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秀的道德文化建设论文范例欣赏(共6篇)
精选优秀的道德文化建设论文范例欣赏(共6篇) 第1篇: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初探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全面提高大学 生的素质成为当代高校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将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各高校为顺应时代发展纷 纷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培育大学生成为时代的新力量。近年,各项提高广大高校学生的方针政策纷纷出台,并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希望通过国家方针政策的提出,能够更好的 改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并提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并能够为祖国的创 新创业事业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各个高校在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各项加强大学生思想 道德文化建设的策略并实施行动,并让当代大学生逐步意识到创新创业精神的重 要性,并希望通过高校方针政策的施行,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的同时,也 能够让高校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伴随着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纷 繁复杂的文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造成当代大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列举了部分道德缺失的现象,希 望能够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在校大学生的注意,采取措施,减少不利于社 会健康发展的因素。
1、高校大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文化缺失现象 “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缺乏整体道德观念。当代大学生在相 当长的家庭教育方面,做任何事情都是为所欲为,即使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或 者在道德角度这件事是不合道德的,但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因为在他们心中, 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折手段”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只 会想着利用身边的人或者集体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很少能够考虑到 “我需要为这个集体,这个社会奉献什么。”缺乏集体意识,整体道德观念,因此, 久而久之,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德意识 不强,素质有待提高。在现实社会中,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公德意识低下,不文明现象频出的现象,不懂得尊老爱幼;
不懂得遵纪守法等等。这虽然看起来很小的 一件事,但是却影响了一个人的整体公德素质,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社 会公德素质,做人做事最起码原则的缺失,将对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利效果。
2、高校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现象 高校教育方面缺乏对思想道德文化教育。高校教育包含着德育、智育、 体育三部分。德育教育是与思想道德文化最直接联系的部分,但是就当前的教育 看,德育往往偏重的是对于国家政治的阐释,而缺乏对道德深入剖析,并且把现 实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转换为政治问题,学校的德育被蒙上了政治化的倾向, 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影响了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
教师思想品德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在高校中,教师担任着 重要的觉得,并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 的一言一行。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判断核 对道德选择的迷惑。因此,这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出现问题的一种不 必要现状。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问题的相关原因阐释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接受到的基本上是校园 环境和家庭环境,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深的,因此校园环境 与假体环境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1、高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的形式传达, 但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高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斥着当代 的时事政治教育,因此导致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没有提高其自身的认知度, 他们缺乏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高校的第二课堂正在如火如 荼的开展着,高校教师也意识到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开展一系列的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活动,但是有些活动死板,缺乏创新性,或者与学生的学籍成 绩挂钩,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或者只为了完成任务二参加,导致这种思想道 德文化建设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2、家庭教育与自身原因对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关系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家庭教育 当然担任着道德文化建设的开始,但是诸多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不利 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想法,家庭溺爱、家庭教育缺乏等,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思想道德无疑产生了不利影响。当学生全部进入大学后,他们就像“脱了 缰的野马”,远离父母的管束,家庭教育对于其思想道德文化基本上不起作用。
导致大学生在大学里价值观不断多元化,甚至出现利益化的倾向,导致思想道德 建设转化为利益主义,并且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也渐渐弱化,导致思想道德文化 建设偏差。
三、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几点建议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只 有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好地 体现当代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体现高等教育的全面性,接下来 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全面教育,以及在高校范围内营造和重视大学生的 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全面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 要理论武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牢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他们的思想行为有良好的行动 指南,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让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 得到提高。
2、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和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高校应该在传统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的重要性,开展有利于让学生更好了解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 中逐步了解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意识到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另外,在 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活 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
