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用心躁吗
真的是用心躁吗 生:老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是不是有点武断,真的是“用心躁”吗?是不 是还有其他原因?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劝学》是千古名篇,是古代议 论性散文的经典,真的还有瑕疵? 生:也许是螃蟹懒惰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懒也”。也许是浅薄,“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浅也”。不一定就是荀子说的“躁也”。生:文中比喻句很多,总有拙劣的,我们不能太较真吧。
荀子不过是为了证明学习要专心的道理,取类近譬罢了。
师:“取类近譬”这个词用得好,但“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样的结论还是有点 草率。我们可以沿着批判性思维的视角,不跪着读荀子的书, 看看这篇经典名文是不是真有些瑕疵? (生阅读,思考) 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从今天科学的观点看,风雨如何兴起就不是荀子所说的这样 浅白、荒诞。还有蛟龙,作为神话中的动物,其真实性更是 无从说起。
师:那荀子这样设喻会不会影响比喻说理的效果呢?用 来支持观点到不到位呢? 生:我觉得从当时的认识水平看,只能如此,应该不会影响说理的效果吧。
生: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看世界的。
师:这就叫作历史地看问题。在认知方面,我们不能苛 求古人像我们今天接受了科学启蒙和科学思维的人一样。
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觉得 这句话太强调学习的作用,有点走极端。所谓“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这位同学能用比较的方式辩证地看问题。任何观点 必须接受辩证思维的检验,避免把话说得过于绝对,真理在 相对的意义上才是真理,真理向前再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我们也可尝试着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看本文的中心观点。
生:“学不可以已”,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这个时 代也还算很先进的理念。但是学习不是最后的目的,学习最 终是为了实践和创造。
生:有些学习就可以有停止的,但新知识总是在学习中、 思考中获得的。
师:学习的目的确实不能止步于学习,从学习到学习, 而是用学习所得,探求人与自然之道,谋取人生的幸福和社 会的进步。学习当然是不能停止的,尤其是修身养德。但也 不能绝对地、静止地看待这个观点,有时思考,有时实践, 有时模仿,有时静观,有时体悟,有时创造,也是学习生活 的一部分。
生:在学习的观念上,我们还提倡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些学习的内涵是苟子当时不可能涉及的。
师:大家站在时代的高度,个性化感知的角度,特别是 辩证思考的角度,赋予了“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新的内涵。
这实际上就是批判性思维赋予我们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的思 考权利。
生:老师,我还觉得第2段“故”字放错了位置。“木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 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提示我们,这里在总结结 论。实际上这里针对自然状态之木和经过加工状态的非自然 之木不能回复到原生状态,是用来并列对举的,突出学习在 改造方面的作用,比喻学习能改善人的禀赋。不能用一个表 示总结性、收束性的“故”字。并列关系不能混淆成因果关 系。
师:大家的意见怎样? (新的辩论又开始了。也许,得出一个明晰的结论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