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化意识形态结构的解构与重建-----以二元双向转化路径模式猜想为视角
试论教化意识形态结构的解构与重建-----以二元双向转化 路径模式猜想为视角 教化意识形态与其变体的二元关系错综复杂,本文以此 二元双向转化路径模式猜想为视角从而探讨了教化意识形 态解构与重建的问题。摘 要:
教化意识形态;
社会功能学派;
解构重建;
二元转化路 径 一、感性认识层面下的教化意识形态及其变体 Ideology(意识形态)由德崔希伯爵创造出来用以界定 观念的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在社会现 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带有教化民众同意主权者意愿 并服从统治者政治权力以及稳定政治秩序的教派思想并使 其实现组织制度化就可以称其为教化意识形态即宗教意识 形态。教化意识形态产生之初与其变体即迷信行为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随着教化意识形态诸方面的日臻完善便最终脱 离其变体的窠臼,那么认清宗教与迷信的本质就是明晰了教 化意识形态与其变体的二元关系。宗教由最初的多神教演变 成一神教,进而最终剥离迷信的茧衣。宗教所宣扬的世界观 蕴含在其终极理论成果的教义之中从而得以世代传承。除此 之外,宗教是符合道义的,受神制约的世俗人在神意的指示 中不断接近善德,因而宗教会把世俗者神圣化;
然而假托神 意以骗取他人利益的迷信却是一种不合道义的鄙俗手段,因而迷信使圣洁者世俗化。最后,宗教的精神内核与外部骨架 是教义以及一系列日臻完善的组织和制度;
然而迷信却既无 严格的教义支撑,又无规范的制度保障。迷信活动的无组织 性、分散性、个别性、粗俗性必然使其沦为一种落后愚昧的 活动方式,也必然导致与宗教的彻底分野。总之,宗教拥有 一整套完整信念、严格教义、规范组织和较为完善的制度, 关注彼岸世界的超脱,以非功利的态度回应现世世界;
然而 迷信则是无精神内核,无组织保证,化人性为神性,假托神 意满足个人欲望的功利性手段。
二、理性认识层面下的教化意识形态 感性认识需要通过理性认识的过滤和论证才能逐步 升华而接近真理,那么探讨宗教本质就是明晰教化意识形态 概念的重要基础。目前“学术界有三种最有影响的研究宗教 本质的方法,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 学,三是宗教社会学”其中社会功能学派主张的宗教社会学 重在探讨宗教本身对社会生活的功能。杜尔凯姆认为宗教之 所以神秘是因为其源于社会需要“神明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而无非是被改造和被象征地表现出来的社会”社会功能学派 使宗教本质趋于泛化,把但凡与宗教相类似的非宗教现象皆 看成准宗教或世俗宗教,把世俗社会与宗教世界看成是一体 两面且相辅相成的,宗教世界就是世俗世界,反之亦然。概 念的泛化使神圣的宗教世界变得现实化,神的世界披上了世 俗的外衣;
世俗的世界由于教化而获得灵魂,人之物有了神之灵。因此,社会功能学派对于宗教本质的界定是把玄之又 玄的天国拉回人间,企图创造现世理想国,然而谁是现世理 想国的造物主呢?这并非上帝。基督教所宣扬的造物主作为 万灵之父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为人类带去和平就必受膜拜。
那么世俗理想国之造物主也理应受崇拜。世俗社会中可以如 此作为的便只有或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掌握权力的主权者 了。社会功能学派所谓的世俗宗教就是主权者创造出来的宗 教,教义就是主权者意志,信徒也必然是对其虔诚信奉的教 徒。这并不是纯粹宗教学意义上的宗教本身,因为当宗教与 权力揉杂而无暇顾及彼岸世界时,宗教已不是神的事务,而 是人的事务,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事务,由此宗教便质变为 教化意识形态。倘若主权者的权力被剥夺或其主动让予他人, 那么由统治者所创建的教化意识形态都将一并让渡给新主 权者,那么原来的教化意识形态就有可能因被废而沦为迷信, 反之亦然。据社会功能学派的观点可推论出教化意识形态是 可能向其变体即迷信行为转化的;
迷信行为也会依循打破— 重建—确立—稳固的衍化路径而质变即成为新政权庇护下 的新教化意识形态。由此,社会功能学派对宗教本质的探讨 就蕴含着教化意识形态的雏形并为此提供继续生长的温床。
三、“二元”双向转化路径模式猜想 据社会功能学派所主张的宗教来源于社会需要,即社会 需要会自然的反射到宗教中去的观点,那么世俗宗教就是意 识形态化了的宗教而并非宗教本身,也就是所谓的教化意识形态。由此为理论出发点来进行教化意识形态与其变体迷信 行为的二元双向转化路径模式猜想,从而以此为视角透视教 化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建路径。猜想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某 国;