新时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文化建 设,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使命。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最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也为社会创新创业精神的注入活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作者:王忠一 第2篇:试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
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规范、道 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分为企业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 物质文化三个层次。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其它文化活动以 及员工的实践活动方向。
一、充分认识企业道德文化的深远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 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 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 的价值观;
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企业两个文 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 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以期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在 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 和震撼效应,因此,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
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
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 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凝聚作用,即 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 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观中去;
辐射作用,指其不但对本企业, 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范畴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范畴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质量第一,用户至 上;
诚实守信,以人为本;
团队合作,整体优势;
学习创新,争创一流。“质量第一”,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这就使得企业行为的 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
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 构成,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 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用户至上”,则是 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以更优质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 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的全过程,本身就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
目前,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形象竞争”时代,新一轮的竞争 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是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是精神文化、 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 即除了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还要更重视它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
这包括:对政府的责任,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按期纳税;
对社会的责任,体 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
对顾客的责任, 则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
对职工的责任,在于提供良好的工 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
对投资者的责任, 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等。在现阶段,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越是讲求道德,就越有可能赢得 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巨大的无形资 产,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三、建立企业道德文化规范要求 道德的规范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增强职业道德规范对员工行为的 约束力和影响力,使之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自律,成为其自觉行动;
二是指注 重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操作过程本身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使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 与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前者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功能, 后者涉及职业道德建设和操作过程的“自律”问题。建立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明确 道德标准体系,形成既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 特色的“企业道德文化”,将道德标准细化为行为规范,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 和行为习惯;
并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培训,强化道德说服力和 道德劝导力的作用。使文字化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可视的言行规范,起到导向示 范作用;
同时也可在道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纠偏、扩展,保证企业道德文 化建设正常进行。
四、强化企业人性化管理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 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 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 要扮演“布道者”和“育才者”的角色,通过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愿望、核心价值观, 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激发 员工的潜能。其次,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其三,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真诚 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管理亲和于人,管理者与员 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五、建立道德制度与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道德制度。所谓道德制度,是指将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 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正规化。其次要将道德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 建立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计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并加以肯定,才能形成 习惯并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通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以保证道德文化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把精神激 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 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觉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 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 管理企业文化重塑必须务实。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要将道德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框架之中,与企业内部 的制度建设相同步;
