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教学改革问题方法实践对策探讨论文(共6篇)】 教学改革论文

营养与健康教学改革问题方法实践对策探讨论文(共6篇)

营养与健康教学改革问题方法实践对策探讨论文(共6篇) 第1篇:营养与健康养殖是保证养殖产品健康安全的前提 编者按:动物的营养与健康是环保养殖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养殖 中要使用既具有营养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饲料,从源头上确保动物的健康生 长;
另一方面,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用药物不可避免,如何降低药物残留是不 容回避的问题。市场上饲料种类繁多,要实现健康营养养殖,该如何选择饲料、 如何改进饲养方法、如何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等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养殖户。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 营养与健康养殖研究专家韦启鹏。欢迎读者关注。

记者:韦所长,全社会都很关心营养与健康养殖的问题。关于这个问 题,是不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饲料,另一方面是药物。可以这么 分吗? 韦启鹏:饲料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实现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的 关键环节,其他如品种来源、养殖方式、疫苗的投入与使用等,也是实现健康养 殖、确保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配方原料应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全面, 以便提高畜禽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因消化吸收不完全而造成 的环境污染。药物作为保健或者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使用,可以起到促进动物生 长和保健的作用,但必须根据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使用农业部允许使用的兽药, 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合理应用。养殖户在选择使用兽药时,应根据自身生产 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药品经销商的单方推荐而盲目滥用。2014年,新闻媒体曝光 某地区自来水药物超标事件,就与当前畜禽养殖业过度使用兽药有一定关系。为 实现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饲料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添加,宜选择安 全的中草药或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替代品作为生长促进剂和保健品。此外适宜的养 殖方式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畜禽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减少 药物使用的目的。如蛋鸭的笼养与网上养殖技术,通过提供良好的设施,改变养 殖方式,鸭蛋的洁净度和品质均可大大提高,不仅可以延长蛋品的保存时间和货 架期,还可减少鸭蛋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记者: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饲料选购和搭配是不是有特别要注意的地 方?韦启鹏: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应选择有生产许可证、在工商局注册登 记、有良好管理制度、有良好信誉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养殖户可以通过 同行之间交流、现场考察、使用效果观察等渠道确定选购对象。确定饲料生产厂 家后,还要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向饲料生产企 业反馈信息,以便选择种畜禽专用料或商品畜禽不同阶段用料。现在饲料种类分 得很细,比如:蛋用禽和肉用禽使用的饲料不同;
同样是蛋鸡产蛋期饲料,地方 鸡与国外引进品种鸡,由于营养需求不一致,饲料营养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有针 对性地进行选择。另外,有些养殖户总觉得如果自己生产饲料,产品质量应该比 较放心,而且成本低廉。事实上,集团化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集中采购,他们可 以充分掌握市场原料波动信息,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原料质量可控,可以 充分保证饲料质量,而且这类饲料生产企业,产品相对专一,不会因为更换饲料 品种产生药物交叉污染。因此,养殖企业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生产加工饲料,最好 直接采购优势企业的产品。

记者:要实现健康养殖,在场地建设和饲养方法上有什么特殊要求 吗? 韦启鹏:要实现健康养殖,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与交通干线保持适 当距离,距主干道不少于2000米、县乡和村道不少于500~1000米;
应远离居民 点不少于1000米,与其他畜禽场的距离不少于3000~5000米的地方。用于建畜禽 养殖场的场地,地形应开阔整齐,占地面积适宜;
地势要高燥、平坦、背风向阳、 有缓坡;
水源要求充足,水质好,便于取用和卫生防护,易于净化和消毒;
距城 市至少30公里以上;
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
周围最好有便于生 产污水排放和粪肥处理的种植基地;
有时还需要结合地方规划的禁养区或限养区 考虑,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

