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牛散文
歌颂牛散文 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告诉我的,因为他家是农民,生产队的牛,常年有 一头归他看管,伙伴属于正宗的放牛娃。下面是有歌颂牛散文,欢迎参阅。歌颂牛散文:牛恩难忘 家乡的山水绿悠悠,家乡的生活美滋滋,家乡的父老乔健健!每次回 到家乡,在感慨家乡日新月异之时,心中也有缺憾,因为听不到那“哞哞”的牛叫 声。家家有耕牛,耕牛遍地走的美丽景象,似一朵永不凋零的山花,散发着馨香 镌刻在我走过的岁月里,又似一首无字的歌时时萦绕脑际,常常点亮我的情感。
在大堂哥家年内卖掉最后三头牛后,牛的身影彻底在家乡消失了。然而牛虽失而 情永驻,牛那勤勤恳恳、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劳作”的影子,让我无法释怀, 对牛的怀念也越发深切。
“身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在六十到八十年代,牛和我们生活息 息相通,牛是我们山村人的“恩人”,牛对我们的恩情诉说不尽。
那时哪家不喂牛呀!牛简直是农家的“顶梁柱”。磨面、开荒、耕地、 收割、砍柴、赶集哪一样活儿能离开牛。
大集体时,先是村里的几十头牛都拴在村仓库旁的四间房子里由专人 喂养。后来,农村实行包产到户,队里按人头多少把牛分到各家。通常每户人家 都能分到一头牛。喂母牛多,因为每年可以产头牛犊子,养个三月半年就把小牛 卖掉,补贴家用。那时,我家6口人,分了两头牛,一头母牛,一头小牛。父亲 把两小间厨房从中间用土胚隔开,娘指着西间的牛铺对我们说,这两头牛要为咱 家干活,让我们好好爱护它们。从此,我们在上学之余,又多了放牛、割草、割 芽子、垫牛铺的活儿。特别是到了暑假,娘把我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轮 到我家放牛,我和姐姐几乎每天上午都得拉着车子去割芽子,半下午时着箩筐去 割草,中间的时间在家学习。割回来的芽子铡碎后均匀地铺洒在牛铺上面,在盖 上黄土,经过一段时间,便成了上好的农家肥。
那头母牛很能干,除了卖力耕地、拉粪,还连续六年年年产一头小母 牛。母牛每产下一头小牛,娘精心饲养,四个多月左右,为了我们的学费,爹娘 就把小牛卖掉。在小牛被卖掉的月把时间里,母牛总是伤心得眼泪汪汪,整天的叫,也不吃草,仅仅喝点水,家里人也跟着伤心,可是没办法,生活不宽裕啊。
最难忘的是放牛的情景。为了节约劳动力,有青草的季节,由一家家 轮换放牛。在周末或假期,放牛的活儿基本是我们小孩家干的。一到放牛时间, 我们站在村中间的碾盘上高喊几声“撒牛了、撒牛了”,不多会儿,一头头牛都从 各家出来汇集在麦场上,再由我们赶着到上坡去放牛。那时,村里少说也有五十 头牛。早晨,天蒙蒙亮就会被家长喊起来去放牛,饭时时才回来,因为上午牛还 要到地里干活。下午,直到太阳落了才赶牛回来。一到村头,我们扯着嗓子喊几 声“拴牛了、拴牛了”,各家就会有人到家拴牛。我常常惊叹牛的聪明,村里二十 多家,每头牛都会准确无误地回到自己的家。
“娘,牛咋恁聪明,知道哪是它的家”。
“因为那家人疼牛呀”。
“那小牛咋知道哪头牛是它妈妈”我一个劲地问娘。
“因为牛妈妈身上有特殊的气味,小牛一味就知道” 娘微笑着说。
上了初中才知道那叫条件反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 而从后天获得的,是作为无条件反射的信号活动出现的。
轮到我家放牛基本上非我莫属。因为我体质好、勤快、胆子大。除了 放牛,还会砍上一捆柴禾回来。我很喜欢牛,每次赶着牛群,心中都会涌动着一 种莫名的亲切和兴奋。我喜欢看它们平伸着头、甩着尾巴,慢腾腾地晃动着膘肥 的身子,在上坡上悠闲地行走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草的可爱样 子。特别是未断奶的小牛娃更是憨态可掬。它们一会儿吃奶,一会儿跑到一边“玩 耍”,一会儿听到母牛的叫声,又会飞快地跑到母牛身边撒娇,蹭着母牛,母牛 或是用尾巴轻轻地拍几下小牛,或是用舌头舔着小牛。那种舔犊之爱、母子情深 令人心暖、感动。野花烂漫香四溢,蝴蝶飞舞绽风姿……可这些美景全都吸引不 了牛的注意,它们只专心地挑着嫩草吃,渴了喝几口山水。吃一阵,它们还会望 望蓝天,望望白云,抖抖耳朵,“哞哞””欢叫几声,招呼四面的伙伴,伙伴们抬 起头礼貌地哞哞回应几声。