道德建设的管理基础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 和组织保障制度。首先要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负责道德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 作,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和总结;
其次,道德文化建设要同企业其他 管理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才能保证道德建设的实施结果。
坚持“以德治厂”,加强企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 的历史性任务,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一 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企业应把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体 系的工作做细、做实,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水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水 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董贤平 第3篇:论图书馆与道德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道德文化建设越来越多地被提上日程。图 书馆作为时代文明的标志,在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完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 文阐述了图书馆道德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等,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1道德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道德文化,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 道德原则、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学说以及风俗习惯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传 说等的总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 个阶段,我们将道德文化称作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社会主义道德文化要求我们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祖国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中,需要把道德 文化包含的各种内容进行规范,使其逐渐成为人民广泛认可和遵循的行为标准。
2图书馆在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传播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不仅要满足日益增 长的读者的知识文化需要,而且还需传承民族文化。可以说,图书馆参与社会主 义道德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对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2.1图书馆是道德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书籍是一个国家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只要书籍没丢,民族文化就有 复兴和繁荣的机会。而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地方,保留文化遗产、 延续和传递文明是其非常有用的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这一作用决定了其在道德 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各地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文化遗产和建立 本地的地方性文献,尤其是对前者的要求更高。近年来,文化部多次提出要加强 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普查方案,不断推进古典文化研究工作 的深入进行。文化部要求各地图书馆均要整理、记录本馆古典文籍的收藏情况。
文化部综合全国的图书馆记录情况,建立了古典文籍数据库,并编写了目录。为 了使古典书籍和地方性文献能够得到完整保存,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图书馆竭 尽所能,收藏并保护各种记录着人类智慧、文化传统、道德教育等代表人类文明 进程的重要文献资料。
2.2图书馆促进道德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图书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图书馆,大家不仅可以借阅到各种书籍,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活动,并 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服务套餐。这样图书馆才能改变传统形象,更具生命力。
图书馆书籍借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宣扬古典文化精神,提倡传统 道德,对提升读者道德文化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人们通过阅读书籍中的圣 贤教育、道德楷模故事、英雄伟人史以及人生哲理等,可以净化自身的精神世界,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另外,很多科普资料和技术教材还可以让 读者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读者的眼界。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 道德文化传播和交流,如开展专题活动、展览会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图书馆 应组织一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宣传人文关怀、弘扬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例 如举办为贫穷地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宣传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 的精神生活,也营造了充满爱心的良好氛围。
3图书馆推动道德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 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员工经常接触到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年 龄段、各种行业的人士,因此,馆员应该掌握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个性需求。
图书馆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情况,调整策略,并且可以协同相关部门,结合 不同读者的特点组织多种活动,进一步推动道德文化的建设。
3.1明确藏书方向,提高服务质量 很多图书馆现在更倾向于以读者的爱好为方向进行藏书,以达到提高 书籍的借阅量和流通率的目的,但这不应该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应该 把传递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作为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 华。所以,图书馆应当脱离以读者爱好为宗旨的藏书模式,多引进富有积极意义 的、充满正能量的传统文化书籍,变被动为主动。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更要成 为广大读者的引导者,推动社会与道德文化同步发展。同时,在互联网使用频率 越来越高的今天,图书馆应当启用新技术建立高效的网络阅读资源,以满足不断 增长的社会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3.2重视地方文献,弘扬道德文化 地方文献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主要记录当地的各种资料,对 当地的地理、资源、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地方文献的优势 在于它能给予当地读者亲切感,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相比于普通历史古籍,它在当地能更有效地传播地方文化,有利于道德文化的宣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方案》提倡在地方文献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主题,图书馆应积极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手段,在展现地方特色的同时, 注重地方文化、红色历史、民族特色等专项资源的建设,弘扬正确的道德观、价 值观。
3.3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道德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人们具有 “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我国自古重视道德文化教育,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家庭 环境。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道德文化的推广。因此,图书馆也应当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为道德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图 书馆基础设施主要由场地、建筑、相关技术设备等构成。为读者创造整洁、方便、 舒适的读书环境,注重精致、典雅的环境细节处理,营造馆内的书香气息能够给 予读者亲切感,从而培养一个好的读书习惯。人文环境包括制度规范、企业文化、 员工素养等。
