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名人
晋朝历史名人 晋朝历史名人篇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古代诗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既有边塞诗、田园诗,也有怀古诗、 山水诗等,这些诗篇各有各的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品山水诗的美。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 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 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 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 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 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 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 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 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 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 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 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 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 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 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 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 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 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 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 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 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 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 阳节。”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 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 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
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 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 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晋朝历史名人篇二:贾后乱政 《晋书》云“妒忌多权诈”“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究竟是谁被称“酷 虐”呢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晋朝历史上著名的贾后乱政便是出 自她之手。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 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 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 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 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 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 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 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和郭钦都曾 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 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 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污篾 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司马伦在诛杀贾后党羽和张 华等人后自领相国位,独揽大权,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贾南风死时只有 四十五岁。
晋朝历史名人篇三: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他的智力本来就有缺陷,却做了 皇帝。即位之后,他便沦为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操持国政的工具。“八王之乱” 爆发之后,他更是成为诸王抢夺的傀儡,备受欺凌。他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 也将西晋历史带入了悲剧性的一章。
千古着名“傻”皇帝 中国古代帝王中称得上“开明圣君”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君王平庸无为, 此外还有残暴的、懦弱的、贪图美色的、痴迷炼丹的、工于诗词书画的、善做木 匠手工的……在这些帝王中,有一位天生智商低下的“傻皇帝”,他就是西晋的第 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在位十七年。司马 衷天生智力低下,根本无法胜任一国之君的位置。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刚刚建立 的国家迅速衰落,贾后干政,朝政混乱,各诸侯王并起争权,爆发了史上有名的 “八王之乱”。不堪国事的晋惠帝在动乱中被当做傀儡一般反复挟持利用,甚至还 一度被废。最终,他在“八王之乱”平定之年突然死亡(一说是被毒杀),结束了荒 唐难堪的一生。
十年之后,西晋就被趁乱而来的匈奴人攻灭。从此,中国北方进入了 长达三百年的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
对于司马衷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两个着名笑话却 是家喻户晓。一次惠帝在华林园游玩,听到园中池塘内蛙声响成一片,他凑上前 去,傻兮兮地向身旁的随从们问道:“这些呱呱乱叫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 人的”还有一次,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闹饥荒,饿殍遍地,朝中大臣向晋惠帝奏 报此事,谁知晋惠帝竟问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满朝文武听后 错愕无言。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来的肉粥呢晋惠帝愚笨的程度由此便可 想而知了。
传位“傻太子”之谜一位智力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让他去做皇帝呢这就要从司马衷的父 亲——晋朝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说起了。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 子,经过了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积淀和准备,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逼曹魏皇 帝退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晋朝建立后,于公元280年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 鼎立的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社会初定之后,司马炎开始怠于理政,沉溺于 女色之中。据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万人的规模,而他的儿子就有二十六位之多。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是杨皇后的儿子,当时杨皇后又正得宠信, 所以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可谓名正言顺。
司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在智商方面的缺陷,他也曾多次表达过对太子 继位的忧虑,甚至产生过另立太子的想法。然而由于皇后的阻挠和佞臣的谄媚, 司马炎一直犹豫不决。一次,他决定考一考这位愚笨的太子,就找来一些国家公 文,送到东宫让太子决断。以太子的智商,当然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这时, 精明的太子妃贾南风灵机一动,想出让别人代太子作答的主意,并让代笔的人多 引经据典,以显得太子有学识。一旁的给事官张泓连忙劝阻道:“太子没有学识, 这是陛下早就知道的(你引经据典反倒会露馅儿),如今应当就事论事作答,不可 引书。”贾南风一听有理,就让张泓写了一份粗浅的答案,让太子誊抄一遍,交 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看后非常高兴,对朝臣们说:“谁说太子愚钝,你们 看,他平时不怎么念书,处理政事不是一样四平八稳”司马炎也从此安下心来。
其实,武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承认太子愚钝,是因为他不想把皇位拱 手让给自己的弟弟司马攸。
司马攸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为人温和公允,礼贤下士,深受父 亲司马昭的宠爱,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有所谓“立 长不立贤”的说法,司马攸不是长子,名分上说不过去,因此司马昭最后还是立 司马炎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到了武帝晚年,朝廷内外都想让武帝将皇位 传给弟弟司马攸。
当年为了与弟弟争夺皇位,武帝承受了无尽的忧惶和惊吓,现在当然 不肯将帝位白白送给这个平生潜在的最大对手,宁愿将江山托付给自己有些痴呆 的儿子。
看了晋朝历史名人的还看了:1.东晋历史故事 2.晋朝的重点历史事件 3.晋朝名人祖逖的简介 4.晋朝知识大全 5.近代历史名人故事 6.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