大灰腱、白美妞、花肚、老好人、大黑、小黑……每一头牛,我们都 会根据体型、毛色、秉性、脾气给它们起准名字。我家那头母牛一身金黄色的毛, 活像一匹柔软的黄缎子,温顺“腼腆”,我就叫它“黄妮”。即使在它们专心吃草或独自走远时,只要一喊它的名字,它准会抬起头听你指挥。我总爱在牛吃草的时 候,走过去轻轻地摸摸它们圆鼓鼓的肚子和树叶似的耳朵,听它们呼哧呼哧喘着 粗气,而它们或是对你甩甩脖子讨好你,或是把巨大的头投到怀里蹭你,那双玻 璃球似的大眼睛半眯着,还一眨一眨的,非常逗人。有时牛卧在地上休息,我们 会骑在牛的背上玩耍、唱歌、吹口哨,自得其乐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
当然,也有给自家的牛吃“独食”的时候。牛在干活回来后,跟不上大 群,就由自家人独自放。我会牵着“黄妮”沿着河边、田埂、河畔、山坡,在牛吃 草的擦擦声里翻过一个坡,走过一道梁。等到它吃饱了以后,它就向四周东望望, 西瞧瞧。偶尔甩开蹄子,凌空而起。它若高兴极了,角在地上会使劲地拱几下, 弄得满头是泥和灰。等它玩够了,就又变得温顺起来,慢悠悠地走着,像个老态 龙钟的老太婆。
春秋耕种季节就会出现耕牛遍地走的壮观场面。天麻麻亮时父亲就下 地了。“黄妮”呼吸粗重,步履沉沉地走在前面,身上肌肉抖动,仿佛每一块筋肉 都包含着一股力气。父亲扛着犁跟在牛后,脸上写满艰辛与憔悴。当“黄妮”来到 地头之后就会乖乖地停歇下来,变得踏实而安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耐心地 等待着父亲卸下犁铧,给牛戴笼头、拴缰绳。父亲系好牛绳,系好牛肚带和袢绳。
耕牛知道自己已经站到了田野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当轭头被套好,几乎不用 发出任何命令,耕牛就开始迈着矫健的步伐在田野上奔走。
耕地时,父亲挥舞着鞭子吆喝牛,一边用力稳稳地扶住犁把,一边用 脚揣着犁出的胡基,嘴里不停地发出 “噫”、“喔”、 “吁”的口令,指挥“黄妮”如 何行进。“黄妮”在得到“得儿”的指令后便会瞪着一对铜铃大眼奋力牵引,后面随 即翻卷起一道黄色的泥浪,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潮湿的腥香。到了地头,父亲趔着 身子,一手提起犁,一手拽着牛袢绳,口里拖着长长的腔调,抑扬顿挫的喊着:
“尔——回来。”拉牛掉转头。于是,经过一个冬天冻结的土地翻耕出一道一道的 波浪,沃土由一溜溜扩大成一片,像细密的涟漪涌动…… 无垠的绿禾,沐浴了 孩子天真的视野,他们寻到了真实的童话。无际的金波,弥漫了农家人永恒的期 望,他们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喜悦。
天渐渐地亮了,田地里干活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像父亲一样低着头, 注视着土地,挥动着手里锃亮的犁把,在湿润的沃土里种植自己谷粮满仓的单纯 而圣洁的梦想。这样简单的的生活理想却穷尽了父辈的一生,他们朴实的生活着, 艰辛地劳作着,在岁月的风尘中书写着自己的四季轮回,无怨无悔。“黄妮”的贡献是巨大的。爹娘爱护有加,从不打它,知道它对家的贡 献。通常都是耕上一段时间,就会把老牛放在地头上让它歇歇。但一天下来,“黄 妮”也会累得直喘粗气,父亲就会把它拴在门前的树上,等它开始反刍了,再喂 它。
我家的“黄妮”确实老了,骨瘦嶙峋,牛毛稀稀拉拉的。1984年冬天, 我家的“黄妮”病了,不进食,连最爱吃的豆饼也不闻。娘急得嘴唇上都起了泡。
