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政官体系

构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

构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 摘要:基于以大学生为受众群体的背景,对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网络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标定 位,提出了构建方法,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增强 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和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
网络传播体系;
构建 网络传播体系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化、多媒体以及数字化 等技术构建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播途径多样性、 传播模式复合性、传播速度即时性、传播内容丰富性等特点, 即时通信、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均是其主要渠道 和手段[1]。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网民数量的不 断增加,以及手机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网络化传播已成为 主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灌输式教育等为主,在 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大学生为 受众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构建进行 了探讨。

一、目标定位 一是学生喜欢。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主动了解大学生 追捧的事物和热点,打开局限的视野,全面提升个人知识层 面。善于总结大学生的流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加个性化、 幽默化,更易被学生接受。对社会热点进行权威点评,引导 学生的思考方向。二是学生接受。在构建网络传播体系时, 应树立正确的意识,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以全新角度解读,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关系。三是引领学 生。在构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过程中,以个性化、 幽默的表达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获得 学生的认可之后,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结合网络传播 体系,及时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帮助他们正确 看待世界变化和人生变化,树立正确的应对心态。

二、体系构建 在构建以大学生为受众的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 过程中,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实施。

(一)网络传播体系前端:着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网络 传播矩阵建设 以“矩阵模式”为网络传播体系构建的使用法则,简单 来说,就是指将品牌微博、微信等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引导学生微博、粉丝团微博、活动博客等。微信、微博等平 台获得官方认证,获得平台的技术支持,不断提高传播思想 政治教育理念的公信力,努力打造新的宣传平台[2]。结合 微博、博客、微信等自媒体的不同作用、不同主体,构建起 网络化微信、微博等集群。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主管部门应 对官方组织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统一备案和管 理。在构建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矩阵中,不同平台发挥的作用 存在差异,发布信息内容可呈现更加丰富的形式,但各个平 台所发布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共性[3]。1.学校要闻 在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矩阵中,官方组织可充分 发挥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宣传功能,及时发布校内各种要闻。

同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实现共同传播和相互链接。

例如,微博上字数相对有限,但其具有即时性,可快速吸引 关注者的目光,引导其了解学校动态,并可通过链接学校管 网或者微信进行详细阅读,能够增进信息发布者与关注者之 间的接触,有助于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象。

2.补充信息 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可采取多样化操作模式,并且能够迅 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实时 性。例如,福建农林大学在开展“千村观察”活动过程中, 学生在深入到乡村之后,通过镜头对自己家乡或者所到之处 进行拍摄,再将其直接传递给学校团委,团委通过展览等方 式进行展示,起到宣传本次实践活动的效果,也通过不同地 方风貌照片吸引更多人的关注[4]。

3.转发 大学生在关注学校微博、微信等平台时,经常会进行信 息的转发,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宣传成本,也有利于 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

4.个性化内容 信息网络传播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微信、微博等平台其 功能有所不同,故可通过网络传播体系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可进行真诚提醒、温情问候、失物招领等服务,还可及 时传播校园重大事件、活动等消息。

5.与粉丝互动 在推出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应抱着开 放的心态,认真听取粉丝意见,及时做出相应回复。在回复 中,可针对典型问题进行选择性转发回复,也可针对粉丝的 提问做出相应回复。

6.使用效果评估 定期对网络传播体系各个公众平台的情况进行反馈,对 网络传播体系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有效总结网络传播体 系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策略,更好发挥网 络传播体系的作用[5]。

(二)微信体系后台:注重舆情监�y平台建设 1.架构全方位微信预警机制 2.形成高校特色的微信研判机制 当高校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系发展到一定的时期, 可在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高校官方组织、学生民间组织等微 信中,提出一批在校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微信号。这些微信 号应当具有较多的粉丝数量、信息流量较大、传播内容获得 共同认可等特点。基于此,一是微信管理部门可通过运用这 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微信号,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 进行信息的隐性传播。二是学校微信管理部门可更加侧重于 对这些微信号群体动向的关注,以便全面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通过运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信平台,构建 起特色微信研判机制,可更好促进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体 系的完善[7-8]。

3.搭建完善的微信反馈机制 从校外购入专门网络监测软件,实现对大学生微信信息 浏览和来源分析,并以此实现对大学生微信信息的归档、收 集和分类,提高微信监测管理中各种信息的监测。充分发挥 微信预警、研判机制的作用,通过微信平台对各方面信息进 行收集整理,做出相应反馈。针对负面反馈,分析其存在的 主要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针对正面 反馈,对其可用经验进行挖掘。对微信信息反馈平台进行构 建,并及时对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以便能够调整微信平台 的管理策略和方案,提高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网络的价值 [9-10]。

三、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其优越性逐渐受到了各个领域的 关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加强大学 生思政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构建,旨在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信 息的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湛霞英.网络传播与思政教育创新[J].新闻战线, 2015(6):24-25. [2]徐道立.网络传播文化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探讨[J].新闻战线,2015(10):117-118. [3]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 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5):67-68. [4]刘慧.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D].赣 州: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 [5]陈莉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 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79-81. [6]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07(4):69-70. [7]颜学兰.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8]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 求实,2008(2):85-88. [9]丁蓓蕾.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96-198. [10]肖岁利.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的新 路径[J].商洛学院学报,2010,24(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