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障碍
农村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障碍 农村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障碍范文 在以人力资本为中介的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教育 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种关系并非是单向的 决定关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 果不注意分析这些条件,而盲目地发展教育,不仅不能很好 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相反,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在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农村经济发 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对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 前提条件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 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实现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农 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就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发挥 作用的机制。舒尔茨认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 表现为教育的工作效应与教育的配置效应两个方面。所谓教 育的工作效应是指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其工作效率也较高, 因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的配置效应 则是指具有较高教育人力资本的人,其理解能力也更强,因 而具有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从而有利于资源更充分的利用, 促进产出增加与经济增长。舒尔茨特别指出,这种配置效应 最明显地体现为应对经济失衡能力的提高。即教育人力资本 存量高的人,具有更强的应对经济失衡的能力。即更善于在经济出现失衡现象时,抓住机会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以 获得更多的赢利,从而有利于促进产出增加与经济增长。
【11具体说来,教育(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包括:
第一,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劳动生产能力来实现其经济价 值。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提高 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劳动者 不是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劳动者,而是掌握一定知识和能 力、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者,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知 识和技能,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 增长。在现代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计数)和读写能 力(识字)是基本的交流手段,它使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以延 续,这些技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生产出物质财富,特别是那 些按发展方向对工作作出调整的领域。【:1更何况在现代 经济中技术进步、技术更新、技术扩散速度都在加快,劳动 者一生中需要重新进行多次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现代经 济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这都提高了对劳动者 技能的要求,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 村经济当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状况,需要劳动者接受越来越 多的教育。
第二,教育通过提高经济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处理非均 衡状态的能力”,…来实现教育的经济价值。经济主体处理 “非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个人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最 优配置既定资源和处理各类具有生产特征的信息从而增加产出的能力,以及个人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配置 其个人资源(如财产、劳动、时间等)的能力。经济中的非均 衡状态多是由于人口变化、技术创新、制度的变迁、资源禀 赋相对价格的变化带来的,实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非最优 状态,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增加。人力资本 理论创立者舒尔茨认为,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主体,不论是 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还是家庭妇女、学生,都要具备 这种处理非均衡状态的能力,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的广义创新 能力。这种广义的创新活动,都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新的收益。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了解竞争规则 和竞争技能,从而使人能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判断和 反应。一般来说,所受教育越多,这种判断和反应能力越强。
大量研究也证明了教育、“处理非均衡状态的能力”与 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为例,一些著 名的经济学家,包括舒尔茨等,通过精密的实证分析证明了 教育在新农业技术采用、农业技术扩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舒尔茨利用韦尔奇(Welch)对美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研究,发 现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民能从利用其他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资 源)获得较高的收入,由此认为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民能很快 适应技术的变革。他们更倾向于尽早采用新技术,并利用新 技术更快地进行经济上的变革以增加收入。按照韦尔奇和舒 尔茨的论述,这种适应变革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是在学校获得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通过研究也发现,在中国教育程度是决定一个农户是否采用 杂交水稻及采用水平的主要因素。【s] 二、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分析 农村教育要能很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一定 的前提条件的,这些前提条件包括:
(一)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仅仅是由教育单 方面决定的,它还依赖于经济增长。舒尔茨指出,经济的增 长有利于教育投资,如果经济长期没有得到增长,那么教育 的经济效益也会下降。因为增长意味着不平衡,如果经济没 有增长,则意味着经济生活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经济活动的 范围在特性上无变化,所需要的调整也较少,人们通过教育 而提高的分配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育对经济 的作用就受到限制。所以,舒尔茨强调教育的作用只有在经 济增长中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依赖于经济增长。
…在农村,同样如此,农村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样需要农村经 济的持续增长。
(二)统一的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的发挥需要有统一的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这里 有两层含义,一是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二是劳动力市场是 通过竞争形成的。所谓统一,就是要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市场, 即在充分发展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地域空间范围内,形成打破了各种市场壁垒和障碍的、能够按价值规 律进行等价交换和合理顺畅流通的市场。所谓竞争,是指非 垄断性而是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这要求有合格的市场竞争主 体、有充分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能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垄断特 别是行政性垄断,同时也要避免不正当竞争。如果劳动力市 场不是统一的、竞争的,而是分割成不同部分、具有封闭等 级性的市场,那么对于有能力的原本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 劳动者来说,由于市场壁垒和制度性保护,不能通过公平竞 争促进劳动力之间的合理流动,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把劳 动力分配到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上去,最终导致的结果 是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不能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对人力资本需求的不断增长 农村教育要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人力资本的角度 来说,当地的农村经济必须对人力资本有需求,并且这种需 求也必须是不断增长的。并不是在所有的经济条件下,都对 人力资本有很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低端 产业当中,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是很少的,在这种经济条件下, 即使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不能很好地 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般来说,高端技术产业或独立 性很强,需要职员发挥自己专业性的行业,对人力资本的需 求就多,反之,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就少。舒尔茨就认为教育 在现代化(即在急剧变化)的条件下比在平稳的社会条件下 可能会有效得多。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所谓的“现代化”的地区,正规教育的作用是最大的;
而在被认为是“传统” 的地区,这种作用就不存在。[71 (四)农村教育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对教育、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经济对教育、对.人力 资本没有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处在社会转型当中,从 经济基础来说,正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 础;
从基础产业来看,正在以农业为主逐渐转向第二、第三 产业;
从社会劳动方式来看,正在主要靠手工劳动转向机械 化乃至自动化生产;
