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锻炼 怎样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锻炼

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锻炼 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锻炼范文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作为基础教育 的小学教育,就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 将来打下基础.如何发挥数学课堂这一“主渠道”作用.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曼德认 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

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 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 才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 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 教学中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平行四 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而是让全体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小组交流、合作 探究,学生兴趣盎然,结果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底X 邻边:另一种是:底×高.这一探究结果,使课堂气氛顿时 活跃.充分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了让学生亲身体验, 动手突践获取成功的目的。

二、激励质疑。保护创新意识巴甫洛夫说过:“怀疑, 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阅读自学、交流评价中质疑,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 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释疑。从而在质疑、释疑中保护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 千克.照这样计算。磨200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时。

大部分学生列出2000+(250+5),我便对学生说:“谁还有不 同的算法?”学生思考一会后,有个学生大胆质疑:“为什 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 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紧接着,有学生提出可 以先求200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 5x(200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 时,再求磨200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2000.真是:一 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竞相绽放。

三、重视训练,拓展思维空间 在不断地学习中进行比较鉴别,领悟解题思路,通过一 系列方式进行尝试。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空间,诱发他们 各种各样带有创造性的设想.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进行大胆的思考与探索.以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 师可将现成的题目改组、放大、缩小、添加、重叠和颠倒. 这种改变体现了思维的活跃性.往往会带来发现和创造.例 如:半夜12点正在下雨。96小时后是否会出太阳?这个问题 通常来讲不仅对于一般人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即使是搞气 象工作的人也难于作出肯定的回答(指按天气预报的方式). 我让学生变换一下思考方式,引导得出:“会不会出太阳不仅与天气的晴雨有关,还与昼夜有关.若是黑夜.则一定不 出太阳.”从该题可知现在是半夜12点.再过96小时就是再 过4昼夜.即又是一个半夜12点.分析到了“点子”上,问 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 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推导梯形面 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旋转平 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 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 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 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对此,教师 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我们 在课堂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 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变一变”等创造技法的 尝试.引导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寻求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 识发现创新.例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程.我让学生运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再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动手活动,找出平行四边形 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中动手拼折,以求 “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激 励质疑、重视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能为学生提 供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新.长期下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定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