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习作成为言语应用的发展效果]

让微习作成为言语应用的发展效果

让微习作成为言语应用的发展效果 当下人们最热衷的事情是什么?玩“微博”“微信”! “微时代”已悄然来临。为了重拾语文的“工具性”,笔者 引导学生践行“微习作”,取得不俗效果。顾名思义,“微 习作”之“微”,就是“小”的意思。每次训练以一个片段、 一个句群甚至是一个句子为宜。因为耗时少,针对性强,又 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所以被教师和学生所青睐。创造性地 使用好课文这个范本,挖掘文本中特色的语言典范、精妙的 表达方式、鲜明的段式结构……打造“迁移型”“应用型” “创生型”“鉴赏型”的“微习作”场,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按图索骥,践行“迁移型”微习作 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例子”的“例子论”之所以被 我们推崇,是因为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子论”之 “[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 光临Www. DYlw.NEt]例子”与“按图索骥”之“图”,有着 异曲同工之处。教师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的“点”,让学生 读“图”,把握特点,实现迁移,最终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 索到需要的“骥”。

(一)迁移特别的词语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如果用得精准、妥帖,往 往会产生传神之功。古语云:“一字之着,尽得风流。”所 以,迁移特别的词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发现五》中罗列了三组不同结构的成语:“第一 组: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第二组:舍近求远 头 重脚轻 积少成多;
第三组: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微习作”的:先让学生诵读,分析 成语结构,把握组词规律:这三组四字成语,都有意思相反 的两个字在内,只不过这两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已。然后让 学生搜寻自己大脑的储存,写一写这类成语。于是,“左右 逢源”“始终如一”“小题大做”“前仰后合”等词语源源 不断地从学生的笔端流泻出来。

(二)迁移精彩的短语 短语虽短小,在文章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 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还能蕴含丰富的感情。如人教版六年级 上册《伯牙绝弦》中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 河!”的意思后,就“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 ”两短语 的构词形式展开讨论:文中“AABC(峨峨泰山)”的形式比 之“ABCC(泰山峨峨)”的形式读起来感觉气势更强了,似 乎隐约感觉到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惺惺相惜之情。于是,“滔 滔黄河,袅袅炊烟、皑皑白雪……”便从学生口中蹦出,之 后让学生迁移“峨峨兮若泰山”的写法进行“微习作”训练, 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说上好几句:“涓涓兮若细流”“袅 袅兮若炊烟!”……语言的迁移与应用不着痕迹,却能水到 渠成。

(三)迁移生动的句式生动形象的句子,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比喻句深入 浅出,拟人句个性鲜明,排比句增强气势……迁移生动的句 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 水》一文中,优美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优美的语言更让人 赏心悦目,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堪称语言运用的典范。迁 移这样的“点”进行“微习作”,学生下笔就如有神助! ——“春天的草真嫩啊,嫩得像小孩子的脸,肉果果、水汪 汪的;
春天的草真绿啊,远远望去,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春 天的草真软啊,踩上去,软绵绵的,像一块厚厚的地毯。” 当然,内容还有写亭台楼阁、鸟兽虫鱼的……句式还有迁移 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四)迁移典型的构段 古人云:“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可见,文章还是需 要有典型的构段方式的。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 第二段,从“高、陡、险”三方面写天都峰的山势,属典型 的并列段式,《灰雀》第一段关于“灰雀”的描写,是“总 分总”段式,《风筝》第三段是承接关系的段式。其他的还 有因果段式、概括具体段式、递进段式、转折段式等。迁移 仿写这样的段式,有助于明晰文章的条理,使文章结构更加 严谨。

值得注意的是,初次模仿迁移时,语言实践最好不要与 文本语境切割开来,因为这样做,有助于感悟语言,加深对 内容的理解。再次模仿时,就应该迁移至课外,与生活链接起来。用课内掌握的技巧来表现生活情景,不应只停留在求 “仿”的言语实践层面,要提升到求“创”、求“新”的高 度。只有这样,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碰撞思想,践行“鉴赏型”微习作 鉴赏,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课文的一个标题、一个 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结尾,都可以拿来鉴赏。

