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_

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

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 源于美国教育界的项目式学习(PBL)是通过对复杂、真 实问题的探究过程来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通过达成目标 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被认为是被动学习和机械背诵之外的一 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学习过 程和成果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 被允许,甚至是被期待犯错的。由此,他们变成了主动的学 习者,并且得以培养一些现场技能。当然,要想实现这一切 需要完善的计划、足够的灵活性和一个可以开展团队协作的 环境,这恰好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项目式学习强调知识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因此内容是较 为宽泛的。这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 的融合教学。有学者指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 既涉及教师的“教”,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学”。新的学习 方式对传统的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学校的教师 培训与教学研究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挑战下,跨学科教研应 运而生。在教师跨学科教研中,学校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更新教师教研观念,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更新教师观念,北京市海 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教师发展部设计了项目任务,帮助教师 体验项目学习中多学科、多角度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即将 到来的元旦,设计了“环保时装秀”展示任务。即以年级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时装制作,进行展示,并完成实践报告。

教师们接到任务,立即开始了行动。制定计划,建立团 队;
制定方案,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搜集资料,收集废旧物 品;
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和制作;
完成作品和实践报告,并进 行了展示和汇报。教师们通过行动体会到PBL是指特定时间 内,为了实现与现实相关联的特定目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解为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任务,以便群体间可以相互合作, 并有效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从而创造出特定产品或提供服 务。

师生经历了从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 作、成果交流到活动评价的过程,它的学习是完整的而非支 离破碎的知识片段,使不同学科有机结合,使知识更完整和 系统;
它的学习是团队共同参与的项目活动,进行交叉学科 知识的学习;
需要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和认知工具;
强调合作 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气氛。教师们理念的转变势必带来教学方 式的改变。

二、加强教研管理制度建设,提供行政支持 一直以来学校是分学科教研,管理制度也是与之相适应 的分学科管理。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校长的引领下, 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建立了跨学科教研制度。以年级为教研单 位,年级中所涉及的学科教师形成跨学科教研团队,每月活 动一次,每月明确“三确定”,即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

教学研究中心进行三督促,即督促按时、按人、按内容完成教研活动。学校建立相关制度后,为跨学科教研活动的具体 实施、资源条件等提供了保障,避免了走过场现象,保证了 教研活动的质量。通过实践摸索,还意识到学校应建立相关 的奖惩制度,既评价教研团队,又评价团队中的每个教师, 让团队中的教师相互了解,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消除相互 之间的认知偏差,进而从其他教师处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肯定。

三、创建教师发展研训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1.创建适应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发展研训平台 跨学科教研的实施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层次、团队 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 心与教学研究中心联手为教师搭建研训平台,为教师提供技 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部先后请来美国专家、同行为教 师做培训,同上一节课。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 连成以《美国4C核心素养及课程体系》为题,走进花园村二 小“心领袖”工作坊与干部教师进行学习交流。随后,美国 3位中小学校长爱德华·肖、香农,马歇尔以及克里斯塔· 欧若琳,为近50名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美国项目式学习” 的教学主题培训及现场授课。教师们真正理解到“项目式学 习”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角色的转 变。

学校在四年级教师完成“项目式学习——创客艺术家” 的时候,请来中科院的专家、区教研室科学、美术等学科专 家与教师们共同进行跨学科教研,帮助教师完成学科整合。在专家的帮助下,在思想相互碰撞下,教师们从开始的迷茫, 逐步走向更明确的目标,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学科整合教学设 计。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任务,共 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支持,在教师的头脑中建立 起跨学科教研、教学的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任务,多学科 共同参与,跨学科研究,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完成。

2.为教师顺利实施项目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提供项目式学习主题。学校不仅要为教师提供研训 平台,更要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在学校的周边蕴藏着丰富 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研究得出的已有资 源……学校要帮助教师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学校的教 育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合作分享的交流平台,并鼓励教师与 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同时还要提高教师使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对资源库中的资源 进行筛选,合理使用(见表1)。

在实践中,项目式学习研发小组成员由科学教师牵头具 体负责,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美术等学科教师共 同参与,按照科学研究探索的规律展开课程,以“主题漫谈 一实验研究一数据分析一汇报展示”的思路对课题深入研究, 研发了项目学习的诸多主题。例如“灯的研究”,可能涉及 到科学、美术、综合、数学、品社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观 察、沟通、合作、创造等综合素养。再例如“染色的布块”, 涉及到科学、数学、化学、美术等学科,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问题解决等素养。在主题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教师, 组成项目式学习教研组,在科学教师带领下开展教学研究活 动。

二是提供对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支持。在项目式学习中, 许多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测试 学生记住了多少,而是要促进学习,它是动态的,是融入在 学习过程中的。学校借鉴正在研究的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资源实施管理与评价建设”的研究成果,为教师对学 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提供支持。

例如表2是花园村二小教师用的2015-2016学年度第二 学期三年级课程《神奇纸张》的评价单,表3为学生用的评 价单。

通过实践,教师们感受到跨学科教研具有诸多好处。在 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碰撞中,促进了教师掌握多学科的基 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多渠道教学资源共享,从而促 进了教师拓宽教研思路,开发多视角教学设计,克服自身局 限性和固有思维的盲点,改进教学同时还能够改善以往教师 的教研状态,增加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不同学科教师在 相互合作下,突破了原有的教研框架,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 题,改善了学科自我封闭的教研状态,正在塑造良好的关怀、 互助、信任的教研氛围,更好地发挥教师差异优势.提高教 研效率。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 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融合性课程,各年级都是由语文、 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美术、综合等学科教师共 同教研,联合授课完成。学校建立了“理念解读—课程教研 一实施记录一调整部署一反思总结”的培训模式,在更高更 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也促进教师共 同体的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跨学科教研活动 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