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一、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师资教育模式 在教师教育实施过程中,培养模式是关键,一直受到关 注,因为它会影响到教师教育的质量。美国近年来采取了一 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延长教师教育年限,提高初任教师 学历;二是建立各种标准体系,保证教师教育有序进行。如 综合大学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起点定位在本科及本科以上 层次。在培养过程中,前两年主要实施通识教育,后两年根 据主修或副修的学科,集中学习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课程。
“美国在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的模式已成熟,全美3000多所 高校,有1300多所设立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进行教师培养工 作。”这种培养模式好处明显,既可以为师范生提供更具宽 度和深度的知识基础,使培养职能得以拓展与丰富,在经费、 设备及就业前景上也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又可以为教师个体 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日本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促 进其个性终身发展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不仅培训方式灵活多 样,而且设置了专门教师进修机构即“教师研究生院”。开 设理论和实践融合课程,该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构 成;
授课教师既要懂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实践指导经验。大学 如果设置“教师研究生院”,不仅有合作学校,而且要能开 展“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教师听课、 备课、上课全过程被记录并保存是“课例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要求新任教师参加每年2个月或者每周2天的校内培训 和每年1个月或者每周1天的校外培训讲座和各类培训课程。
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韩国规定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和在职进修,尤其强化教师工作后的岗位研修学习,实施不 同类型的岗位培训,这主要是通过培训机构和培训形式的不 同而反映出来。所谓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是指韩国的教师 岗位进修机构不同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韩国主要是综合教 育进修院、初等教育进修院、中等教育进修院、市/道教育 进修院、远程教育进修院、特殊教育进修院等。除了有上述 培训内容外还有不同类型的培训形式。目前,韩国中小学教 师在职培训分为三类:一是资格培训,满足评职和自身提升 需要;
二是一般性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生辅导员、 管理工作等;
三是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计划开展的特别培训。
德国也有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其做法 相对较为严谨务实,一般分为基础通识教育、技能专业教育 和岗位研修在职教育三个阶段。首先,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 主要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 育理论知识。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 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 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 时的25%。其次,技能学习阶段,一般安排5~8周。按规定, 在教育见习的初级阶段听教师讲课是重要见习内容,主要是 围绕课堂,重点学习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师是怎样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的。但这还仅仅是了解教学,并不能 走上讲坛。师范生只有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际锻炼,积累了 一些经验,满足了一定的要求后才可以考虑是否要走进教师 生涯的初次考试。最后,岗位研修阶段,在这一阶段,“使 教师了解教育科学与专业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
扩充教师 有关教育工作的心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使教师重 新认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在德国, 政府和各种教育团体经常举办这种在职教育”。此外,还可 以把接受培训的教师带到学校以外进行学习。只要符合国家 的要求,教师既可以在岗位自修,也可以走出去接受培训,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学习的成绩都可以作为晋升职级的依据。
法国小学教师实行综合培养,培养周期为两学年。第一学年 在校学习550课时,并有6周的实习,实习是小学教师职前培 养的重要内容。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主要有 法语、数学、科学、历史、体育、艺术和各科教学法。法国 教师培训学院培养中学教师,报考的条件和入学后的待遇与 小学一样。同时法国还在大学阶段设置一系列的奖励项目吸 引一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以此来加强和保证教师队伍 建设。通过开设学科课程,让教师不仅了解认可学科,强化 教师的职业指导,而且还要进行见习和初步实习。“法国为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情况,将教学实习系统化和制度 化,即通过观察实习,帮助新教师身临其境,为即将开始的 教师教育建立一种感性基础;
通过资深教师陪同实习,让新教师进一步认识教育系统内部的连续性和补充性;
通过责任 实习,让新教师尝试独立展开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 (二)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 在教师教育的构成中,课程是核心要素,不仅会直接影 响教师教育的质量,还能间接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美国首 先规定了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对于小学教师教育来说,文 理知识、教育理论基本知识及各种教学方法是主要课程;
对 中学教师来说,重点培养教师的善于思考、有合作意识、创 新能力及适当的教学方法,成为学者型教师。目前已经形成 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位一体” 的教学内容。文理课程在美国受到重视,因为该课程是通识 课程,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该掌握。接下来的学科专业课程是 和教师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学科和专业相对应的知识内容。教 育专业课程是为已经和将来准备从事教育事业者安排的专 业技能课程,对教师很重要。从内容上看,美国教师教育的 通识教育课程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学科类的课程,还有 领域类的课程,而这两种课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有交叉。
“教育专业课程具体涵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课程,主要涉 及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过程 等;
教学法,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教育实习是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一部 分,近年来有延长的趋势,大概安排15周左右。为了方便中 小学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培养机构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相关的课程,甚至有学位课程供教师们选择。而一旦 通过学习学位课程获得了相应的学位,就可以不需要再参加 考试而得到教师资格证书。实践环节在日本的教师教育实施 过程中被看得非常重要,成为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动 向。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教师教育课程 的实践取向,日本教育大学协会最近提出了以“教育实践体 验”和“教育现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样板课程”, 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对于现行的课程进行改 革。第一,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日本小学初中的课程分为 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三个领域,高中分为各学科、特别 活动两个领域。为适应中小学教学需要,学校设计了丰富多 彩的课程内容,概括起来有八大类,一是有关教育的本质及 目标的课程,如教育原理等;
