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的问题和策略_培养学生审美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的问题和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的问题和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涉及到古今中 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 情色彩,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 审美能力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 心发展。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教师就要认真挖掘课文中 美的因素,引导学生领略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 象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如:《敦煌莫 高窟》中介绍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 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这是一种绘画艺术的美。另外小学 语文教材中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人物所体现的社会美,如 《钱学森》《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 “为实现理想锲而不舍”这一社会美内容,通过教学,可使 学生感受人类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 神。

二、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欣赏美“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 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 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学生面前 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在教师充分挖掘出课文中美的因素的 时候,更要善于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达 到相同的目的——引导学生欣赏美。

(1)赏析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语言文字的 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 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 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 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特别是第一自然段更能 体现小镇的静态美,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美点” ,通过 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 美、精美的语言。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抓住“惊醒”和“唤 醒”两个词语进行教学,通过辨析“惊醒”与“唤醒”,学 生体会到了乡村早晨“恬静”的美”,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 好铺垫和衔接。

(2)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领略意境美。外在的自然 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为意境。为学 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 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 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教学时有目的地 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意境,体验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和教育。如《桂林山水》一文,描写桂林的山运用排比句式, 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 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 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三、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拓展美 学生虽然审美经验不多,但也绝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应 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他们选择角度,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 象、丰富形象,再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来。宋代诗人叶绍翁 的《游园不值》里有这样两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此句运用以少胜多的独特写法,写出了诗人 游园虽未遇主人,却从伸出墙头的一枝红杏看到了满园春色 后的喜悦心情,充满理趣,从而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所传 诵。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你是 诗人,透过这“一枝红杏”会看到怎样的“满园春色”呢, 发挥你的想象,将你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学生饶有兴致,立 刻提笔写作,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这 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审美修养, 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和方法,只要从学生和 教材的实际出发,重视美育的渗透,就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