父亲到乡里找来兽医,给它看病,煎药、喂药。喂药时,父亲拿着竹筒慢慢地灌, 娘轻轻地拍着牛的头。牛似乎感受主人的真情,双眼淌着眼泪。一个星期后,这 头为我们家耕耘了十几年的“黄妮”永远闭上了那双清澈明亮的双眼。我清楚地记 得我大声哭喊着“黄妮、黄妮”,娘抱着牛头伤心地哭着,父亲在一旁长长地叹着 气。我知道,那是对牛的愧疚,对牛的感激,对牛的不舍啊!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这就是牛,忠心、守信、毕生、 乐观、温驯、勇敢、诚实、善良,既平凡又伟大。牛对人无所苛求,只要求主人 每天给它梳好毛,喂草料,给它一个安身之处。它们吃进去的是草,养活的是黄 土地上千千万万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干好它们的本 质工作,从不在乎名利!牛的蹄子,踏遍大江南北;牛的蹄印,见证着过去的艰辛 岁月,记录着年轮变化和时代进步,见证着农村的历程和巨变。
欢歌劲舞庆盛世,党恩暖透百姓心。如今,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 买农机给补贴,农民纷纷购买三轮车、手扶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等农具,都 是机械化耕种。村里人多地少,年轻人外出打工,自家的地都转租出去。有了 “铁 牛”帮忙,田间作业省时高效,轻松 “逍遥”。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耕牛奋蹄奔走, 农民躬背扶犁,土地翻着波浪,这画面是人世间最富创造力的画面,那样自然、 那样和谐、那样动人。这幅动人的画面总能掀开我内心的情愫,激发潜藏的全部 力量。每每想起耕牛在田野上辛勤地翻耕土地时,一种催人奋发的意志就会在我 奔腾的血液中流淌成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久远的思念,一种务实进取的意志就会在 信念的铸造中愈来愈坚韧! 歌颂牛散文:放牛 小时候,咱啦村里几乎只养黄牛,不知后来哪家起了个头,养水牛的 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在我看来,人类情感这种东西实在相当微妙,也许是因为我把所有对牛的情感都给了黄牛的原因,对于水牛,我总是执拗地认为它们是异族 另类,是属于非牛的一种东西,并且毛色灰黑、庞大的身躯发臭,一副肮肮脏脏 的样子,因此对它们总也没有好感。
我家也养着几条黄牛,读村小学的时候,每遇寒、暑两假我几乎每天 都去咱啦山上放牛。放牛是一种享受,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疯,可以 去人家地里刨洋芋,到山上烧熟饱餐一顿,可以去掏鸟窝,可以去拾山菌子,可 以挖山洞或者搭树枝帐篷……去咱啦山上放牛真的是一种幸福,那里有让你过目 不忘的放羊女孩,夜里你准会甜蜜地梦见自己与她拉近了距离…… 放牛可以说是我的专利,哥哥没有放牛的权利,因为他比我年长三岁, 薅包谷,割麦子,打谷子,背粪,修梯田,摘南瓜,摘豆角等等,哥哥都得跟我 父亲和母亲去做,不似我这么幸福,可以上山欣赏风景,和同龄人一起疯狂,累 了还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看点小说、散文,任思绪乱飘,什么武功、城市、 犯罪、女孩等等,都想了又想。相对而言,哥哥就没有我幸运,因此他常常对我 心存嫉妒,比如因我一时疏忽放丢了牛的时候,他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结果我 准遭父亲一顿打骂。
不过那种时候是极罕见的,因此显得我多么幸运。
其实我的放牛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然是整个村子都 只养黄牛的时候,那时山上除了黄牛、山羊、马和毛驴之外再没什么了,村里的 孩子和我一样赶着一群黄牛,去一个被我们戏称为“苍蝇场”的林场上放,我们成 群结队,总有做不完的游戏,总能找到享不尽的乐趣,那一段记忆是深刻的,是 相当幸福的。