3.4举办公益活动,宣扬道德文化 图书馆属于一个公共平台,其主要作用是服务民众。利用好图书馆这 个平台,发挥它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组织志愿者通过举办相关公益活 动做好图书馆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给愿意奉献自己爱心的人提供公益平台,另 一方面也可以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阅读服务,同时也可以把爱心和正能量传递出 去,呼吁大家崇德向善。图书馆可以举办爱心宣传活动,如呼吁并带头为贫困儿 童捐书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很好的宣传作用,而且还能提升图书馆的形象,提高 其号召力和感染力。要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应该积极举办各种互动 活动,如读者交流讲座、社会教育等。在这些活动中,图书馆应承担起传播中华 正气的责任。例如,可以在世界读书日号召公众参与集体读书活动;
也可以在我 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进行相关道德文化知识的传播;
还可邀请社会 知名作家和专业人士举办专题讲座等。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服务精神,将 服务主动送到千家万户。如为当地机关单位推荐有益的文献服务,为地域经济发 展提供策略,为科学进步贡献力量等。此外,图书馆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针对 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的人,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以最 大限度地进行道德文化的宣传。
4结语图书馆在道德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工作者必须以服 务大众、不断提高大众道德文化素质为目标,把握图书馆建设的大方向,使民众 能够以祖国文化为荣,以正己化人为己任,树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作者:姚展 第4篇: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很重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并取 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 德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其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小学生形成优 良的文明习惯及思想品质。本文秉持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 世界观的基本原则,提出几点利于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紧抓发展契机,合理整合资源 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触及到人的灵魂,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系 统才能加以实施。一方面,农村小学校应该将培养并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贯穿于小学教育全过程,构建与时俱进的小学思想道德课程 体系,及时改进相关教学方式与形式,采用小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方式授课,并 将知识传输与陶冶情操相结合,培养其实践与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压 力,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另一方面,学校应紧抓 课改契机,充分发挥整合后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活动, 使得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从学校的单一教育中脱离,形成立体化、多渠道 及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从而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并对社会及家庭精神风貌产 生正面影响。
二、把握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升教育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行为与习惯是道德概念通往道德信仰的起点,孩 子的这些行为与习惯饱含深切情感并含有其对自身所做的事及周遭事物的个人 观念。”所以,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应将把握小学生道德心理的发展规律视作关键, 从而提升教育时效性。
首先,农村小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偏低,对社会的复杂认识浅薄,取舍 力及判断力较差,也就是说,其思想道德意识还介于“前道德水平”及“原则水平”两者之间,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也容易被误导或蒙蔽,所以应将道德理论传输视 作教育重点。其次,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所以理论传输应由浅及深,并用 理论引导其深入实际生活,通过对生活中人事物的观察来领悟思想道德理论的真 谛。再次,小学生情感丰富,形象的、直觉的道德情感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应重 视榜样效用,将情感激发视作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形成以“情”促“德”的教育模式。
此外,农村小学生多对思想道德活动感兴趣,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常 常出现行为错误。因此,教育者应将道德行为指导视作教育关键,以制定具体目 标和要求来培养其对每一种道德行为的深刻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增强参与道德活动的信心。
三、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注重言传身教 马克思指出“科学的入口就像是地狱的入口,在这里必须断绝一切犹 豫和怯懦。”无论是科学的入口,还是道德养成的入口,都是身教重于言传。小 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而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的道德榜样,所以强化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 法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 领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完 善班主任制度,以调动教师及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教育工作 者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军力量。
四、净化教育环境,陶冶道德情操 学校是小学生及教师重要的生活环境,每一个个体都会在不同程度上 受到学校环境及精神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影响学生道德文化发展的特殊“文化 场”。首先,校园是经过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在精心设计及改造之后所形成的一 种具有教育作用及意义的物质环境,校园的校貌及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 的道德文化建设。所以,整体规划学校物质环境时,应该将学生的多样性考虑其 中,使得校园环境审美、使用及教育等功能能够和谐统一,并与校园文化相协调, 从而产生浓厚的教育氛围。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弥漫整个校园,其对构建整体 精神生活的影响不可磨灭,所以学校还要着力构建精神层面上的校园环境,通过 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及宗旨来引领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的 熏陶和默化,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文化建设成果。五、重视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的有机结合 《学会生存》中指出,儿童人格在现代教学中被分裂成两个互不相关 的世界,即“在其中一个世界里,儿童主要从事学习,如同现实之外的傀儡;
在 另一个世界里,其通过与某种教育活动背道而驰来实现自我满足。”这是社会、 学校及家庭三方相互脱节所造成的现象。所以,要及时形成三方合力,最大程度 地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家庭是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家长在为孩子树 立榜样,做到言传身教的同时,时刻关注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与学校保持密切 的协作关系。学校应积极拓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途径,开放课堂甚至整个学校, 让学生勇于面对现实生活,并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中领悟道德教育真谛,做出真确 的认识及辨别,自觉抵制并战胜环境中的不良影响,以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可 依托相关政府,组织社会性质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大力推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让小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所在,从而深层次领悟思想 道德文化的实质。
