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舞蹈教育建设与发展论文(共2篇)
浅析中小学舞蹈教育建设与发展论文(共2篇) 第1篇:浅析“中小学舞蹈教育模式与发展”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小学舞蹈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型,形成了当前 “职业化舞蹈教育”和“业余舞蹈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分 析两种模式中的相同性、相异性,探讨当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中小学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 是国家教育部门与舞蹈界人士特别关注及亟待解决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舞蹈教育的侧重点集中于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的趋势中,致使学 习舞蹈的“门槛”越来越高,使得舞蹈艺术一直被视为小众群体的艺术。但是随着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形成了当前 “职业化舞蹈教育”和“业余舞蹈教育”两种模式,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 些新的问题。
一、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以审美为核心,与中小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由于舞蹈学科的特殊性,它与其他科学类、人文类学科有着本质的差 异,要求学生要真正用心去感受,而不同的人群对舞蹈艺术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共 鸣。中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情感为主要表达目 的的舞蹈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若给予正确方法的指导 与鉴赏教学,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于舞蹈所透出的人文精神层面有着共鸣性 的感悟与理解。
(二)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意志品质 首先,好的艺术作品中,“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题,通过直观的表 现及艺术的创作,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对其道德意识的培养形成具有积极的作 用。其次,对于从小有舞蹈训练经历的学生而言,能够表现出超于同龄人的坚强 意志品质。由于舞蹈训练本身是一门较为残酷与艰辛的艺术,在完成这些艺术训 练的过程中,意志品质的坚强无疑是得到了锻炼的,有助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有 勇于直面困难、接受挑战的内心承受能力与品格。
二、当下常见的两种中小学舞蹈教育模式(一)“精英式”舞蹈教育 20世纪80年代音乐家的呼吁使音乐、美术得以恢复,而舞蹈直到90 年代素质教育提出后才正式提到日程上来。[1]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供国 民普通教育使用的舞蹈课程教材时,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依托苏联舞蹈教育理 念而形成的专业化舞蹈教材成为了主流,一直影响着现代人对于舞蹈教育的一种 评判标准。
在大多数舞蹈教育机构中,普遍采取的是这种职业化舞蹈教育,也称 作“精英式”舞蹈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运用职业演员的训练方法与要求进行培养, 使孩子在这种长期教育模式下完成和掌握舞蹈中的各种高难动作或技术。由于职 业教育的专业性,它表现在对受教育主体于各方面的苛刻要求,包括:身材比例、 相貌、韧带软度、关节开度与一些超常人的开度,这种教育模式为专业艺术院校 输送了大量舞蹈幼苗,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舞蹈专业人才,舞蹈教育慢慢成了少 数孩子的“专科教育”。
(二)“业余”舞蹈教育 之所以在业余上打上了双引号,是因为社会认知层面普遍会把业余舞 蹈教育这一概念错悟成“不正规、低级”的代名词,认为舞蹈教育就应该是一项技 术教育,而忽视了舞蹈的艺术性。基于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它综合了音乐、文学、 戏剧、美术等艺术特点,成为素质教育中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观察和模仿、即兴 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作与求新、综合与融化的能力[2]的有效手段。本文提 到的业余舞蹈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另一种教育模式,并非带有褒贬含义。长时 间以来,中国舞蹈教育界的关注点聚焦在如何培养舞蹈人才的教育模式上,渐渐 地,一些舞蹈专家和学者忽略了非职业舞蹈教育这块待垦之地。学生家长与一些 社会上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师观念上形成了片面、残缺的认知,使绝大多数学生未 能享受到舞蹈教育的快乐。由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吕艺生教授负责 的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旨在研 究有别于传统舞蹈教育下的新型舞蹈教育模式,开创国民教育中针对学生素质教 育培养,透过舞蹈达到美育的目的。它的教学特点,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转换 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强调自由性,不拘泥于专业舞蹈整齐划一的呈现,体 现出“人人皆可舞蹈”的教育观念,这一做法率先在北京、河北、河南、福建等地 实施,并迅速向全国延伸,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三、对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舞蹈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全面发展。既要 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还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 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大力倡导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 少儿舞蹈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仍囿于精英式舞蹈教育模式的桎梏, 导致少儿舞蹈课程迟迟未能进入学校普通教育课程序列中去。欧美以及大多数发 达国家的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中,早就出现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 而我国的少儿舞蹈教育较之发展缓慢,审美教育迫切需要推广和普及。
(二)教育模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精英式”舞蹈教育模式对于训练孩子肢体的控制能力、软开度、协调 性、技能技巧方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对于即将从事舞蹈艺术职业道路的中小学 生来说,无疑是不二法门,但我们从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美育这个层面来看,这种 模式在功能性上是“不健全”的。“业余”舞蹈教育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专业舞蹈教育 对素质教育的开发,是近年来所推出的新理念,但其无论在实践或理论论证中还 是一项持续性的研究,尚未成熟。而中小学阶段尚处舞蹈教育的入门时期,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随年龄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怎样在各个阶段运用 恰当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地将两种模式中的优长发挥到极致,既达到 舞蹈美育的目的,又能体现舞蹈艺术对肢体训练的功能。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以及在实现转 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愈来愈生动有力的显示出来,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艺术教育开 辟了广阔的前景。