第二个阶段呢应该从村里引进水牛之后开始吧。我不知道水牛的祖先 是哪里开始发源的,但我想最先繁衍水牛的地方肯定不是个好地方,我想那里应 该充满水牛的灰黑和水牛的浊气,根本不像我们的咱啦一样水天一色,绿草如茵, 连绵不绝的群山高耸威武,一直延伸到金沙江畔去。我承认对于水牛我其实存有 偏见,但它也曾经破坏了我的美好生活。水牛来了,许多人家都卖掉黄牛养上了 水牛,那些跟我一起放牛的孩子们也不另外,他们不再跟我一起放牛了,记忆中 一起放牛的孩子中只有我家依旧养着黄牛了吧,于是,苍蝇场上再也没有了同伴 的身影,他们都已骑上高大的马,吆着水牛去有水的地方放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于是我开始看书了,有一篇高尔基写的《海燕》,至今记忆犹新,还 有一篇不知叫什么名目,里边的一句话却一直没忘:雨点落在我的脸上,生疼, 生疼……当时我正一个人躺在松树林里看书,面对雨丝飞舞的天空,眼里忽然涌 满了泪水,那时我只知道激动,欣喜,却不明原因,今天终于明白,原来那叫做 为自己的思想被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而欣喜若狂,我想,时至今日,我还那么喜 欢文字的原因大概是和它分不开的。
其实远离了伙伴们,我一样收获不小。
第三个阶段,应该从我家卖牛的时候说起。那时生活很拮据,父亲只 好出去打工,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劳不下,只好把牛卖了,最终剩下的只有一条 老耕牛。我天天牵着老耕牛去放,但再也不去苍蝇场,而是去田间地头,我常常 带着一把镰刀,把牛往地头一栓,割几抱青草给它咀嚼,然后坐在石头上看书去 了,那些书大多是《今古传奇》,是爷爷从小爷爷那里借的,我闻着满坡满岭的 青草香、玉米香,以及整个雨季散发的香气,满心沉醉于我的书里。我离开了苍 蝇场,去了本驽深箐,去了养马场,也偶尔去离勐果河很近的田埂上,那里天气 炎热,总是闷热闷热的,天好天坏,一样让人浑身不自在。我习惯闻热气里散发 的稻香,习惯于一个人坐在羊舔石箐里的大石头上眼巴巴偷看咱啦下村的放羊女 孩洗花花绿绿的衣服,偶尔还能听见从她们唇间飘来的微弱的山歌。有句话不是 这样说的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实在话,对于大山里长大 的男孩子,对于仅有一点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的人,听着那些深奥得听不懂但充满 诱惑的彝族情歌小调,看着那些花里胡哨的女孩子的衣物,怎能不让我们想入非 非呢 羊舔石箐里圆不溜秋的大石头太多了,还没学会看书只有五、六岁的 时候,跟着我的父亲去放秧田水,总是可以在大石头上晒着肚皮混一天的,或者 脱光了衣裤,整个身子堵在人家的大水槽里,听水溢出去砸在几尺深的大石头上 的声音,那时候都觉得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羊舔石箐两岸的稻谷总是长得很好, 饱嘟嘟的谷穗一串一串几乎坠到田埂上,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放牛是快乐的,放牛是幸福的,放牛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遗憾的是, 十四岁初中毕业以后我就长久地离开了咱啦,我出来读书已经太久了,从小学一 直升到大学,对于大山里的农民来说,父母不容易,自己也不容易,这是件两难 的事。
已经长大了,却非常怀念那些放牛的往事,一直深藏于记忆深处的,是那些懵懵懂懂、不知世事的少年,是一个圆圆的脸、大大的黑眼睛的牧羊女, 是那个一直在羊舔石箐里洗衣服唱山歌的好姑娘,是一本本在那些日子里来之不 易的书。我的那些放牛的往事,渐渐让我成长,让我知事,它迫切地要我走出大 山,去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谋生,只因为它关爱我,关爱一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男 孩! 啊!我的咱啦,我的牛群,我的朋友,我的女孩!我非常非常想念你们! 如今我漂泊依旧,孤身一人,再听不到苍蝇场上阵阵的松涛,再看不到养马场里 滚滚的麦浪,再看不见牧羊女孩,再听不见朋友的音信,我,再也回不到羊舔石 箐,看一次女孩子洗衣服、唱山歌的昔日情景,我再也没有那种朦朦胧胧的思绪, 再也没有那种春心萌动的少年心。
此时此刻,我头顶上的这片天空,已经不属于咱啦。
其实,我是多么想再体验一次放牛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