从劳动分工来看,从主要靠自然分工转 向专门化的分工。这些变化都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人力资本 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教育不能无视这种变化,以不 变的教育应对处在转型中的社会,其结果只能是农村教育与 农村经济的脱节。所以,农村教育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 类型结构以及专业结构。
总之,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条件的。需要 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每一个前提条件都是农村教育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以上几个条件只有结合 起来才能构成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缺一 不可。
三、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分析 只有满足了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发挥作用的各项条件,农村教育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当前农村教 育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必须从农村教育对农村经 济发挥作用的各项条件人手,分析哪些条件不具备或者是不 完全具备,这样才能明确我国农村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增长缓慢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 巨大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 使得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5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其中,城镇周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5%,农村固 定资产投资13508亿元,增长18.0%【8J,不管是从固定资 产投资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增长速度来看,农村和城镇相比 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再以城乡间居民收入为例,1995年到 2005年的10年中,在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得到提高的同 时,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了扩大的趋势。其中“十五”期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9.6%,而农村人均 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3%,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4.3 个百分点。【9l在其它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上,农村不管 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也都和城市地区有着不小的 差距。由于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受制于经济的增长,因此,在 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 的促进作用也必然受到限制,至少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要低于城市。
(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及对人力资本需求的有限性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定在劳动者中间存在工资竞争的 连续性劳动力市场。对于商品市场来说,可以出现接近于完 全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形,但对于劳动力市场来说, 垄断和壁垒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出现】4了所谓的劳动 力市场分割的现象。坎伯和麦景图(1溘lburandMcIntosh)认 为,几乎在所有的发展中围家的劳动力市场都有正规和非正 规部门之分。在正规和非正规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明显受 到制约。[10]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求职活动被 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市 场分割的特征也十分明显。我国很多学者也对中国劳动力市 场分割情况做了研究。他们有的沿用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 认为劳动力市场南相互分割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的劳 动力市场构成。其中大多数学者都特别提及了中国劳动力市 场的体制性分割问题,即由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所造成的 城乡分割问题;
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 功能性分割和地域性分割。【11。131美国经济学家吉利斯 (MaJcolmGiIiis)等在其著作《发展经济学》中将发展中国 家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描述为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 和农村就业部门三个层次。[H]这种描述也适用于中国劳动 力市场结构的特征。即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大型企业、政府 部门、公共部门等构成。这些部门工作稳定,工资高,劳动者有升迁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愿意到这些部门T作。
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指正规部门之外的所有城市就业部门, 例如小型企业、社区服务部门及自我雇佣等。其特征是技术 要求低,收入低,流动性强。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过剩劳动 力进入城市后主要在这一部门就业。农村就业部门,由农业 及农村小手工业等部门构成,对技术的要求低,收入低,劳 动者不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保障。【l引这个市场的一个显 著特征是劳动力供过于求。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各 个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是不同的。
与城市正规部门相比,农村就业部门的的生产条件一般是劳 动密集型的,劳动强度和风险性更强,对教育的要求较少, 教育也很难适应农村就业部门的劳动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 表明,企业劳动力水平越低,企业越贫穷,正规教育的影响 就会越小。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正规教育或培训几乎对非正 规行业生产不起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农村劳动力 市场相对于城市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对人力资本的 需求要少得多。在存在教育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的前提下, 由于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激烈的竞争,农民及其子女即 使接受教育也很难进入城市正规部门丁作。因此,在预期收 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农民及其子女倾向于不接受教育或少接 受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农村辍学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教育本身的适应性 从整体上来说,与城市正规部门相比,农村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对教育的整体需求要低。但是正如城 市存在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分一样,农村地区也有自己 的一、二、三产业,根据技术层次和-[作性质也可以划分成 类似于城市一样的部门结构。有些部门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多 些,有些部门需要的相对少些。对于那些需要较多人力资本 的部门来说,只有教育部门为之提供恰当的人才,才能促进 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两个突出问题 制约着其经济功能的发挥。其一,农村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不相适应。近些年来,虽然国家调整了中等教育结构,农村 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但农村中等教育仍存在结构单 一化倾向,即普通中学过多,职业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所占比重过小。相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而言,职业技术教育 供给不足,致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转化成有效的生产力, 这种状况当然不利于农村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其二,长期 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主要是一种“离农”的教育,在消除二 元经济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离农”教 育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这座独 木桥来摆脱农民身份走进城市生活,对于剩下的这部分农村 学生,必须能承担起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为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所以,农村教育培养学生应当着眼于两个目标, 一是升学要多,二是留下的要有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的一 大弊端就是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 学生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能力与其学历不符,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生产能力的要求。造成诸如“学 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联系不紧密等问 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影响到教育的 育人功能和经济功能。从以上农村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局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农村教育自身的原因外,当 前我国农村教育之所以不能很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主要是 由农村教育之外的其他原因决定的。了解了这些局限性之后, 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措施来使原本不具备或不完 全具备的前提性条件得到改善。如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政策和 措施向农村输入资本和技术,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同时加快农村地区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增加对人力资本 的需求。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在层次和类型上也要努力与经 济结构相适应,并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 济更好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促进农村经济 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