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 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

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义务教育的内涵 现代汉语教育中“教育”一般指的是学校课堂教育,根 据一定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教育者制定有计划、 有目的的方案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希望受教育者发 生预期变化的各项教学活动。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其本质就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 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 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 普及性的基本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 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中四 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适当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 大法。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 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 制度实施。

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在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在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农村的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低, 对于教育的认知很少,更没有法律观念,认为孩子读书还不 如在家务农,到了年龄再出去打工。在父母眼中,他们经常考虑的是眼前对教育是否能够有回报,往往目光短浅,在乎 眼前的利益。一直以来,农村教育照搬城市教育的模式,脱 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学校硬件、师资水平的天然劣势,很 多学生苦读9年,最终由于没有接受比城市孩子好的教育, 导致无法升学,只能回到农田中,他们也无法很快融入到农 业生产中去,由于缺乏技术知识,难以找到工作,导致很多 孩子在家闲着。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学生教育局限于 课堂上,课堂上的知识教育没有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让孩子们少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也让部分本来没有学习兴趣 的学生更加觉得学习无用。

(二)教学环境差、设备落后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抽 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当中课桌椅残缺不全 的分别占37.8%和45.1%;
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 70.3%。伴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加 大,校舍危房比例在逐年下降,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

不过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设施确只能勉强满 足学科教学的最基本需求,距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 有不小的距离。比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计算机房等一 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与应用,再加上教育优质资 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依 然远远低于城市。

(三)民族地区滞后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与民族城 镇教师的收人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生活条件也比 周边城镇差,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流向周边条件 好、待遇相对高的行业和部门等等,许多老师依靠职称的提 升,寻机到县城和市区或他地等工作待遇更高环境更优的学 校任教,导致有经验的老师和优质师资流失,农村教师数量 正在减少,如何巩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是农村 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 学生也不只是老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老师 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不过在广大农村,因经济条件差,社会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都不够重视。所以在农 村的发展当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就 是要大力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 家长们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培 养。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政府应当为老师提供更多的 机会,让他们参与职业培训,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让孩子 们能够更多接触到自然,接触更多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劳动 中的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圈在课堂内。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 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可以通过兴趣班的方式来展开, 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来弥补不足,让未能升学的学生在未来也 能拥有生活的技能。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缺口严 重。所以,只有当地经济发展了,政府有了更多财政收入, 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投入,才能够发展好当地的教育事业,应 当结合当地实际,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提 高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方面,利用农林资源和水资源,大 力发展种植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结合当地劳动力充足的优 势,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获取经济的发展,加大教育资 金投入。

(三)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善学生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我们可以通过财 政的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大力改善学生和教师的学 习与生活环境。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 建设,改善偏远地区学生求学住宿问题,着重解决好农村学 校校舍维修改造和学生“就餐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

逐步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增加对农村教育资金 投入方面,可以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加快农 村学校危房改造进程和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学校基 础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可为教师置办公桌椅、为教师建设周转房,给教师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也 有利于引进外地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 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中,教师资源的缺乏是义务 教育推进的一大阻碍。推进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教 育水平,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是要加强教师师 风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刻苦钻研,严 谨笃学;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二是 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公平、公正的 原则,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为手段,建立内部公平 竞争体制。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优秀课题评选,给予老师个 人和集体荣誉,提升老师教学热情。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全员培 训、骨干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以提升教师 水平。四是开展支教活动,要求水平较高的学校对义务教育 学校展开对口援助,通过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 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全局性作用,要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民族团结和 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少数民族 人口的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参与就业的竞争能力,良好的义务教育对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 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 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 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