结束语 不可否认,能够有效强化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方式多种多 样,其具有的探索价值及意义十分重大。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 该主动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以寻找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并思考出更加可行,效果更加显著的建设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尝 试新方法和新手段,才能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而促使我 们完成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作者:宫海洋 第5篇:文化大发展环境中的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理论 指导和奠定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 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文化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筑造,同我们经济发展相 比,仍然是“短板”。特别是表现在企业及企业经营者身上尤为突出。近年来相继 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铬胶囊”等表明,我国企 业道德文化缺失、滑坡已非常严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 员令,非常及时,非常迫切。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道德文 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及经营者道德文化重塑,保证企业在道德文化范畴、 法制轨道内经营和发展。
一、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经营哲学、行 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分为企业道德文化, 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其他 文化活动及企业实践活动的方向。企业道德文化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 任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经营者、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 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使其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这和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是一致的。
当前,我国企业道德滑坡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 企业道德文化缺失、诚信缺乏等方面。这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很不相符。具体分析,企业道德文化 缺乏的负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行欺骗性广告宣传,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疯狂进行概念 炒作来愚弄和欺骗消费者。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在产品中添加不安全或有害物质, 或生产无损健康但也无效的产品;
明知该产品会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但为减 少成本、故意隐瞒真相,只突出宣传有利的方面或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功效。
这在电视购物广告、医疗、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最多。
二是通过制造假冒或高仿真度仿制他人商标、包装、字号的商品或伪 劣产品、牟取暴利,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不尊重市场游戏规则,在竞争中采取 不正当的、非法的手段、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乃至挖墙脚,“放暗箭”,对竞争者和合作者不讲信誉,彼此拖欠和赖账,造成市 场交易秩序混乱和信用危机频现。
三是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对职工的 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有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企业,通过不断招聘员工,解 雇员工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试用期间给予很低的工资,试作期结束时便找理 由将其辞掉;
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不公正、不诚实,并以各种理由拖欠和克扣薪水;
企业和员工之间交流机制不通畅,无视或不积极解决员工的诉求;
有 一些员工则利用自己掌握的企业顾客资源或技术资源,向企业提条件、提要求;
或者是利用企业资源,在外开展“第二职业”或另立门户,造成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四是与政府的关系扭曲。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与 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对于严重社会道德的行为假装不知,甚至怂恿、庇护,助 长了歪风漫延;
在清理债务关系时,外地欠本地的,政府助其竭力追讨;
对外债 务上,则为当事人出谋划策,通风报信,能躲则躲,能赖则赖;
企业与政府之间 还存在诸如财务欺诈,制假贩假、偷税漏税,权力腐败、商业贿赂等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导致企业多种社会关系扭曲,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效率, 社会公平和社会道德等。个别道德失范只重视了企业眼前利益,但对社会效率创 伤极大。比如已过去的“三鹿奶粉”和近来的“药物胶囊”事件,其影响不是一家或 某几家企业,而是对中国乳制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带来极大打击。目前国外乳制品 在中国市场的压倒性优势就是个别企业道德文化缺失带来的恶性后果。重塑企业 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须付出巨大代价,任重而道远。如果企业道德失范行为 被持续纵容、姑息,市场经济秩序何以规范,社会公平怎样构建,社会道德何以 存续与进步。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一)定位不准确 企业自身定位不准确是企业道德建设不力的根本原因。企业具有双重 身份:即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组织,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 者,具有自己特定的经济利益。作为社会组织,企业的行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 制,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 只注重企业的“经济”身份,而忽视了“社会”身份。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置社 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牺牲其他社会成员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自身道 德文化建设视为可有可无。正是如此,我国呈现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道德滑坡的 怪现象,企业“经济体”的谋利动机一旦恶性膨胀,将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 害。
(二)社会风气不正 这是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不力的外部诱因。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表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 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追求GDP增速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 标时,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已成为一种硬伤。在这种大环境下,整个社会出 现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一是幻想一日暴富、一夜成名;
二是动辄宏观战略, 贪大求洋;
三是只顾眼前,忽略未来。于是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导致对精神追求 淡漠,社会责任感淡漠,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现象无动于衷。在这样的大环 境下,企业的逐利机会被无限放大,如果部分竞争者都自觉维护公共利益,那么 另一部分损害公共利益又未受到制裁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竞争 所造成的压力会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逐渐适应较低的道德标准,而社会对守法 守德的企业没有给予肯定,对违法无德的企业没有下力制裁,企业道德滑坡现象 势必扩散。