或剖析其特别之处,或鉴赏其丰富内涵,或品味其绵绵余音 …… (一)标点,如此玄妙无比 标点符号里面有喜怒哀乐,它有人一样的表情和语气, 有音乐一样的旋律和节拍,它能表达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 美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中“原来,他 是个聋哑人!”一句,有位学生写了这样的“微习作”:“课 文不用‘。’而是用‘!’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正常人都很 难办到的事情,这位残疾青年却做到了。我在想,他身上肯 定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坚持’和‘认真’。所以,我对 青年的情感除了‘敬佩’还是‘敬佩’。这样强烈的情感表 达,自然要用上‘!’。”学生抓住文中的细枝末节,反复 思量,多重揣摩,将承载生命意蕴的标点,在微习作中进行 情感的释放。不鉴赏不知道,一鉴赏真奇妙!一个并不起眼 的小小标点,竟藏着如此玄妙无比的内涵。当然,诸如人教 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中的省略号、《一面》中的破折号这 些特殊的标点,我们都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深入文本情景,体察人物内心情感,对标点进行各种理由的阐述,领悟其内 在的“象征意义”,进行鉴赏并落实“微习作”训练。

(二)矛盾,如此让人敬畏 (三)结尾,如此意犹未尽 三、发散思维,践行“创生型”微习作 只要细细品读,就会发现,现行的好多课文中,都留有 言而未尽之处。这些“未尽之处”,或省去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或省去事件来龙去脉的详细 叙述,或省去优美景色的具体描写……这恰是学习语言的极 佳机会。教师要依托文本,巧妙设计,及时让学生进行“创 生型”微习作。这类习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文本空白处补白 (二)内容延伸处推测 (三)思维发散处驰骋 创生文本内容,离不开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对 文本的领悟力,领悟力不够,生活经验不足,思维的张力就 显得狭小;
领悟力高,生活经验丰富,思维的张力就足。思 维的张力足了,对文本的再加工、再改造就能纵横驰骋、随 心所欲,语言应用能力就会在其强大的表现欲中得到培养。

四、链接生活,践行“应用型”微习作 语文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中有丰富的语言实践资源, 如果将语言的学习与生活巧妙地链接起来,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就会在阅读迁移中得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和提高。

(一)渲染事物特征,铭刻鲜明印象 (二)介绍人物形象,凸显价值品格 教材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热爱祖国的杰出工程师詹天佑,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李大 钊,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学习了这些课文后, 让学生给周围的典型人物写一写“颁奖辞”,有学生就这样 写一位舞蹈比赛获奖的同学:她像一只飞舞的燕子,活跃在 春天的舞台上。她用最美丽的舞姿诠释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她用最甜美的笑容展示了鸿溪学子的风貌。这个小小的舞台, 属于她;
将来还有一个很大的舞台,也是属于她的!为同学 写颁奖辞的灵感,来自“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此举绝对 比给学生评个校园标兵、奖点学习用品、发本荣誉证书更能 鼓舞人的意志。教师借着这个契机,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个素质过硬、品格高尚、对祖国 和人民有用的人。

(三)关注宣传手段,彰显生活情趣 精美绝伦的广告词、温馨怡人的提示语、引人入胜的导 游词……各类宣传手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其表现手法独特, 意蕴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向我们传递着“生活就是语 文”的理念。如果将这些引用到语文课堂[本文转自DyLw. Net 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 将是很不错的训练点。学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后,让学生想想自己居住的环境,写自己的发现 与感受。于是,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提示语应运 而生:“垃圾随手捡起,美德与你同行。”“好景致一起分 享,好环境共同营造。”当然还可以拓展训练有关图书馆、 阅览室、电影院、走廊等公共场所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针 对生活现象而作,彰显语文诗意般的韵味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源自生活的素材,点点滴滴总关情。在这里,不用绞尽 脑汁,也不用搜肠刮肚;
在这里,你可以信手拈来,也可以 随心所欲。言语实践在这里没有了枷锁。我不知道,如果语 言实践脱离了生活,语言的表现力是否还是那样充满活力? 总之,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以言语应用为中心的课堂, 离开了这个中心,理解内容、了解情节、领悟思想都成无稽 之谈。因此,教师要强化语言训练意识,想方设法引领学生 了解语言特征,学习语言的各种表现手法,感受语言的感召 力和表现力,并且借用“微习作”,来激活他们的生活贮存, 鼓励他们将形象的生活感受,通过文字的描述,转化为语言 的理性感知。让语言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语言散发其生 命的绚烂之光。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照洋小学 3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