二是有关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 教育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等;
三是有关青少年健康生活方 面的课程,如生活指导论等;
四是有关教育方法及技术的课 程,如教育工具学等;
五是有关学科课程与教法的课程;
六 是有关教育基础类的课程,如教育史等;
七是有关教育实践 研究的实习课程;
八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所设置的选 修课程。第二,不断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随着日本《部分 修改教职员许可法》等政策、条例的颁布,加大了教育专业 课程的比重。第三,凸显教学内容重点。对幼儿小学生来说,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授方法和技巧为主,过于高深的理论知 识对他们难以接受,而这些专业和理论性强的知识则体现在高年级的课程里。同时还开设了属于“综合演习”类的课程, 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英国的教师教育师资主要在大学的师 资培养课程中进行,分为4年制的“教育学士”培养课程和 (3+1)“教育硕士”培养课程两种形式,其中,教育类课 程和教育实习占有相当比例,并规定教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 必须与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相对应,在培养从事初等教育的职 前教师课程中,必须开设与小学教育相关的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组织、备课等专业科目课程,强化中小 学校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及其教法的学习。课程设置强 化实践性,鼓励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学实践现场进行教育教 学见习、实习及开展研究等。德国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 被称为本科,从学习内容上来说,学生在预备校学习的主要 课程是与小学未来要开设的课程相联系的,其中包括宗教、 历史等文科,德语、外语等语言学科,数学、自然等理科和 绘画、音乐等艺术科。在师范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开始涵盖 有关教育学及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如教育学、教学 实践、学校教学实习等。中学教师的培养方式与小学教师培 养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成为中学教师,就需要完 成高级文法中学的学习,取得文法中学毕业证书,然后取得 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完成第一级学位的学习方可报名参加口 试、笔试及教学实践考试。
(三)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环节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需要向外国借鉴和学习的。日本的经验比较成熟,一是在 开始设计教师教育课程时就特别重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 性取向。二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以及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实践学分;
重视教师能力以及人品的综 合考察。三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实 践基地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加强高校教师与中小学的联系。
四是做好科学有价值的考核,“内容上不仅评价学生的学科 专业知识,还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创新等方 面的能力进行评价;
方法上不仅采用考试的办法,还采取观 察、座谈、测评等灵活的评价方法;
结果是既有数量上的严 格评判,又有文字上的定性描述”。德国教育实习简单易行, 把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联邦政府把各 州教师实习期限统定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只 有经过了一年的实习锻炼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教学经验之后 才会被允许做一个准授课教师。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 方可着手准备参加一次国家考试。因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 践知识,所以这次国家考试的范围足够广泛,大致涵盖有“面 对评委和考试委员会,上两节公开课;
在4小时内,当场撰 写一篇有关教育理论的文章;
参加包括主修专业、辅修专业 以及政治法则的3次口头考试。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就成为 正式教师,同时成为国家正式公务员”。法国在教师教育师 资队伍的建设上,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习、 见习环节。将教学实习系统化和制度化,更多地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现场。“法国教师教育改革计划将教师培训过程 延长为三年,前两年让学生专心致力于硕士学业与教师资格 考试并参加短期实习。”这样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能给刚 刚走进教师队伍的新教师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足 够的时间走进学校课堂实习,多进行交流,从而为将来的教 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 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规划、统筹设计尤为重 要,其中,质量是其根本。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有效的设 计和规划是一个国家教师教育品牌特色的集中体现。近年来, 发达国家都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把教师教育作为教 育改革的重点,其通行的做法主要在以下两点。一是层次上 移。目前,“美国的中小学教师超过90%是由设在综合性大 学里的教育学院进行培养的”。随着向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 的转轨,教师培养上的学术性与专业性又从分离走向融合, 过去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低层次的中师结构已经消失,承 担培养中小学教师任务的机构规格越来越高,从而促使对教 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法国向来看中教师在整 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注重教师的品牌效应,为了实现这样 一个期待,法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比如延长中小学教师 培养的时间,现在也达到了4年,并和一般普通大学生享有 同等的教育年限。按照培养层次上移的做法,日本近年来也 把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交给了大学,既可以开设研究生课程又可以保证培养的质量,并委托一些著名大学设置了一批 高层次的研究性的课程,目的在于上移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 次和水平,这样将有利于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岗位研修。二是 质量提升。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基础课 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强调重视文理知识的渗透与融合, 目的是打造教师高水平专业化的综合素质。美国一直关注课 程改革,并试图以此来改革和影响教师教育。为实现文理渗 透,美国采取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等办法,通过开设“文理 核心课程”像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健康教育和体育类 等课程,占总课时的40%,并凸显普通教育课程内容;