(三)思想认知偏差 思想认知偏差是企业道德建设被荒废的直接原因。一些企业对自身利 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缺乏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对坚持道德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 间的关系理解错误。不少企业经营者依然认为自己不违法,就是道德的企业;
还 有人认为,企业应先发展,做大做强后再 搞道德文化建设;
甚至有人认为,伦理道德的本质是“无私利他”,“自 我牺牲”,与企业牟利性质相悖,非此即彼,不能相容。这些认识上的错误观念 都是制约企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的障碍。如此以来,在企业界,领导不重视,经 营者漠视,员工无视,出现“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铬胶囊”等也就不 足为奇了。
三、创新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 当今,举国正在学习组织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环境下,我们应从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 面入手,系统加强和推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一)强化政府在推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首先,完善法律制度,努力形成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在企业及其经营 者欠缺道德经营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今天,将企业道德行为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通过法律制度强制性地调整企业价值取向,有助于较快扭转企业行为,促进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政府应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制定并颁布促使企业道德经营的有 关信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努力实现法律法规的全覆盖;
努 力探索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量化考核体系,将抽象的指标具体化,定性的指标定 量化,彻底改变过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形式化、表面化,努力开创有 法可依的新局面。
其次,执法力度加强,努力实现法律效力的新提升。只有严格执法才 能确保各项法律规章落到实处,才能确保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不走样。从目前频发 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看,众多法律法规执行效果被大打折扣,归根结底是执法 出了问题,因此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对不法经营者和企业的 打击力度。及时惩戒各种企业失范行为,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良好氛 围,以制度拒绝失信,从而调动企业道德经营的积极性,减少和消除不道德的经 营行为。
最后,要加强政府监督和对危机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加强监督,主动 出击,严格管理,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让不道德经营 者行为无处容身。同时,对政府相关机构不作为或不正当作为应给予严惩,彻底 改变为了税收、政绩而为不道德经营者护短、开脱或保驾护航的不良现象。
(二)强化社会作用是推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 首先要正确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一是加强媒介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 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对局部利益和个别现象的关注,对整个社会偏失起到提示和 较正作用。由于媒体受众面广,参与度高,舆论压力可以迫使企业修正偏差行为, 促使政府积极作为。二是加强行业监督,即在部门内部,各行业经营者之间进行 相互监督。在一个相互公开、透明、公正的经营道德环境下,如少数企业行为不 道德,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时,就会促使其他经营者站出来揭露批判这种不 道德行为,使不道德经营者在整个行业无法立足,失去发展空间。三是建立完善 第三方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加大对企业监督力度。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和组织,并与企业融资等经济行为挂钩,实现企业道德文化水 平与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挂钩,增加企业不道德行为的成本。
其次,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素质高 底或维权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果消费者整体素 质高,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那些不讲商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的企业便难以在市场立足。因此,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政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多的路径支持和法制保障,努力实现维权的常态化,进 一步压缩不道德经营的生存空间。
再次,全社会要树立重道德、守纪律的新风尚。要大力加强社会道德 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让重德守信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
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有 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深入人心,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 作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典型作用,引导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良性发展。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是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是加大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最 终决策者,其对企业发展方向、经营行为、道德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经 营者道德修养高,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高,出现不道德经营的 可能性就低,因此要把提升企业经营者道德修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好。
使他们认识到要做成一流企业,制订并遵守道德规范,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已 经从一种美德或自我选择变成一种必需。只有在坚持企业经营道德的前提下,企 业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员工的道德文化教育。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行为的实施者, 是确保道德经营的重要力量。一些企业的员工教育训练偏重于技术和管理技能训 练,道德文化教育环节薄弱,甚至出现道德教育盲区。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员工中 灌输合法经营,道德经营的意识,把道德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 节,确保整个企业道德经营。
三是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应以企业文化为载 体,通过文化渲染和制度管理两种途径,软硬配合,两手都硬,把企业经营者、 员工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作为外在规定,强制执行,并努力使这种外在的强制规 定变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内在要求,最终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企业健 康文明的发展。
作者:薛飞鹏 第6篇:大学引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前提研究 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转型加速期。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矛盾突显,社会 不稳定因素增加,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我国改革 开放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加强公民道德文化建设,是提高 公民道德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一种有 效途径,而大学又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如何发挥大学引导社会道德文化建 设作用值得探索。
1.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在转型加速期,社会转型的面更加广泛,程度更加激烈。其主要表现 在:社会比较烦燥,不稳定因素增加;
