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浅谈数学文化

浅谈数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浅谈数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 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 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 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 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 展。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 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 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笔者尝试着把数学实验引入课 堂,下面就谈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反思和收获。

一、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 在初一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 体积相等的红、黑两瓶墨水,先取一滴黑墨水放入红墨水瓶 中,搅匀滴入了黑墨水的红墨水后,又取出与第一次同样多 的红墨水(实际已经有黑墨水混入)放入黑墨水瓶中。问这 样操作后,红墨水瓶中的黑墨水多还是黑墨水瓶中的红墨水多?(给出四个选项:(A)红墨水瓶中的黑墨水多;
(B) 黑墨水瓶中的红墨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 各抒己见,(A)(B)(C)(D)各种答案都有,而且谁也 说服不了谁。此时,我提议我们能否自己动手试一试?大部 分学生不同意,原因是很难测量混合后的液体。我再次提 问:能否找到一种替代的方法,既使实验结果不失真,又容 易操作?马上有同学提议用“沙子和盐”来替代“红、黑墨 水”;
马上又有同学改进了实验器材:“还是用围棋的棋子, 黑白两色,而且很容易数清楚。”这种方法得到了全班同学 的一致同意,但是在教室里没有围棋棋子,于是我提议用白 色和红色粉笔头来替代围棋子,同学们觉得这个方法最好, 于是马上请上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开始动手,实验进行的比较 顺利,两次实验后发现结论都为(C)。而后,有学生提出 疑问:液体容易搅匀,而固体不容易搅匀,这样是否会影响 实验的结论?于是我们对“是否搅匀”又展开了多次实验, 结果发现结论还是不变。此时已经有学生得出结论,并说明 原因:实验前后的各个盒子里的粉笔头总量不变,白粉笔盒 中少的粉笔头数就等于实验后这个盒子里的红色粉笔头数, 即结论为(C)。

在这节课上,除了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外,主要给学生 树立了一个意识:从身边事物中寻找实验器材,去解决数学 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整个初中数学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用数学实验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 识 在教育理论上,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一般为大容量、高 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很多教师对数学实验持“能 省则省”的态度,主要在担心数学实验花时较多,怕影响其 教学的进度与质量。事实上,适当的数学实验不仅能提高数 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几何体时碰到一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立方 体,如截去一部分,那么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我就让 学生动手买了番薯,让他们做成一个立方体,然后让他们随 意截,因为他们的截的方法不同,所以答案也就多种多样了。

有的说是7个,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有的说是10个,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切一切,确实得到了正确地答案。这样使 学生既对物体有了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在探究中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群体创新意识,使学生在 知识方面相互补充,能力方面相互提高,方法方面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三、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型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构建数学模型,即如何 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的条件限制加工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进而选择适当的正确的数学方法来求解。

如我在《多边形》一节课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探索题:小 蚂蚁皮皮要在餐桌上完成一次特殊的散步。他设想的特殊散 步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1)从某一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10厘米或20厘米后, 立即向左转,然后再沿直线前进10厘米或20厘米后,立即向 左转,如此继续前进,最终回到出发点A。

(2)每次向左转的角度都是相同的。

(3)散步路线的总长度是1米。

请画出蚂蚁皮皮可以选择的3种不同的散步路线图,并 标明长度和角度。

学生在思考片刻后,考虑到两种情况:①如果每次走 20厘米,左转72度,共左转五次,则可得边长为20厘米的正 五边形;
②如果每次走10厘米,左转36度,共左转十次,可 得边长为10厘米的正十边形。肯定了以上的结论后,我追 问:如果每次走的长度不一定相同,有几种不同的方案?有 学生提出:10厘米长度的走x次,20厘米长度走y次,则可建 立方程10x+20y=100,并求正整数解,而(x+y)为多变形的 边数。学生经过计算可得,走的长度可能为(2次10厘米,4 次20厘米)(4次10厘米,3次20厘米)(6次10厘米,2次20 厘米)(8次10厘米,1次20厘米),即可能是边数分别为六、 七、八、九的多边形,经过实际画图,发现在边长为20厘米 正六边形的基础上,使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缩短为10厘米也满足要求;
同样,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八边形的基础上使平 行的一组对边长度扩大为20厘米也符合要求。大部分学生认 为以上已经是全部答案,但我又提示:五边形的对角线共有 几条,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了这样的提示,思考后得出蚂蚁 走正五角星(依次连接正五边形不相邻的点所得图形)的路 线符合,即每次走20厘米,左转144度,共五次;
随后不等 我提示,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去画其它几种多边形的对角线, 寻找新的方案…… 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严格的推量和证明。而实 验和测量总存在误差,因而实验决不能代替逻辑证明,但是 逻辑证明的方法可以由实验发现。数学实验只能提出一些猜 想或假设,演绎能力的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以及逻辑 证明程序和方法的学习,还需通过实验以外的课堂教学进行。

这是一种新的求实精神,因而它更多的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 矫正,至少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因此我们开展初中数学实 验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数学实验活动才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必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