生和相关行业者获得了学习证书,这类学习者基础知 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
从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可以看出,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习题作业的难度依然较大。

也就是说,MOOC课程源自于高校课程,课程资源在获取方面虽然不再有门槛,但本质上依然是精英教育,面向的是优秀 的学习者,名校课程的难度意味着“开放”不一定适合所有 的学习者[14]。在线学习不仅对学习者的心智水平,理解能 力,而且对其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独立学习能力的 要求都非常高。尤其对于在职学习者,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 关系、保证学习时间、学习质量等都有非常大的难度。从学 习者的预期学习成果与最终课程证书的获取情况,也可以看 出,在线学习者目的性虽强,但其最终的学习成果并不完全 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四)面向世界学习者的中文在线学习平台在哪里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旨在将优质教育资源分享于全世 界全人类,全球众多高校纷纷在Cousera等国际在线学习平 台开设课程,一方面展示教育水平和教学实力,另一方面积 极促进世界范围的知识与文化交流。随着国内学习者完成国 际平台上中文课程的学习体验,国内在MOOCs大潮中日渐成 熟的在线学习者需要能够面向世界、专注于中文课程开放与 共享的本土在线学习平台。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了国 内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MOOCs平台―――学堂在线[15],学 习平台将发布由清华大学原创以及其他国内外优质MOOCs课 程。2014年末,学堂在线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 时,学堂在线发布的国内课程超过100门,海外课程超过260 门[16]。打造有影响力的中文课程交流平台,有助于构建属 于中文教学领域的独立在线学习数据库,为国内在线学习领域教学科研构建基本数据仓库。

(五)传统网络教育如何应对MOOCs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