在饲养方法上,尽量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以及养殖规模、栏舍布 局设计、设施化程度,不同区域、品种、养殖阶段、粪污处里、土地粪肥利用等 因素综合考虑。饲养方法要根据品种来源选择,引进品种宜采用集约化养殖方式, 如圈养、网床养殖、笼养等;
国内地方品种因抗逆性强,可根据当前人们对所谓 “野生”产品的需求,采用野外放养、林下养殖、水面养殖等多种形式饲养;
国内 地方品种经驯化和提供适宜的养殖设施,也可实行集约化生产,如蛋鸭笼养及网 床养殖。但是从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控角度来看,传统养殖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疫病 控制,一定要养成定点投放饵料、确保畜禽群能够及时归巢、确保防疫措施的实 施。记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预防是最大的问题,免疫又是 其中的重中之重。请问:疫苗分哪几种?免疫接种又分哪几类? 韦启鹏:免疫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疫苗接种动物后可产 生主动免疫,尤其是病毒性疫病,通过应用疫苗免疫的方法使动物获得针对某种 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以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兽用疫苗的种类包括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生物技术疫苗、多价苗与联苗。

灭活疫苗由于所用佐剂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铝盐胶体佐剂(氢氧化铝 胶、明矾等)灭活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佐剂灭活苗,其优点是安全性好、运 输保存方便,但也有剂量大、免疫期短、需多次接种等缺陷。弱毒疫苗是指应用 毒力减弱或无毒力的,对被接种动物不致病、不发生剧烈的不良反应,并具有良 好的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其优点是剂量小、免疫期长、产生抗体 快,缺点是稳定性差。生物技术疫苗的特点是安全、产生免疫力强、免疫期长。

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种。预防接种是根据养殖场周 边疾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结合抗体水平监测而采取的一种主动免疫预防疫病的方 法,通常养殖企业会结合企业自身的防疫与管理措施,合理使用疫苗免疫;
紧急 接种是指养殖企业所在地区突然暴发某种流行性疾病,或者因企业自身免疫措施 不当、部分畜禽漏免可能导致的某种流行病失败而采取的预防接种措施。

记者:疫苗的储存与运输要注意什么? 韦启鹏: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保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会影响疫 苗的质量、降低疫苗的效力,甚至失效。为了保障疫苗的质量,不论疫苗的生产、 经营单位,还是使用单位,均应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避免在某个环节管理不到 位使疫苗质量发生变化。储存设备可根据疫苗最适宜温度和数量设置自动调节温 度的冷冻库、冷藏库、活动冷藏库、冰柜、液氮罐、冰箱等,严格按规定温度储 存,避免光线照射,防潮;
保存疫苗的地方应放置温度计,定时观察记录温度是 否适宜;
疫苗保存期间,应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或反复冻结、溶解;
疫苗运输过程 中,根据疫苗数量多少,选用冷藏设备,尽量采用最快的运输方法,缩短运输时 间,并要采取防震、减压措施,防止包装瓶破损。

记者:免疫接种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适用的对象及注意事项又是 什么?韦启鹏:免疫接种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 饮水免疫法、刺种法、滴鼻、点眼法、气雾免疫法。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因动物 种类不同而不同,马、牛等动物皮下注射时,一律采用颈侧部位,猪在耳根后方, 家禽在颈部或大腿内侧,羊在股内侧、肘后及耳根,兔在耳后或股内侧。注射时 一手拇指、食指捏取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倾斜快速刺入缓缓注射,拔针后最好 能够以药棉揉擦。羊痘弱毒苗采用尾根或尾下皮内注射,注射时须对注射部位稍 作消毒,拇指、食指捏取皮肤成皱褶进针。牲畜肌肉注射,一般在臀部或颈部, 家禽多采用胸部肌肉注射。饮水免疫时,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 如氯、锌、铜、铁等离子。此外,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有消毒剂和洗涤 剂等化学物质残留,饮水的器皿可用瓷器和无毒塑料容器,饮水免疫前后应控制 家禽饮水和避免使用其他药物。饮水免疫前,应提前停止供水3~5小时,使家禽 在使用饮水免疫前有一定的口渴感,确保家禽在半小时内将疫苗稀释液饮完。刺 种,在翅下无毛处避开血管,用刺种针蘸取疫苗刺种1~2下。滴鼻、点眼,可用 注射器或乳头滴管滴1~2滴疫苗液至鼻或眼内。气雾免疫,要避免用气雾发生器 将稀释疫苗喷射,只要保证每个角落喷洒到位即可。