国内政权风雨飘摇;
国民受压迫至深;
国内以夺取政权 为目的的起义连连;
信仰缺失。我们假设该国起义者利用迷 信活动结众反抗旧政权。在政治动乱下极其渴望和平与自我 保存的民众倾向于依靠信仰来求得抚慰,可是该国近乎没有 宗教和信仰,所以处于慌乱中的民众极易受迷信的蛊惑。迷 信便成为革命者推翻旧政权的强大手段,也是信仰缺失的该 国民众的救心丸。由于起义者群众基础广泛,颠翻旧政权建 立新统治将会是必然结果。当起义者的地位随着政权的转移 而合法化时,革命之初的迷信便被新掌权者不断丰富,使其 传播方式多样化,关切问题纵深化,集会更有组织性纪律性, 除此之外,还要用文字记载集成篇章和书籍,还要有人在固 定的地点和时间宣讲。迷信活动就随着政权的合法化而逐渐 强大最终蜕变成新生的教化意识形态从而实现迷信质变为 意识形态化宗教即教化意识形态的单项转化。这就是第一假 设中的第一种理论模式猜想。倘若我们再假设该国具有作为 其信仰支撑力量的宗教,如果第一猜想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并 可同时触发,转化是否仍有发生的可能性呢?其实,转化也 还是可以发生的。当起义者的政权随着权力的转移而合法化 时,旧政权下的旧教化意识形态就有两种可能性命运,第一 种是当旧政权的性质与其政权依赖下的宗教相生相息,那么新政权一定会利用各种手段使其逐渐弱小并最终将其吞噬 掉;
第二种是旧教化意识形态对新政权有极大的包容性且不 危及新政权,主权者会允许其继续生存。新旧宗教同时存立 于该国,由此该国就会出现多教鼎立的情况。统治者会出于 维护政权的慎虑而必然对除国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产生不信 任心理,继而国教的日益壮大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昔日宗 教在受到新政权的冲击中难逃苟且偷生的悲惨命运。然而, 这却是一种必然。这就是第二假设中的第二种理论模式猜想。
总之,使这两种猜想成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二元双向转化路 径的前提条件即第一,有合法政权和与之相抗争并以夺权为 目的的非法政权且国内陷入政治动乱和战争状态(国内政治 环境)第二,新政权取得合法地位(新旧政权更替成功)第 三,借助迷信手段成功夺权的新主权者确立新教化意识形态 且对旧政权维护下的宗教打压或任其自生自灭(新政权保护 行为)。只要这三个条件成熟,教化意识形态于其变体是可 以完成双向转换的。关于此二元双向转化的路径模式猜想可 以通过以下示意图更为清晰的表现出来:
双向转化路径模式猜想图示:
注:虚线表示第一种假设情况下的宗教和信仰缺失。
此二元双向转化路径模式只是理论上单纯猜想,假设尚 非完善。以后将对此猜想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以及更严谨的论 证,从而更加成熟的论证教化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建问题。参考文献:
[1]吕大吉:《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 其逻辑结构》理论与探索[J]1998年,第2期。
[2]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1972 年重印版,转 引自吕大吉:《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 其逻辑结构》理论与探索[J]1998年,第2期。
[3]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古代宗教与基督教》[M]北 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4]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M]1972年重印本。
[5]威廉·施米特:《比较宗教史》[M]萧师毅等译,辅 仁书局,1948年版。
[6]李晓晨,孙炳芳:《睁开智慧的双眼——科学与迷 信的激烈交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赖永海:《宗教学概论》(修订版)[M]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8]何光泸:《言有尽》[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
[9]江柸盛等:《宗教价值与公共领域:公共宗教的中 西文化对话》[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陈荣富:《文化的演进——宗教礼仪研究》[M]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A.N.怀特海著,周邦宪译:《宗教的形成——符号 的意义及效果》[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