社会各阶层功利意识较强,利益竞争激烈;
文化多元化明显,社会各种思潮起伏;
违法乱纪现象增多,政府维稳成本上升;
社会初次分配不公更加明显,贫富差距继续拉大;
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社会不满 情绪加剧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汪玉凯 指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义利观和公平观等深层观点所代表的价值观的转 型,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和引导极为重要和紧迫。刘燕、罗国杰、宋晔等学者 也指出:在社会转型加速期,要将文化发展提到与政治经济不可分割的高度,并 在发扬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同时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华。同时,道 德建设也引起了国家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 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温家 宝总理在2011年4月,谈及“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时, 曾说“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 重的地步”,并指出“同经济发展相比,当前的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仍然 是一条短腿”。为此,201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指出“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更加紧迫”。可见,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尤为突出。
2.大学引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大学应该引领社会道德文化的崇高使命,这是东西方学者所共同持有 的观点。道德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这种软实力的建设,其下手点、 着力点和考评点都比较难把握,而大学作为沉淀道德文化最集中及汇集社会精英 的地方,理应承担引导社会道德文化的崇高使命。在我国近代史上,北京大学等 高校在新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大学引领文化的典型案例。华东理工 大学校长钱旭红提出: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学要成为创新型文化的开 拓者。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大学应发挥对社会文化“过滤”作用 及对社会文化引领的角色和使命。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Machtley指出,校训作 为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它能以其特有的方式无形中转化为控制力、感染力 和凝聚力,传承历史,把握方向,弘扬精神,洗涤灵魂,对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 起到引领作用。
显然,国内外各界人士就有关大学引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应起的引领 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是,笔者认为,各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在阐述现状, 比较分析,感悟呼吁上,大多是在认识和理论层面上,对如何发挥大学引领社会 道德文化建设的具体政策、可行措施和途径等实操方面上缺少系统研究。即在回 答大学引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5W1H”(为什么要引领、引领内容、由谁引领、 何时引领、何地引领及如何引领)问题上缺少系统研究,对“应该引领”、“引领 作用”论述的多,对“能否引领”、“如何引领”论述得少。大学作为社会大系统中 的一个小系统,其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既有单纯、独特一面,也有受大环境浸润、 影响、趋同一面,既受到社会对其影响作用,其亦能反作用于社会。所以,要发 挥大学引领作用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地方。首先,要从大学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 分析入手,‘过滤’社会不良文化,提高自身“免疫力”,夯实自身道德文化基础;
其次,要探究“引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力和环境;
再次,在探索“如何引领” 上,即如何把优秀的大学道德文化传导、影响社会道德文化核心问题上,重点探 讨引领的机制、内容、途径、形式、方法、载体等。并对汲取、弘扬传统道德文 化和容纳、取舍现代道德文化,以及对西方道德文化“如何洋为中用”要进行深入 探讨。
3.大学引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条件和举措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加速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危机感十分 明显。而大学(截止2011年5月21日,全国共有高校2101所)作为先进文化的倡 导者和创新者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中应该、也有能力承担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做 好以下几方面是基础。
3.1大学要建立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防火墙”,提高自身“免疫力”。大 学要起引领作用,首先自身要有榜样力量。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 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交融,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阶层,大学作为社会一个 子系统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之一,难免受到各种文化影响。事实上,恰恰因为 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从潜意识中淡化了大学的防范意识,让大学放松了警惕,纵容文化泛滥,使得各种文化良莠难辨,无孔不入,大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 危机。如果对各种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不加以辨认、引导、防范和有 的放矢的吸收,必然会破坏大学原来文化氛围,侵蚀大学所应具有的价值体系。
所以,大学要树立“防火”意识,加强自身“防火系统”建设,增强免疫力是首位。
为此,大学应该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建立相应制度,加强文化宣传 管理职能部门建设,建立文化培育、过滤、防范的机制。
3.2为社会树立道德标尺,发挥道德示范效应,是大学引领道德文化 建设的着力点。社会各阶层在功利意识影响下,变得更加浮燥,诚信缺失现象增 多,道德标准模糊,道德危机日益严重。面对现状,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缺少动力、 氛围和机制,极其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或重塑榜样的力量。社会呼唤作为文明程 度最高的殿堂——大学肩负起道德文化创新、建立道德文化标杆、烘托道德文化 氛围、引领道德文化建设使命。大学要重视从古今中外汲取道德精华,从纵向对 比分析国内大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大学道德文化建设的特点,吸收与当今社会相吻 合的内容;
从横向对比分析国内外大学引导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载 体,并寻找可借鉴之处。大学有义务也有能力率先树立新的道德标杆,发挥道德 示范效应,净化不良社会风气,弘扬优秀道德文化。
3.3加强大学道德文化建设,大学校长要由“专家型”向“大师型”转变。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气、神,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育人功能实现的重 要保证。大学文化主要靠大学校长或主要校领导去凝炼、培育,需要校长自身有 相当的文化底蕴和水平,特别是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而言,校长的 人格、人品、学识、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对大学的文化形成起到决定作用。与传 统大学校长的选聘制度不同的是,现在大学校长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命,大部 分是属于“专家型校长”,即校长往往是由于个人业务或科研能力突出被委以重 任;
而传统大学校长更多的是“大师型”,其大师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突出的个人业 务、科研能力上,更是体现在学识渊博、思想前卫、品行优良、人格高尚层面上, 对倡导优良风气、弘扬先进文化、灌输现代理念、统率全体师生行动起关键作用。
换而言之,大学校长就是一个“布道者”,是大学文化的倡导者、设计者、执行者 和监督者。大学更需要的是“大师型”校长。
3.4引领道德文化建设,大学要从以硬实力建设为重向以软实力建设 为重转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需要急剧扩 张,我国大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各高校为 了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空和提高办学竞争力,在硬件投入上下足功夫,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