笔者认为,不论是舞蹈的精英教育模式还是业余教育模式都 应该以激发学生创造力、表现力、感受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和形象思维 能力为指导方向,综合两种教育模式,并阶段性地分析孩子的学情,关注和总结 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行为、动作等特征,既要遵照艺术知识由浅入深的 传授方法,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来设计内容,才能更好得实现舞蹈教育的社会价 值。
作者:林扬帆 胡海 来源: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第2篇:舞蹈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科建设 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专业特长与个性发展愈加重 视。对热爱舞蹈的同学来说,他们有了发挥自己特长,充分享受美好校园时光的 条件。然而,大多数喜爱舞蹈的同学只能看着少数“有舞蹈天分”的学生跳,自己 因没有受过正规的舞蹈教育难以进入传统节目表演或者娱乐活动当中,只会心中 形成隔阂,暗自灰心自叹不如。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方面,舞蹈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修养,另一方面,舞蹈教育与美术、 音乐教育等其他学科具有互相促进发展的关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舞蹈不仅能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情绪,还能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中小学生的 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展现人文素质 大多数情况下,中小学开办舞蹈课堂,并不是旨在培育舞蹈家,而是 旨在美育,培育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及欣赏能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为一 门人体形态动作的艺术,舞蹈是按照已给定的旋律,通过内心的感知用动作来实 现艺术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极富渲染力,从而升华自身的情感,塑造正确的 世界观。
(二)强健身体,建设正确的心理环境 由于中小学生身体发育阶段,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阶段,而舞蹈能够促 进骨骼的血液供给和代谢,以使骨骼获得较多的营养,从而有效的刺激骨骼生长。
舞蹈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的生理活动、帮助身体各个部分成长、实 现身体和心理共同健康的发展的目的。通过舞蹈活动,中小学生的协调性等身体 素养都能得到一定的增强,因此,中小学生能协调的运用自己的身体,灵活的运 用自己的身体以及变换自己的动作形态来控制外界对身体的伤害。其次,舞蹈能 够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舞蹈能使人全身心投入,让大脑皮层进行休息,抒 发内心丰富的感受,从而减轻精神烦闷和缓解身体劳累,改善心理状态。根据拉 方丹的实验,对抑郁、焦虑的患者来说有氧运动可以起到治疗和调节的作用。长 期大量的做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缓解压力,情绪放松,拥有更健康的心理,例如古 典舞、芭蕾舞甚至民族舞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舞蹈活动还能对注意力不集中, 胆小,自卑等等不良习惯进行改正,让中小学生在舞蹈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克服自我的心理问题,实现人格的不断发展。
(三)提高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因 此也被称为基础教育。在这一时期,中小学生的身体、能力、思想尚未定型。有 一定的变化和发展,生理、心理、思维、语言上都在逐渐成熟,所以非常适合开 展舞蹈教育,促使中小学生在身体方面形成优美的体态和气质;在内在心理方面 形成自信大方的性格,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出较强的凝聚力和领导力,提 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优良品质。
二、中小学舞蹈教学可行性表现 1.对中小学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多数中小学学生对舞蹈学习很感兴趣, 并且愿意接受舞蹈教学。
2.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中小学硬件与软件设备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奠定了舞蹈教学基础。
3.现阶段高等教育逐渐完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培养了一批批专门 的舞蹈教学人才,增加了师资力量。
4.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艺术的热爱也逐渐增加,校外培训机构快 速发展,为舞蹈教学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动力。
三、舞蹈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借鉴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完善中小学舞蹈学科建设 目前,美国是舞蹈教育体制较为发达的国家,将舞蹈教育放到了很重 要的位置。美国于1994年制定出版了一套“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将舞蹈教育 设置为一门必修课,在小学、中学、大学中都有设置,将舞蹈教育分为启蒙阶段、 教育阶段和成熟阶段三部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修满五年的舞蹈课程,不仅要求 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空间节奏,还要求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原理。
美国的舞蹈教育以一种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让学生在无压力的 情况下快乐的学习舞蹈。
(二)加强舞蹈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舞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还需要深入掌握心理学、教 育学、生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只有综合了解这些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与改 进,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舞蹈教学的功能。
(三)加大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舞蹈教育教材 由于小学舞蹈教育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所面临的困境,对于一些中小 学没有舞蹈教室的困境局面,我认为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情况进 行舞蹈教育,还可以和别的学校或单位一起采用“资源共享”,或者和外面的舞蹈 艺术中心采用资源合作的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年龄、水平的舞蹈教学教材, 开发系统、科学与可行的教材对于充实舞蹈教学理论系统具有关键的作用,为舞 蹈教育的普及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发展飞速的当今社会,舞蹈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国民 教育本体价值方向回归,所以在中小学中开展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现实 意义。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带给每个人艺术体验和精神享受,在人们繁忙的 生活中给予人们心灵的安息,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加大中小学舞 蹈教育课程模式设置与硬件设施建设及教师师资配置,全面推广中小学舞蹈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夏诣超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