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洽会看陕西省招商引资实践:招商引资

从西洽会看陕西省招商引资实践

从西洽会看陕西省招商引资实践 摘 要:陕西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在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的 过程中经行了诸多探索,西洽会便是其中之一。自从创办伊始,西洽会就在陕西 省招商引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经成为了东中西部加强资本合作的 平台。本文通过对西洽会的研究,分析陕西省招商引资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对 策建议。

关键词:西洽会;
陕西省;
招商引资 正文:
一、西洽会简介 “西洽会”是第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简称,开始于1997 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各省区市纷纷加入了“西洽会”主办单 位的行列,逐步形成了“西洽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届比一届人气高,一届比一 届效果好的发展趋势。“西洽会”经过前三届的初创期和后几届的调整展会结构, 已经从当初以贸易洽谈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投资洽谈为主的投资会,成为东中西部 加强资本合作的平台。

二、西洽会中的招商引资实践现状 2012年4月召开的第十六届西洽会主办单位达到44家,31个省区市全部组团 参展参会。广大境内外企业、客商积极参与,参会客商超过10万人,展期观众流 量70多万人次,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彰显了西洽会作为国家级重点展会的吸 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陕西省成功地发起、主办和承办了第十六届“西洽会”,同时,“西洽会”也给陕 西带来活力和效益。十六年来,陕西通过洽谈会从境外、省外引进了一大批资金、 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签订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合作和高新技术成品交易 项目;成交了一大批内贸和进出口合同协议;获取了大量与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 融合的思想、知识和经验。据统计,前十五届“西洽会”,陕西代表团共签订项目合 同8023个,其中签订外资项目合同1385个;国内横向联合合同投资额为16307.36亿 元人民币,外省投资额为11415.64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为387.77亿 美元,外资投资额为269.74亿美元。签订内贸合同成交总额为908.1亿元人民币, 外贸进出口总成交额为30.37亿美元。陕西省内联、外资总投资额占各省代表团交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西洽会”作为陕西的一块金色品牌,不仅宣传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而 且大量的人流带来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也给西安乃至全省的相关服务 业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意义上讲,“西洽会”促进了陕西投资环境的改 善,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

三、西洽会中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一)展会太追求“数字成果” 历届会展里不乏早已谈妥,只是在展会上签合同以壮声势的“面子工程”,甚 至有些协议和合同本身只是为了凑数。签署投资协议有很强的功利性,有些可以 在会外早早签订的协议,往往要等到会展上签,从而成为会展成果。

(二)利用外资率较低,开放程度不高 自第九届西洽会开始,利用外资就以30%以上的增速在增长,但从每届所签 的项目来看,利用外资比重较小,本届仅占到大会13.2%,国内联合项目仍是投 资的主角,这从一方面反映了陕西乃至西部的对外开放程度很不够;
然而另一方 面,从已有的外资企业对陕西进出口的贡献方面看,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省进出 口的第一大主体,对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所以重视利用外资的发展意 义重大。

(三)第一、二产业招商引资相对不足 本届西洽会利用外资、国内联合项目中的外地资金额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利用外资和外地资金额应进一步开拓。

(四)高新技术占比少 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极少,仅占陕西省合同总额的0.15%。

四、对策建议 (一)警惕西洽会片面追求数字成果。并且要紧抓项目的落实,要建立健全 相关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对会上签约的各类协议、合同等,应由大会秘书处 专人逐项落实,并向社会公布落实情况,避免片面追求“政绩工程”。

(二)加强省政府、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倾斜,充分协调各地市资源优 势,合理配置资源,扶持一大批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企业,让他们成为经济 发展的主力军,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整体谋划,板块开发,加强区域 联结互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三)发挥各地方自身禀赋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应用高技术成果,开 发现代化农业,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程度。

(四)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激活民间投 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国有、民间、外商等多元化的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五)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加强产业聚集融合,增强辐 射带动功能。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多地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海内外一 流人才,大幅度提升国际化水平。

(六)加强对第一、二产业利用外资、省际联合的利用程度,鼓励发展第三 产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扩展门类,提升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 重型汽车、输配电设备、石油装备等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

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 技术,形成一批国内外先进标准,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企业 兼并重组,推进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

(七)抓住东部产业资金转移机遇,与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借鉴其他地区成 果经验,加大方特色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