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升本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论文(共2篇)
高校专升本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论文(共2篇) 第1篇: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特征探析 一、引言 在实现从专升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 身缺乏本科办学理念的积淀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般都模仿教研型高校、 研究型高校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设置,这就使得新建本科 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明晰、培养目标定 位和规格趋同,所培养的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新建本科 院校在经过建校初期的规模迅速扩张后,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逐步将发展的 重心转向内涵的提升上,意识到自身的办学定位不应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 而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工商管理人 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
管理现代化事业,管理者必须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 结构体系。
(一)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 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 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评价体系。
首先,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 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 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
其次,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 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 间。
(二)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的优化,从宏观上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进行综合评估,确 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本专 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学科和课程支持,整合、精选、凝练课程内容;
课程类群的 优化,在充分考虑专业的关联性、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可充分利用性、学生的基 本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对所有课 程进行关联分类,明确课程类群所要完成的功能及其在课程子系统中的定位;
课 程子系统的优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优化后的课程类群,移动并配置到各 课程系统中;
将通识教育类课程类群集成为通识教育课程子系统,将专业基础类 课程类群集成为专业基础课程子系统等。此外,在专业课程子系统中设立一定学 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同时,在专业选修课程子系统的模 块中设置能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类群,从而使课程更加科学实用。
(三)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构建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 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 识,又要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 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
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 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 力结构。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探析 不同类型的人才所具有的素质特征是不相同的,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 人才的素质应具备与众不同的、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特征。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学科 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特征,如管理才能、团队精神、创新观念、反应能力、 敬业精神、身体状况、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
(一)体现工商管理特色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能力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技 术、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工作,实践性很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 度日益加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要求工商管 理人才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专业性质的特殊性, 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其职业道德、 社会公益心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与创新质疑精神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期间培养 其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举办工商管理教育的高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不平衡,师资力量、招生和择业的范围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学校应有自 己的办学特色。地方高校可突出其行业或地区的特色,侧重培养区域经济或行业 性应用型人才。在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基础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倡导 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高 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各有所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对不同人才规格和特色的选择性要求。
(二)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素质 经济全球化,管理人员遇到的难题会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也会越来 越多。
首先,管理人员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其产品和服务, 推广普及新技术。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功能复杂,消费者不可能 具备足够的百科知识来识别自己的需求,从而难于购买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 障碍,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其次,管理人员向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同行和社会学习。管理人员 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顾客及其他伙伴学习,发现自己不足,吸取 好的经验方法,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
再次,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化背景也不同。因此,没有勤奋好学 的态度是不行的。一要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如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 销、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力求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博古通今、中外融汇;
另外,要加强外语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必须有适应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技能,不仅需要较高的外语 水平,而且要有通过网络进行经营管理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跨国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迎来了数不清 的大大小小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之中,经营管理 人员要观察市场、把握机遇,要分析需求,战胜挑战,固然离不开市场调研和细 分,离不开产品开发和定价,离不开分销渠道的设计和促销组合的运用等,但最 重要的则是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并对经营管理实践作出适时的开拓和创新。因 为只有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和在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的开拓和创新才能为目标 市场提供独具个性化的服务,在优质高效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经营,才能赢得服 务,也唯有不停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才能维持消费者的忠诚。
第2篇:
高校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初探 1.引言 工商管理教育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渐渐顺应了改革开放 的前进步伐,并且为各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管理型人才,一时间,各高校的工商 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成为热门专业,生源火热。
此次的研究课题是基于目前市场竞争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管理 人才特别是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变化以及结合目前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特征提 出的,强调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重点就是要加强管理实践实验教 学。
据相关调查显示:管理类毕业生很难完全满足技术部门管理岗位的要 求,企业更喜欢有理工背景、逻辑思维强的毕业生,而在国外的很多商学院几乎 很少有从本科生阶段开始培养的。于是我国人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 面,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招不 到合适的管理人才。这是因为管理是一种服从于业务的体系与方法。只有当企业 把业务做大以后才谈得上管理,只有对业务充分理解与认知后才能真正管理。
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变化,有一部分高校启动对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招 生、教学试点改革,停止招收管理专业本科生,转为从学校新升大三的工科、理 科专业中,选拔适合管理岗位的学生,上海交大就是一个先例。而更多的高校选择开展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科与实践相结合,培养 那些基于市场导向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管理、企业战略、 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 具有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进行再学习的能力应用型、复合型、创 新型专门人才"。
2.市场对管理类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管理教育报告课题组在2000年9月所做的调查显示,54%的 企业需要全面型管理人才,而需要专才型和技术型管理人才的企业分别为35%和 10%,对其他类型人才有需求的企业为1%。
企业在招聘管理专业的学生时候,更加关注个人是否能够有自主获取 知识的能力、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沟通能力,是否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等。应用本科院校是培养与锻造学生能力的重要 场所,要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技能培训与系统的理论传授相结合,以适应企 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技能要求。
2.1目前管理类本科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 2.1.1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够 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涉及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供应链、生 产、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等,但是一方面学习这些课程老师一般 采取宽口径教学,他们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并不深入, 只是浅层次的学习和理解,这就造成学生培养专业性不强,面宽而不专;
另一方 面学生学习这些可能依然大多依靠教师授课,很少接触到利用一些实验教学设备 配合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管理流程和实质,而且对于最重要的获得实习实战经验的 实习阶段也被许多高校采取短期实习的方式解决了,这种实习常常流于形式,学 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适应工作。
2.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受到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 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是涉猎的专业知识面广,但专业纵深程度不 够。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像工科类学生那样专业性强(别的专业不容易替代), 常常受到其他跨专求职者的冲击,使得本专业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 异常激烈,所以相比较只学习了管理专业知识的毕业生而言,他们会更倾向于有理工类专业知识技能的毕业生。所以很多时候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面对本专业 同学的竞争,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
2.2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 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 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泛而不专" 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 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脱离工作实际,这 些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 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
较为重视教给 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 不够重视。
但是在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管理岗位人才往往要求很具体,如 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然而,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中,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 全面一直是专业培养强调的重点,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最终反映到毕 业生就业问题上,突出的就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 脱节,就业竞争力不强。
2.2.2忽视对外部环境变化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 变化的反应速度,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 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 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 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 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2.2.3缺乏对管理领域最新研究理论发展和对信息技术的关注 管理领域是一门人的艺术,也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经典经济 学理论的教学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管理领域最新的发展事态以及所带来 的管理工艺和流程的改革,只有结合当下的实际配合管理理论教学,学生才能学 到并应用到实处,但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对于这点还非常的不重视。
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发展态势由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 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 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 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 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3.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 3.1有利于有效地消化吸收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种软科学,相对于其他理工类专业更加注重 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管理类实践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对管理相关理论的深化和补 充,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再结合实 验教学使得学生们通过切实感受试验中现实商业模拟情景或者实际方法的操作 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工商管理教育由单纯的理 论知识灌输教育向注重实践深化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 时有必要借助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 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