记者:在采访中我经常听到养殖户谈到免疫失败的问题。请您介绍一 下出现免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韦启鹏: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疫苗因素、免疫抑制性疾 病的存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中毒、应激、药物的不合理添加、遗传因素的影 响等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因素可能是疫苗的生产技术不稳定,毒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稳;

疫苗生产、流通、储存及使用不符合要求或者剂量使用不合理、接种途径不当;

疫苗毒株型与当地流行疫病的血清型不匹配;
盲目联合使用疫苗引起剧烈的注射 反应,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降低疫苗效价。有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影响免疫抗体的有效产生。畜禽体内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碳 水化合物等缺乏,也会影响免疫效果。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被动物摄入体内, 可抑制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机能。动物处在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断喙、接种、去势、断乳、饥饿等应激情况, 也可导致免疫效果下降。动物免疫期间添加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也会抑制机 体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影响免疫效果。不同品种、不同个体因其遗传因 素的影响,对疫苗产生应答的时间、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个体对病原具有先天 性免疫缺陷,也会导致免疫失败。记者:使用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韦启鹏: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在免疫前要注意动物是否处于健 康状态,或者是否存在母源抗体、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最好能够进行抗体检测。

免疫过程中还应仔细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此外,还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建立严 格的消毒制度、检疫和疫病监测制度;
加强饲料质量管理、减小应激等。免疫接 种注射用具要洗净、煮沸、消毒;
饮水免疫水中不应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卤素 等;
接种前,要认真阅读瓶签及说明书,严格对照使用;
注射病毒性疫苗前后各 4天内不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
两种病毒性疫苗接种应间隔7~10天,以免 产生相互干扰;
病毒性活苗和灭活苗同时使用时,应分别肌注;
注射活菌前后7 天内不要使用抗生素,两种细菌性活苗同时使用时,应分别肌注;
正在潜伏期的 畜禽接种弱毒疫苗后,可能会激发疫情,甚至引起畜禽发病死亡;
妊娠母畜尽可 能不要接种弱毒疫苗,特别是病毒性活苗,避免经胎盘传播,造成后代带毒。稀 释后的疫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不能过夜,否则废弃。给畜禽群体进行免疫 预防时,尽可能使用单一疫苗,少用二联疫苗或多联苗。

记者:很多人都知道免疫接种不当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如何才能更 好地预防免疫接种出现意外呢?一旦出现意外又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韦启鹏:为了规避免疫失败的风险,除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和疫病监测 外,还需要经常性采取养殖场病料提交市级以上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或者高校、科 研院所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毒血清型种类,便于合理选择适宜疫苗。免疫失败 后,如果怀疑是高致病性疾病或者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须及时向 当地畜牧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采取针对性措施。其他疾病在确诊前后,应采取加 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药物控制等措施处里,如需要紧急接种,应在专 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本刊记者绿洲) 第2篇:大学开设营养与健康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与方法探讨 通识教育理念源于19世纪的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以外 的基础教育课程[1]。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高校逐渐开始学习借鉴发达 国家的教学理念,为大学生提供通识教育课程,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 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生活常识。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通过营养知识的学习、树立 正确的营养健康态度是形成良好饮食生活行为习惯的前提,也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基础,有调查显示[2]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问题颇多,在高校开展营养 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我国大学生尤其 是非医学专业类学生,在所就读专业的4-5年学习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 业课均不会涉及营养学。如果没有营养学通识课程提供知识,很多学生的饮食生 活行为会出现盲区。当前,营养教育在各高校中尚未完全进入课堂,只是针对个 别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且教学方式单一,营养教育效果结论不一,学生的不良 饮食行为较为普遍。本研究拟通过调查选择通识课程《营养与健康》的大学生选 课的原因和途径、课程模式设置以及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学生之 间的差异,探讨通识课程开设营养学的必要性与课程改革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完 善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使其通过获得营养学知识、改变 态度,进而改善膳食行为,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郑州大学2012-2015年间选修通识教育课《营养与健康》的本科 生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二)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并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选课原因和途径、对课程学习安排建议和网络使用情况。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开课前对选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发放问卷前,向调查对象 解释说明调查目的、问卷的填写要求等,并现场收回,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建 立数据库,采用双人独立双录入。

