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课堂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初探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由王同聚老师在2015年提 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将“微课” 引入教学中,同时对“翻转课堂”“研学后教”等教学模式 的特征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微课” 和“研学案”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模型见图1)。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课前、课中两个教学环节, 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课中教师答疑,缺少课后复习环节。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遗忘随着记忆的结束就开始了, 因此,课后复习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环节较为完整,从课前学生按照“研学案”自主研 习,到课中合作学习、教师答疑,一直延伸到课后复习,但 “微课”这种适合自主学习的新兴的资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发挥出优势。“微课”不应该仅仅在课前预习中发挥 作用,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技术辅助资源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优势。“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弥补了“翻 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对其延伸 与拓展,构建了适用于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生物实验 课、音乐器乐教学课等多种实操性强和演示类课程的教学。

[4]“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构成。在课前,教师除了制作传统的课件资源以外,还需要 在对教材、学情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制作“研学案”与“微课”视频。学生仔细阅读“研学案”,按照“研学案”上的 任务要求,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预习,将预习中遇到 的困惑与问题记录下来。在课中,教师创设教学环境,布置 学习任务,分配小组,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单 独讲解以及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依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 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及与小组内同学交 流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如果以上方式不能解决,再向老师寻 求帮助。在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找 出“微课”与“研学案”的不足,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博客、 教师空间、论坛等)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反馈的新问题及时 进行答疑。学生课后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其 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巩固,对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 迁移使用;
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 复习以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地与同学、教师交流。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 一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为案例,从课前、课 中、课后三个环节叙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 验课中是如何具体应用的。

1.课前:教师准备学习资源和学生按照“研学案”自 主预习 (1)教师根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几个知 识点掌握的情况来设计“研学案”。“研学案”中应该包括 具体的“研学”目标、循序渐进的“研学”任务、“研学” 检测题、“研学”评价、课后反思等几个模块。由于篇幅限 制,笔者在这里只展示“研学”任务部分(如表1所示)。

(2)教师根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任务需 要,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复习巩 固3个环节制作了5个“微课”视频。课前自主学习要用到 3个“微课”视频,其中前两个“微课”视频主要内容是一 个“在串联电路中先后加入一节干电池和定值电阻,观察小 灯泡亮度变化”的演示实验以及对该演示实验背后所揭示的 内容的解析,通过这两个“微课”视频让学生明晰电流的大 小与电压、电阻有关系。复习实验视频主要内容包括“导体 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系,固体的压强 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两个演示实验”,逐渐引导学生思 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仍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 法”。课中合作探究阶段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 在实验探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录制一段“微课”视频。课后 复习巩固环节需要制作一段对课后复习题解析的“微课”视 频。

(3)学生课前在“研学案”的指导下,需要逐步 地观看3个“微课”视频,明确电流的大小变化与电压、电 阻变化有关系,能够知道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实 验。“研学案”中的活动任务是有顺序安排的,学生必须按照顺序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或者教师提供 的其他学习资源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 问题或者疑惑需要记录到“研学案”中,在课中与同学或者 教师交流解决。

2.课中: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和教师组织教学、 答疑解惑 (1)教师准备好学生实验所需的仪器,探究电流与电 压、电阻关系实验需要干电池(2节)、学生电源、开关、 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20Ω)、滑动变阻 器、电压表和电流表,根据班级人数和器材的数量将全体学 生按小组编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研学案”的要求进行 自主探究。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对于如何改变定值 电阻两端电压,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滑动变阻器进行 调节,一般情况下学生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干电池的节数 来进行调节,在学生尝试各种方法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可 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于 更换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不改变电路,又可以根据需 要将电压调节到实验所需。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对于 如何在更换定值电阻时又保证其两端电压不变,教师应该让 学生不断地在实验中尝试,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示数,加深 对滑动变阻器的理解与使用。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前应该将必 要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以免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造 成仪器的损坏以及不必要的误差。在小组完成电路图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之后,教师应组织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 之间交流,并引导学生完成最佳的设计。当所有小组完成实 验之后,请各小组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并汇报。最 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研 学案”的任务要求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与“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探究实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内的每个学 生都必须进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之后要在 小组内交流讨论,既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又要充分发挥合作 学习的优势。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 考与实践,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电阻不变,通过调节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时,学生应该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尝试,逐渐地认识到 当定值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保证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内成员要分工 明确,都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当实验结束之后,学生需要 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实验结论,并掌握使用“图像法”形象展 示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 到问题,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所有问题都要请教老 师,老师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人的所有问题都进行指导,这 个时候学生只需要观看“探究实验指导”“微课”视频就能 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当通过观看视频与小组内同学交流仍然 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寻求教师的帮助。3.课后:教师反思总结、跟踪指导和学生巩固复习、 在线交流 (1)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课前准备环节和课中组织答 疑环节进行总结反思,找出“研学案”与“微课”视频的不 足加以改进,不断地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每个学生是否都 经历了探究过程,是否通过自己思考与实践,明确了滑动变 阻器的作用,是否对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有了明 确的认识,是否掌握了“图像法”,将这些在课前和课中出 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备案,并对其反思总结,为今后其他教师 的教学提供案例支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博客、 教师空间、论坛)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并对学生 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2)学生在课后需要对所学知识及 时进行巩固复习,对实验中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以及利用 图像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要加深理解,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按照“研学案”的要求独立完成教材中“动手动 脑学物理”的1,2题,对于不懂之处要及时观看教师提供 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微课”视频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家里配备电脑的学生可以通过 物理虚拟实验室软件(“金华科仿真物理实验室”“东师理 想物理虚拟实验室”等)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模拟操作,进 一步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新 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解 决问题。“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由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巩固复习三个环节组成,以“微课”与“研学 案”作为教学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在课 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经历设计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实践能 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有较好的帮助。希望通过对“微课导学” 教学模式内涵的叙述及其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 能够对广大物理教师有所启示,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在物理实 验课中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