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一、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特点 (一)心理压力较大。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尤其少数民族贫困生特别多。许多贫困生家中人口多,而家 中主要劳动力汉语水平不高,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其家庭经 济情况非常不好。家庭经济困难使得他们自卑与自尊并存。
一方面,他们由于贫困,生活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另外, 由于他们接受的中学教育一般在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进入大 学后,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跟其他同学也有差距,这使得他 们有自卑心理;
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业等各方面会更加严 格要求自己,想要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改变家庭命运,又有 很强的自尊心。自卑与自尊两种心态相互交织。一旦出现偏 差,他们就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部分贫困生缺乏自立精神。
西部民族高校学生虽然大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 区,但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倾斜,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已 经享受了较多资助,这使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 理较重,觉得大学阶段也理应享受各项资助,殊不知在大学 阶段,各项费用较之中学更多,并且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 数量多,国家各项资助可能不能解决每一位贫困生的所有经 济困难,或者有些经济情况相对好些的学生就无法得到资助, 这让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究其原因,都是这部分学生缺乏自立精神,没有确立正确的贫 困观。
(三)综合能力不强。
1.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 他们积极进取,想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但由于家庭贫 困,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进入大学学习基础与其 他同学有差距,他们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多注 重在学业上下工夫,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与人交往 时,他们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我,人际交往能 力有待提高。
2.实践能力不强。
西部民族高校的许多贫困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 大学阶段,他们在学业方面可能就需比其他同学花更多时间, 加之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不高,导致他们在培养自身社会实践 能力上有所欠缺。与此同时,目前多数高校注重物质上对贫 困生上的帮扶,忽略了对其精神和心理上的重视,这使得他 们在组织协调,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为什么要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1.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政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尤 其是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 地域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贫困生覆盖面 大、贫困程度严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贫困 生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学业,改变家庭命运。
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会选择回家乡工作,故还有利于 他们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的发 展。
2.有利于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贫困生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并存,承受的来自社会、家庭 以及周围同学带给他们的压力相对更大。他们深知金钱的重 要性,更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这可能 会导致他们过度注重自身的发展,有部分贫困生还会有“金 钱至上”的观念,甚至会发展成拜金主义。但我们说一个人 的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加强 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 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贫困生突 破只对“自我”的关注,投身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改革浪潮中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资助制度建设。
1.建立良好完善的贫困生认定制度。
目前在中国的高校,没有明确对“贫困生”进行定义。
一般情况下,盖有村、乡、县或市民政部门公章的三级贫困证明是比较有力的证据,但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 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尤其是贫困生,多来自经济落后、交 通不便的山区,各类消息不畅通,反而无法开具贫困证明, 这导致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因没有贫困证明而无法 得到帮助,故在贫困生认定时,负责认定的教师或部门不能 仅凭一纸证明就下定论,还需参考学生平时的生活情况综合 考量。同时,高校要加强对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以西南民 族大学为例,学校在为每一位新生寄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会 附上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 金等政策的宣传单,以便学生在拿到通知书的时候便知道可 以通过哪些途径缓解上学费用的困难,从源头上减少因家庭 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习机会的贫困生数量。
2.完善资助体系,形成以助为主,奖、贷、勤为辅的资 助体系。
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民族高校的政策倾斜, 扩大助补免的资金总量,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帮助,满足其 学业和生活需要,顺利完成学业;
另一方面,要加强“奖、 贷、勤”方面作为对贫困生的补充资助,首先要加大奖学金 金额及比例,大多数贫困生在学业上比较刻苦努力,他们获 得奖学金的可能性较大,加大奖学金金额和比例,让更多贫 困生可以拿到奖学金,更能助其释放经济和心理的压力;
其 次,鼓励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通过勤工 助学减小生活的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的有力途径,也有利于让贫困生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二)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师队伍。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这支队伍素 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成长成才。民族高校的辅导员, 不仅肩负着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任,还关系着民族高校 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培养一支专业化及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更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进行。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等 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在学生学习、生活、 就业等方面给予最有效的帮助。特别是在贫困生思政工作上,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对贫困生 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关爱他们的学习生 活,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
2.加强对贫困生心理的关爱。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他们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方 面都不成熟,而贫困生还要承受更多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带 给他们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 设对学生有实质帮助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开展多形式的心 理辅导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直面困难,在逆境中奋 发图强。同时,民族高校要营造一个健康、温馨、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学 生,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许多学生在学校的 归属感不强,因此高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特别 是贫困生满足尊重、理解等多种心理需求。另外,要充分发 挥班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的作用,引导贫困生正面贫 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释放心理 压力,帮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3.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和诚信观念。
高校辅导员、科任老师或其他相关部门要引导贫困生树 立正确的贫困观,正面城乡及贫富差距,引导他们摒弃“等、 靠、要”的依赖心理,直面困难,树立自立自强精神,实现 由资助到自助的改变。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很 多贫困生都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这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 学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存在贷款学 生违约率较高问题。特别在民族高校,违约率会更高一些, 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贷款学生违约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 恶意违约,这种情况很少;
第二,学生毕业后由于工作忙而 忘记还款,或者贷款学生回到民族地区后还款不便等原因都 会导致贷款学生拖延还款,第二种情况占了违约学生的大多 数,故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对其的诚信教育,在其 毕业时提醒贷款学生不更换联系方式、记得按时还款等。西 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数量大,贫困程度比较严重,做好西部民 族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社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贫困生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需要发 挥国家、社会、民族高校等多方面的力量,以培养西部民族 高校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其具备正面困难的勇气,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最终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