(三)统计方法 将获取的问卷信息数据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不同性 别、不同专业学生的选课原因以及课程模式选项进行χ2检验;
对于不同性别学生 网络使用情况用Mann-WhitheyU检验;
不同专业学生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H检 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340份,收回问卷1205份,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499 人,女生621人,85份未填写性别。不计算性别缺失项问卷,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分别是44.6%和55.4%;
理工类505人,人文社科类480人,医学类129人,91份未 填写专业,不考虑专业项缺失的问卷,三大类专业学生的比例分别是45.3%、 43.1%和11.6%。

(二)选课原因和获得课程信息的途径 选课原因的人群分布:57.4%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或喜欢”,27.4%的学 生是因为关注“健康”,7.1%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本校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 必需修满6学分的通识课程),6.8%的学生是由于感兴趣的课程已满而“别无选择”, 1.3%的学生为其他原因。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选课原因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

χ2检验显示,仅因为“增加学分”而选课项,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外 (P0.01),其他选课原因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不同专业类学生由于对课 程内容感“兴趣或喜欢”而选课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为:医学类人文社科类理工 类;
为了“健康”和“增加学分”而选课的学生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理工类人 文社科类和理工类医学类,医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生之间选课原因无显著差异。

选课前获得课程信息的途径人群分布为:91.7%的学生通过浏览教务 处网页,4.1%的学生来自学长推荐,1.2%的学生来自老师推荐,3.0%的学生来 自其他方式。

(三)课程模式设置 对于32学时的课程安排,15.0%的学生认为课时“太多”,81.6%的学生 认为“适中”,3.4%的学生认为“太少”;
关于理想的授课形式:25.4%的学生选择“理 论课”,51.5%的学生希望是“实践课”,19.7%的学生喜欢以“网络教学”形式,3.4% 的学生选择其他教学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52.4%的学生选择“开放式考核”、27.2% 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分别有16.3%和4.1%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 和“其他”方式。

经χ2检验显示,对“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选择有明显性别差异 (P0.05),男生倾向于理论课而女生倾向于实践课(见表3)。

“考核方式”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
“授课形式”的选择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分布有差异(P0.05)。人文类学生更愿意接受实践课, 理工类学生更倾向于接受网络教学,而医学类学生更愿意接受综合式教学,详见 表4、5。

(四)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80.5%的学生每天上网,18.0%的学生每周至少上网一次, 1.0%的学生每月上网1-3次,仅有0.5%的学生学期期间不上网;
如果课件上传到 网上,25.5%的学生会经常浏览,37.9%的学生会每周浏览,29.8%的学生期末考 试前会浏览,6.8%的学生表示不会浏览。

Mann-WhitheyU检验未发现学生的网络使用有性别差异。

Kruskal-WallisH检验显示,对于网络课件浏览选项,人文社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学 生之间的分布无差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明显较此两专业学生浏览课件的频次少, 详见表5。

