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存在困难 [民族地区学前师资困难的破解]

民族地区学前师资困难的破解

民族地区学前师资困难的破解 学前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为 更好地了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 了解 各级各类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 我们课题组近年来抽样调 查了省内民族地区 51 个县(市)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和 6 个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各 地幼儿园和学前教师培养机构进行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 对各地教研员、园长、教师、家长进行访谈, 获得不同地 区学前教育的有关情况, 并发现一些在调查表中无法反映 出的情况。

一、 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现状。

(一 )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缺口大。

根据 2010 年学前教育普及情况的统计, 四川省幼儿 的毛入园率达到了 62.47%。

但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幼 儿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均低于 50%,尤其是甘孜州,学前三 年毛入园率为 26.3%, 甘孜州三类地区(指自然地理条件较 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且在 2007 年后才“普九”的地 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20.29%,全州现有幼儿园基本上 都在县城,广大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师资普遍欠缺。

根据 《四川省2011 年教育事业发展年鉴 》 统计 :阿坝、 凉 山和甘孜三州幼儿园有594 所 (不含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学 前班),在园幼儿 10.17 万人,幼儿专任教师 3395 人, 在编专任教师与在园幼儿之比为 1∶29.96,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按照 《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 从 2010 年-2013 年新建 、改建 、扩建 1200 所公办幼儿 园(其中新建 700 所,改扩建500 所), 发展 1500 所民办 幼儿园。通过扩 大 全 省 在 园 幼 儿 规 模 ,到2013 年 , 全省幼儿在园人数达到209 万人 (其中公办 107 万人 , 民办102 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

参照小学, 按生师比(21∶1)测算,2013 年需幼儿教师 9.95 万人, 需净增幼儿教师 4.76 万人,平均每年净增 1.58 万人。

而 目前四川省培养中师及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总量每年 为 8000 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课题组在一所民族幼儿 园调研时发现, 一间普通教室里满满当当地塞了 57 个孩 子,从讲台挤到后墙,黑压压一片。

教师正在上课,讲解 的内容涉及识字和算术, 跟小学课堂没有本质区别。实际 上,四川省民族地区不少幼儿园的班额平均是每班 50 个孩 子左右,并且只配置 1位教师,保育员常常只在小班配置, 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县还没有成建制的幼儿园,没有幼儿园园 长编制。

(二 )幼儿教师面临生存焦虑 ,整体学历偏低。

1.幼儿园教师职称配备情况不尽如人意。职称问题的 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心态的稳定,有利于其专 业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幼儿教师把幼教事业当作毕生的追 求。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比较起来, 高级职称的教师比重小,普遍存在“低职称、无职称”现象。

在 走访调研时我们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生存焦虑。

一位 民办园教师向笔者诉苦:“我在幼儿园工作已经 20 多年了, 现在每月工资1000 多元 , 没有职称 、 没有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未来我该怎么办?”这部分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 待遇差且没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不少幼儿教师工作积 极性不高, 一些专业的、 优秀的幼儿教师甚至改行从事其 他工作。普遍面临的生存焦虑,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稳 定和专业发展。

2.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民族地区 幼儿园,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学历是中师, 专科学历都是通 过在职进修拿到的,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来源于中职、 职高幼师班, 有的幼儿园聘用的是初中生、 高中生或者从 其他行业转岗而来的人员。

课题组通过对省内 6个不同层 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进行调查发现, 专科层次以上 幼儿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中职、职高、高职及其以下的学前 教育教师专业招生人数依然占据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学前 教育师资供给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升素 质的需求。城乡教师队伍差异明显,不少乡镇幼儿园招聘的 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个别地方由于编制过紧, 还 出现从未进过一个正式幼师编制的情况。

我们到有藏、羌、 回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绵阳市平武县水晶大桥片区调研, 结果显示,该片区共 有人口 3 万余人 ,11 个乡镇,仅有3 所幼儿园。这 3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不足 300 人, 教 师共9 人,其中 4 名是编外教师 ,均为平武县职中和绵阳 技校毕业;
5 名在编的幼儿教师, 其中 3 人以前是小学教 师,因种种原因转岗到幼儿园。如果该片区的幼儿入园率提 高到75%,按国家规定 ,应配备 80 名幼儿教师和保育人 员。所以,仅这个片区今后 10 年就需要陆续补充教师大约 70 人。

(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亟待规范,增量提质任重道远。

我们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指某个教 育单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 位的人的比例) 进行调查时发现,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等专业幼师院校培养的大多 数毕业生, 将就业目标瞄准的都是发达地区或者省内省城 等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 农村或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基本上 无人问津。

城市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渐饱和, 农村和民 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

