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型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构建模型]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构建模型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构建模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 一门综合课程。它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近两年来,我们在努力探寻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已初步总结三种较为有效 的课堂教学方式。

方式一:创设情境+辨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 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 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在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六个主题单元“成长记录 册”中的“成长中的新问题”一课,共有三节内容——“对 立,还是沟通”“烦恼,还是化解”“接受,还是拒绝”。

我们尝试采取“创设情境+辨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非 常好。

如“烦恼,还是化解”这一节,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真 实情境:上课铃响了,任课老师走进教室,师生问好话音刚 落,老师的手机就开始振动了,老师看都不看就把电话给摁 断了。可是,一摁断,手机又开始振动了,老师拿起手机一 看来电显示,是校长打来的!是接还是不接?校长肯定是有 重要事情,否则不会在上课时间一再打电话。如果接电话, 显然违反教师课堂常规,但如果不接,耽误重要事情的后果 能承担得起吗?此时,老师面露难色,把烦恼抛给学生——“同学们,老师现在正遇到一件烦恼的事,你们觉得该 怎么处理呢?”学生顷刻之间瞪大了眼睛,一位女同学站起 来问道:“老师,能先和大家讲讲是什么事吗?” 老师把事情给学生讲了一遍,教室里开始议论纷纷…… 经过一番辩论,老师和学生共同达成了一个处理意见。在这 种情境中,学生的心扉已经打开,老师顺势把问题引向学生 自己的生活当中,于是一堂生动而有效的心灵交流课开始了 ……回归生活的德育主张品德教育和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在 新课程中融为一体,不搞“两张皮”。

方式二:拓展阅读+指导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包含相当多的国情、 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非常有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如果仅仅 通过教材提供的这些图片和文字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拓展阅读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 的最佳途径。例如,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二个主题单 元“为了建设新中国”,着重介绍连续经历了8年的抗日战 争,又历经了3年的解放战争后,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 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翻身作了主人。可是,新中国成立 之初,摆在人民面前的是一个历经战乱破坏,贫穷落后,满 目疮痍的烂摊子。教材用陈述的方式介绍一下这个烂摊子一 穷二白的面貌,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新中国的艰难。

为了在教学中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实践证明,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 行的。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了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7人, 每人承担一项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整理有关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 美援朝战争这些历史背景资料。资料收集整理完毕,每位学 生在个人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再在各自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分 享。课堂上,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课前拓展阅读,了解了一 定的知识背景,教师开展指导性教学时,学生容易理解,情 感也能被激发出来。

方式三:实践体验+反思 社会就是大课堂,要想学好品德与社会这一门科,不能 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 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 的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 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条基本理念就是:帮助 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首要目标是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后才是能力的培 养、知识的掌握。课程强调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来学习做事, 既学做事又学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 事,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单 纯地进行知识教学,同时也要避免孤立空洞的道德教育。

六年级下册第五个主题单元“地球真美丽”中的第三课“做一名地球卫士”,有一节内容是“水的危机”。我们尝 试的是“实践体验+反思”的教学方式,课前设计关于本地 “水问题”的调查任务,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后再进行课 堂教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代写毕业论文 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水是生命之 源”,毋庸置疑,这种内容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要让 学生亲身参与调查“水问题”,并且在调查过程和对调查结 果的总结与反思中体验、发现“水的危机”。因此,我们设 计了一份《生活中的“水问题”调查表》,让学生在家长的 协助下开展调查,在调查中实践,在调查中体验,在调查中 发现,在调查中反思,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水的危机”进行学习、研究。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 资源、努力使自己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把社会生 活中当前国情、国策、国内外局势以及人们关心的敏感话题, 把本校、本社区和本地区的相关课程资源及时地充实进来, 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内教学。同时要做到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 以实践,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 中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