三、讨论 (一)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调查显示,84.7%的学生选课动机是由于“兴趣和喜欢”或关注“健康”, 体现了学生们对营养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表明通识课程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 很有必要。91.7%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网页获取课程信息,而通过其他方式得 知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说明教务处网页是学生选课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另一方 面也提示,通识课“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宣传途径单一,有待改进,随着互联网+ 的模式推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形式向学生提供通识教育课程信息。传统 的课堂教学形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尝试将授课形式由传统的课堂理 论授课改为网课+课堂教学,或全部网课形式,并向学生提供实用、易学的网络 视频教学内容,弥补实践环节缺乏的不足。本次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每天 上网,超过90%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浏览课件,与周小伟[3]等的研究相似,说明 当前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很普遍,网络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必 要性。81.6%的学生对于32课时长度的安排觉得适中,与李素珍[4]的研究相似, 说明学时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考核方式方面学生主要选择“开放式考核”, 其次为“开卷考试”,体现了淡化分数概念,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考评形式是学生 的渴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拓宽知识层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二)网络学习方式探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教学方式逐渐兴起,但实际付诸行动的 学校以及开设的课程有限。该教学方式可以快速的将教学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许艺凡[5]等人曾在对大学生饮食干预的研究中加以应用,王旋[6]等在《营养与 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相 比其他专业,理工类专业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较高,选择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和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不低,提示可以通过网络加强理工类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 传播。

四、结论 将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融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且 其形式和内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借助于互联网教学方式可更快更广地向大学生 传播营养学知识。

作者:王玲 第3篇: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 2004年以来我院开设了“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与健康”两 门与大学生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全校公选课,向本科学生普及营养与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树立健康合理饮食的理念,以达到营养均衡、保障大学 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学期选课人数爆满,多达 30个专业的学生选修这类课程。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围绕构建有效的公选课课 堂,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因素入手,积极开展公选课 教学改革,完成“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精品课程建设”和“微量元素与健康优秀课 程建设”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公选课教学体系,提高了公选课的 教学质量,并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奖。

一、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公选课开设的意义。公选课是拓展基础、沟通文理、强化素质、培 养通识的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2]。开设公选课 有利于学生打通原有的专业和学科分界,广泛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认识和掌握 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3]。2.营养与健康公选课开设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智 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 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 会的发展,合理的营养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物质保障和健康生活的基础[4]。研 究表明,许多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了解甚少[5],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不 合理的生活方式,对营养问题重视不够,亟待加强该领域的学习[6]。

3.公选课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首先是教师资源有限,缺乏能开设公 选课的优秀教师,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7]。其次学生选课具 有一定的盲目性,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混学分,教师宽松“给学分”的现象 较为普遍。一般的公选课教学过程是上课记笔记,考核时或开卷或闭卷或只写一 篇文章、一份调查报告,但最后公选课成了学分制的装饰[7]。部分学生选而不 读、不读而选,心目中产生了公选课“学分好混”的错觉。再次是难以选定合适的 教材。公选课时效性强,内容更新较快,学时少,有些公选课授课内容根据社会 或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教 材[8]。某些公选课缺少音像资料、幻灯片,影响了开课的效果。此外,缺乏对 学生选课的引导和轻松多样的教学模式也是制约公选课教学质量的问题之一[9]。

由此可见,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模式单一等是公选课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选课教学理念。为改善公选课教学效果,首 先从学生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和 创造性。根据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 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到公选课的教学中,实现公选课教学从 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转移。

2.编写、出版与学生水平相近、具有时代感的教材。针对大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习惯不科学和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编写了由同 济大学出版的《微量元素与营养保健》一书[10]作为本课程的配套教材。该书知 识面广,内容深入浅出,既注重微量元素的化学分析和毒理学原理,又结合临床、 老年、妇幼保健的实际运用,有助于引导理、工、文、法、医等不同专业学生全 面了解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如何选择食物,如何搭配饮食,如何 科学膳食,从而提高其营养膳食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