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新课改高中物理

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 高中物理难学、难教,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如何提高 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是物 理教师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笔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发 现,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综合性比较强,在学习物理 知识、研究物理问题时,会经常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物理 概念描述言简意赅,学生往往理解不透彻,也就是说对学生 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等等。所有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对物 理知识的学习。

一、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现实障碍 笔者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面 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面临 以下现实问题:
1.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内容不适应 初中的物理教学主要以现象教学为主,多以日常、直观 了解的物理现象为主,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物理现象也 不难,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与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是相同 的。因为难度有限,所以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比较低。例如:
初中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但一般只做同一 个物体上并且是二力平衡的受力分析,也就是两个同一直线 上力的分析,这时,只需要学生知道二力平衡应该满足什么 条件就可以了。到了高中物理的学习相比于初中来说就复杂多了。例如:同样是受力分析,高中就要求多个共点力的平 衡问题,就是说要对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进行分 析,甚至还要对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而更为重要的则是高 中物理知识相互关联性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要求学 生在高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好基础,将所学知识层 层积累,逐步提高。这就要求高中学生要有更高的逻辑推理 和归纳演绎能力,而这些提升了学生思维上的台阶,造成学 习困难。

2.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和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学习中 的不适应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具体表现在:基 本数字运算能力差,解方程能力弱,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 形不会或不熟练,数学表达式的含义不清,文字运算就更是 不能理解了。例如:运动学中 V-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表达式是 V=V0+at,类似于数学中的 y=b+kx,但具 体到图像问题中学生就不能理解。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初中数 学中虽学了这个内容,但却没有用来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斜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也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对此一时很难 适应。

3.学生的理解能力差 4.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发现学校学生对物理学习普遍兴趣不浓,认识不到 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没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再说远一点,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是很 明确。少数学生虽然喜欢学物理,但迫于思维能力及数学基 础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信心了。

二、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做好教学衔接的应对策 略 充分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做好高中物理教学的 实际策略,要提升学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就必须采取一些有 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排除障碍,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 的衔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目标规划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 惯,重塑学生自信 升入高中,学生的心智发育更加成熟,更加懂事了,也 更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了,学习上也要由初中的“要我学”转 化为高中的“我要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中要有明 确的方向,准备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要考入该大学该 专业高考成绩需要达到多少,每门课成绩要达到多少,所有 这些,从高一开始就要有所思考和规划。细节养成习惯,习 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高一学生教育的 重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生活习惯,课前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还要有计 划地进行章小结、周小结、月复习。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规 律的学习生活更是高效学习的保证,从细节做起,消除障碍,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重塑学生自信。(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缩短高中学习的适应期 俗话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新时代的 高中生来说,他们对新鲜事、新思想的猎奇心理是非常强的, 这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某些方面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 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猎奇心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通过 各种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到惯性时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分析事故的 成因及预防措施,讲到圆周运动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试一试、 做一做“怎样使碗中的水在碗口向下时不倒出来”,之后老 师再播放水流星视频,讲解其中的原理。这样联系实际教学, 使学生觉得学习不再单调乏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 不自觉地就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三)多层次教学,放缓坡度,增强延续性,促进知识 螺旋式上升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各方面都面临着过渡与适应的困 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所 学知识一蹴而就地掌握,做到一步到位,而应该从学生的实 际情况出发,放慢教学进度,放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循序渐 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就要在用到相关数学知识时进行补 充讲解,如讲到运动图像时,要复习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及其图像;
讲到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则要设计解直角三角形的 专门练习题进行练习,并结合物理问题讲解怎样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物理问题;
在讲解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则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例如在利用牛顿第 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控制教学的进度,先分析物体受一 个力的情况,再逐渐拓展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
先 练习水平面上的动力学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
先研 究单个过程的动力学问题,再逐渐深入到多过程动力学问题 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例题和练习题,找 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使他们获得 成就感。

(四)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 学好每一门学科入门都很重要,物理是一门逻辑严密、 规律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时刻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准备。物理思想与物理 方法的建立和训练,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 进行大量的练习和解题。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会分析 物理情景和过程,只会生搬硬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 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讲清楚解题的思路,详细分析物理过程, 并把所讲解的知识用示意图的方法模型化、具体化,让学生 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解题思路。教师示范性地写出 解题过程和步骤,切忌认为问题简单,就直接在黑板上写出 公式。除此之外,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作图习惯。我们都知道 静力学要作受力分析图,运动学要画出运动过程图,动力学 则要求以上两点都要具备,所以,要尽可能形象直观地放映物理过程。例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问题,就要分段解析, 哪一段是加速,哪一段是匀速,教师要示范性地详细板书说 明并讲解解题过程,做到图文并茂,清晰明了,这样便于学 生课后复习归纳。

总之,要充分析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了解高一学生学 习物理的实际情况,正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跨过初高中物理衔接过渡的台 阶,突破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