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读后感]读书笔记:《魔鬼在你身后》读后感
[2018读后感]读书笔记:《魔鬼在你身后》读后感 读书笔记:《魔鬼在你身后》读后感 文 / 张晓兰 读"魔鬼"的夏天结束了。我素来胆小,对鬼怪乱力的惊悚恐怖影视书从不涉猎,入手三册《魔 鬼在你身后》,是因为一篇言辞恳切的《二十周年纪念版的序言》,阅读推荐语 也让我坚信——这或许是心理学题材,魔鬼不过是意念的故弄玄虚,结尾肯定抖 个大包袱。当然,我还是做了一点心理建设,同时放缓了阅读进度,以备不适之 缓冲。
美 / 丹·西蒙斯 附上序言的部分文字:
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德古拉和吸血鬼都是无稽之谈。但精神吸血鬼 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精神吸血鬼"进食"过不止一次。这 些恶魔连孩子都不放过。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工作中几乎都遭遇过精神吸血鬼的攻击——心胸 狭窄、崇尚权力的经理让我们工作不顺,生活悲惨;
管理者或监督者武断地指使 我们,他们对权力甘之如饴,就像精神吸血鬼吮吸温血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也能遇到精神吸血鬼——在高速公路上,在公共场所,在政治生活中。可悲的是, 我们许多人在私人关系中也遇得到精神吸血鬼。
没有人的脖子上留有真正吸血鬼的咬痕,但精神吸血鬼却在我们的心 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
一个夏天过去了,在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波 多折的故事情节和悦读汇读书打卡制的交替作用下,总算善始善终。
意外的是,这部斩获恐怖小说界三大重量级奖项的经典之作并没有让 我体会到精神极度可怖之感受。现在看来,故事情节当然有刺激性的,尤其是对着某些段落的细节描 写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惊悚效果。
故事背景设定在1981年,甚至隐晦的关联了约翰列侬遇刺、里根总统 遇刺等重大事件。寻找尼娜的梅勒妮在1988年的冬天来临时觉得很饿很饿,而这 部著作首次出版是在1989年……估计当时的读者现实代入感太强了,所以才会出 现全美为之尖叫的盛况,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度流传的"毛孩儿吃穿红色衣服的小 朋友"这种谣言,当时无比恐惧,现在看来不值一哂。
抛开部分行文的拖沓,经典也算实至名归。即便以现在的认知通读, (www.fwsir.com)也仍有不逊于看好莱坞大片的酣畅淋漓感。查尔斯顿、费城、多 尔马恩岛的三场集中战斗把故事分为三段,每一段都让人叹服作者想象力之波澜 壮阔,唯一的遗憾是我不太懂国际象棋,否则品味多尔马恩岛对战的精妙感大概 要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历时八年写就的80余万字巨著,最初竟源自丹· 西蒙斯的一个短小的梦境。书中很多语焉不详的一笔带过,如威利、尼娜、梅勒 妮等的出身、梅勒妮听到的童声低语等,也隐约印证了梦境迷幻之处。我本人并 不害怕现实的恐怖,但是对无法解释的现象却容易害怕,在读到梅勒妮和迷瞳部 分时,是有做过噩梦的,彼时惊醒之余心悸犹存,被类似梅勒妮的傀儡双手扼颈 的感觉仍特别真实,大约是这个情节印证了我潜意识里的一点心魔。
有人吐槽中文译名,觉得不如直译的《腐尸为飨》或者《腐肉解饥》 之类的切题,但我却认为这个意译很棒。
魔鬼到底是什么?可以套入很多指代含义。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读此书,大可以把它看成一部拟人的故事 ——精神吸血鬼不过是我们意念的心魔,要杀死魔鬼,就要先杀死心中的恐惧。
没有什么比独立不屈的意志更强大。
就像序言中说到的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 很可能已经遇到了一个"精神吸血鬼"他们用了念控力 扭曲我们的意志,吸食我们的灵魂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杀死心中的恐惧 用独立不屈的意志战胜他们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 都由我们自己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