日本 在大学培养教师的原则下,学艺大学、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部 或学艺学部成为教师养成机构,而原有的培训机构开设的这 类普通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是37.7%。“一些新型教育 大学也开设有文科、理科、体育科、艺能科、实业科等课程, 呈现出大文科、大理科的发展趋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 际从教能力,是各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又一个问题,因而, 教育实习的长度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在增加,所占总课时的比 例也都在增加。现在俄罗斯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增加课程门类、 改进课程教法、强化教育实践等方法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教 育理论课程。英国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院、校本教师 培训机构等则开设了多种类型的课程,其中,“教育类课程 所占比例为25%。在增加教育类课程比例的同时,也延长了 教育实习时间。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变原来把教育实习放在最后的做法,将实习时间延长为486课时,占两 年培训总课时的25.7%,并扩展学科专业课程内容,致力从 师执教素质培养。”日本加大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重,据统 计,“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所属的教育学院的课程中教育类 课程占15%,而选修科目占有更大的比例,专业学科的学分 数占总量的50%以上”。三是改善素质。发达国家普遍认为,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升教育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要提高中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美国积极办好教育专业、把优秀学生 吸纳到教育专业中来,减少本科数量,增加硕士和博士教师 的比例;
建立教学评估和奖励优秀教师制度。英国则是一方 面提高师范生的选拔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和修改教师的 管理办法,试图提升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吸引优秀毕业 生加入教师队伍,让教师职业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具有战 斗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四是 强化制度。当前,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世界范围内已 趋于一体化,并且重点已转移到在职岗位研修和提高上,其 做法一是依法保证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法国规定小 学教师每6年脱产进修12周,教师终生进修接受培训;
俄罗 斯规定在职教师每5年参加一次进修,建立和完善专门的教 师进修机构,并举办各种继续教育活动。”二是把在职岗位 进修和教师个人的前途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国具体做法有所 不同,比如,在德国要想取得校长或督学等高级的任用资格 就必须通过在职岗位学习。日本为了激发教师岗位进修的积极性,有意将教师每个人岗位进修的成效和教师的职务晋级 挂起钩来;
还有干脆采取直接加薪的办法鼓励教师进修。政 府这些务实的做法受到许多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充分肯定。
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国 教师教育的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发达 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宏观上,教师教育 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实现从“行政定向、封闭运行” 转向动态多元的开放模式的转变。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 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和编写“实 践取向”的应用性课程。教师教育应“重心后移”,把教师 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新体制。
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 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并形成“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
(一)创新多元化教师教育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1.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从占领基础教 育师资培养高地的角度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引领教师教 育改革与发展,从“精英化”和“个性化”两个维度,精心 培养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教师。
2.优秀教师培养模式优秀教师培养模式以普通师范生 为培养对象,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资 格考试暂行办法》,科学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的课程 体系,突出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一 专多能”的复合型优秀教师。
3.未来教师培养模式未来教师培养模式以非师范生为 培养对象,借助区域高校教学联盟等共享平台,为有修读教 师教育课程意愿的联盟内高校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提供修 读机会,考核合格认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 学位,并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训。
(二)构建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1.构建“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突出实践取向,将教师教育课程渗透到大学四年教育过程中, 形成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对接的教师教育课程 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 +实践技能课程”。
2.建设“实践取向”的案例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精 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内容进课程,精选优秀中小 学教学案例进课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启动“师范生职业 技能培养系列课程”和“教师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发一 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3.开发“共享开放”的网络课程积极借鉴MOOCs和微课 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研发和建设教师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相 应的多媒体资源库、名师教学案例库、课堂教学素材库等。
(三)实施技能化教师教育实习,强化教育实践1.构建“四习结合”的教育实践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构建“演习、见习、实习、研习” 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将训练与实践活动贯穿师范生培养 的全过程,调整教育实践方式,延长师范生教育实践周期。
2.构建“四位一体”教育实习、见习模式构建高校学术 引领、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教研部门专业支撑、中小学积极 参与的“四位一体”教学实习模式,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 区,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实习方案,进一步完善“多学科混合 编队”的教育实习方式。
3.构建“基本+特色”的职业技能模式强化基本技能, 打造特色技能,改革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培养训练方案, 全力培养和训练师范生的“教师口语、板书板画、课件制作、 说课、讲课”等教学基本技能,同时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制度,分阶段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师范生将不允许参加教育 实习。
(四)建设实践型教师教育师资,优化教师队伍 1.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形 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团队。实施教 师教育队伍成长发展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 进修,建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全面提升 教师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完善分类管理的教师考核办法建立和推广职前培养 教师到中小学教学实践制度,以此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设立教师教育类教师职称评聘系列,其教学、科 研考核指标单列。把承担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 育见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纳入考核内容。
3.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构建由中小学幼儿园名 师、教研员、基础教育专家组成的“三位一体”兼职教师队 伍。依托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合作培养机制。
建立特级教师与校长专家库,实行基础教育特聘教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