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愿 到艰苦地区从教,使得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稳定性 差, 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实践表明,加强幼师 生专业思想教育、 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幼教专业基本功 教育依然是幼儿园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下得去、 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 精良”的幼儿教师, 依然是学前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定 位时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四 )参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教师专 业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
一是全 托式幼儿教师,就是事无巨细,无所谓教育科学与否, 主 要任务是守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
二是小学化幼儿教师,他 们普遍缺乏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随意,教学组织形式 单一。而课题组调研的所有幼儿园, 没有一位保育员是学 前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为此,我们走访了开设有幼 教保育专业的高校, 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及其家长由于传统 观念和对专业的现实性理解,觉得该专业是“揩屎接尿的保 姆,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教师”。

一位幼儿园园长也 坦言:“目前 ,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一般情况下, 能将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就不错了。保育 员只要会做饭,能照顾幼儿饮食起居就行, 我们的教师基 本上都是‘保姆式’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的教师。

”为促 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 教 育部去年年底正式公布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笔者认为,无论是幼教保育员, 还是幼儿园专业教师, 都 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 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需要规范。

二、 破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之困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发端,办好学前教育, 关系民 族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力量, 长期以来,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一直是民族 教育的薄弱环节,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省,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与全国发展 水平相比仍然较低,教育总量和水平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巩固、提高、发展 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学前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的基础, 而学前教育的振兴关键在幼儿教师。因此,依法 落实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不仅仅是振兴和繁 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 而且是反渗透、 反 分裂工作所要长期坚持的。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学 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突击式培养 ”不可取 ,要避免办学同质化 倾向。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按照总体规划、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种资源, 合 力推进不同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国学前 教育专业招生总数所占比例的调查发现,中职幼师高达 98574 人,占整个人才培养总和的 89%, 很明显,整个学 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学力)提升是个大问题。

因此,笔 者认为,除少数部属、省属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学前教育 研究、 管理人才之外, 以原来传统幼师升格的幼儿师专应尽快成为民族地区幼教师资培养的主战场。

各种教师教育 培养培训机构加入到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行列中来, 缓解 民族地区幼儿园师资的供需矛盾。但在增量的同时,更要注 重质量的把握。

课题组在调查时,不少民族地区幼儿园园 长说:“以前 ‘老幼师 ’学校毕业的学生更‘对味’一些, ‘上路’快一些,专业思想稳固一些,一句话,更符合我们 幼儿园用人的实际。

”的确,不少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毕 业生普遍存在“幼师特色 ”不明显 、幼教专业能力不强、 专业定位存在偏差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各 类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横向比较,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学前 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定位过于宽泛、办学同质化现象。不少大 专院校由于学校内部条块分割,学前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出 现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理论类课程太多,符合幼儿园特色的课 程太少, 导致“幼儿园特色 ”不明显 、学生幼教专业能 力不强。另外,根据四川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实状况, 单 方面直接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 “突击式培养”既不可 行,亦不可取。

近年来,中职、职高、早教培训机构等学前教师教育机 构鱼龙混杂,使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日益复杂,导致不少新代 课教师的产生。

为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规 定,从 2012 年起,非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新设置学前 教育专业, 这一举措反映出四川省在注重学前教育师资增 量的同时, 开始注重质量的提升。( 三 ) 深度融合 , 积极打造 “ 园(幼儿园)校 (大学)结对共同体”。

由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与实际需求的错位, 导致 供给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因此高校在完善教学设施、提高 师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更应该积极开展 和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幼儿园教育见习、 实习本身是幼师 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幼师生从理论走向实践 的桥梁。因此,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学校, 应该以 幼儿园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园(幼儿园) 校(大学)结对共同体”,加大对幼儿园师资需求的调研力 度,根据市场需求,走园校深度合作之路。

通过建立“园 校结对”共同体,实施园校联动,加大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品牌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进一步推动 幼儿园和高校“反哺式”流动,探索高校教师下园流动、 考 核评价等新机制。

共同体可不定期开展高校 (幼儿园) 专项研讨活动, 通过专题报告、座谈、参与管理、培训以及送教活动、观摩 学习等形式,帮助幼儿园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共同体内的 教育交流,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 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共 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园校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 合作共享的资源平台, 全面开放本校教育资源,通过网络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相互交流的有效载体, 助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

(四 )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 特色。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要考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需求, 但又不能一味地被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 必须细化人才培 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走专业引领之路。

首先, 我们应重新审视现有专业结构,参照《标准》, 细化和梳理自身的教学标准。

在课程建设方面以“三学六 法 ”为内核 ,带动各类课程的整合;
在实践教学、专业教 学团队建设方面,将《标准》提出的“注重保教结合”等基 本专业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出素质与技能并重、 研究与教 养兼能的新一代幼儿教师。其次,应深入幼教市场, 对幼 儿教师的需求状况、 质量要求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认真 听取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为学前教育专业调 整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让更多的 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避免教育资源 的浪费。再其次,应认真探索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 深入 研究幼儿园人才需求的趋势,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幼教 特色技能为出发点, 以学生的扎实的幼教基本功为基本要 求, 明确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能型幼教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地方特色相适应的幼教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形成专业特色。

未来 10 年是实现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 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稳定办园规模、优化布局结构、 强化办园特色、 健全 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