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探究 摘 要:要使中小学美术真正成为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 途径,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程度积极设计教学 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他们自我发现,自 我创造,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 性、以及实现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上。因此,我认为在中 小学美术开发式教学的尝试和探讨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 注和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法因素,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美的活动。
充分利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学法因素,为学生提供思 维的起点,优化思维的过程,沟通知识与技法的联系,促进 求异思维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富有灵性,教师要 在明确学科教材定位的基础上,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 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利用各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沟通联系的 方式将知识渗透和转换,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新知和思考。这 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知觉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 学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前教师必须制定好教学目标,编制好 教学程序,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巧妙设问、鼓励质疑,将 教学的命题宽大化,让学生不断拓宽命题的思路,并能根据 体验,将自己喜欢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命题内容,采用讲故事、听音乐、看图像等方法进行想象添画、优化编排、文字配画、诗词配画 等不同主题和不同篇幅的综合训练。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 生创作美术习作的生活理念,强化以发展学生为主目标,做 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开放式的方式。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的氛围中,消除了想象创新的心里顾虑,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并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审 美体验。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合作,彼此交流,不断拓展学生 的创新思维,丰富同学们的创新想象,让每个孩子都觉得集 体的智慧胜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诚合作的好 品德。教师要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孩子们用 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就要从观察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和 平凡的事,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丰富和积累视觉形象创作出与 众不同的,充满个性化的作品来。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 第一册《我的新朋友》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并根据写生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开放的氛围中采用动与静、帮与扶、导与学等教学手段来 具体实施人物的观察和写生。为了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 力就要让孩子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美的事物,通过自 己的亲身体验,让视听感觉丰富起来,在耳濡目染中进入美 的世界。教学时教师首先教给学生以人物写生时的观察要点 和写生步骤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脸型、发型、 等面貌特征和服饰特点时,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 体的反复观察。在细节的表达或表现上上尤其强调学生对人物特征、表情和性格上的把握。接着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 择伙伴进行组合式的观察写生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仔 细观察到对方同学。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人物写生活动的教学 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又增进了 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美好情感,使教与学情景交融、相得 益彰。
二、不断强化知识技能的基础训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领悟美的真谛。
儿童画的美是由儿童身心特征和儿童独特的审美情绪 所决定的,一幅好的儿童画是儿童自我情感在绘画上的自由 表达。而要想表达就必须先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 的合理运用。可以说儿童的创造想象必须和绘画的基本技巧 紧密结合,才能使“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单纯启 发学生领悟和鼓励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等是永远不够的,还 必须教给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学生也只有在掌握和动用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以及引导他们如何灵活的画面组合,以提高美的表现能力 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变成自己 心中的世界,并能用线条和色彩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灵活 多变地表现出来的。开放式教学就是要让课堂具有宽松、自 由、和谐的氛围。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更 多的创造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已拥有自由的选择、 探索和领悟的权利。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善于引导和合理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和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才能让他们自由地将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 挥。儿童画的艺术美要求我们的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僵化”走向“灵活”。走出美术教学的误区才能走进儿 童心灵深处的美好世界。美术老师要理解儿童画的“创造” 就必须首先理解儿童世界天真活泼、自由浪漫和奇思妙想的 “无拘无束”,这才是儿童画既可爱又可贵的美妙境界。让 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标新立异、好中 求新、优中求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出更多的 与众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来。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论》中所说:“要让每一个孩子生活 在美的世界里,使他没有美就不能够生活,使世界的美能够 创造出他自身的美”。如在教学中学美术第三册《校园里的 花》这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实验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观 察了解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及各种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体验一下徒手画用线条来描绘各种植物的乐趣,拿起画笔示 范是最让学生喜欢的。学生看到老师的示范可以从中学习到 教师的作画全过程,更学习到教师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 物的技巧。随后学生有时专注于写生、有时与同学间交流对 比花的不同画法、不时流露出喜悦的表情,教师从中进行巡 视与个别指导,并加以肯定,有好的作品还向其他学生予以 示范,特别是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积极而又效的引导。在 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徒手画各种植物已跃然纸上。虽然有的学的作业歪歪扭扭、比例失调,但学生们还是有了自我成功 的体验。与此同时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时,要使美术的课 堂教学要有延伸性。给学生的自我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必 须关注学生美术习作的创作形式和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以往 单一的评价作品的标准,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每一个孩子的 个性化表达。切莫用成人化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作品。
三、合理运用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积极开阔学生眼界, 激发美的灵感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儿童用颜色、形状、形象 思维的”。因此运用和借助直观性的电教手段会更容易巩固 地学习 一切。客观事物的形、色、声多种剌激同时作用于 幼儿的视觉、听觉、器官可以引发儿童极大的注意力和学习 兴趣。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求知欲强, 尤其在直观思维方面十分活跃。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花草树木 已满足不了他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多媒体的运用给 他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祖国各地的奇由秀水和风光物 大象一块块磁石吸引着他们好奇的双眼,合理地运用电教化 手段,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符合儿童身心的特点,是一种 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的有效教育形式。更为重要的是 开放式教学对教师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课件要求。巧妙 合理的教学构思,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又细致地分解和 归纳,使教与学之间更加合理。所观察到的事物有了从“点 ” 到“线”的深刻认识,最终形成对所观察事物“面”的认识。电教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有 身临其境的感动,可以像认识自已周围事物一样去认识平时 无法想象的画面,感受平时感受不到的事物。合理运用直观 生动的电教手段是实现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和创新性的培 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效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 美术第一册《鱼儿游游》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电教化的教学 手段,将海底神奇的美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当老师把色彩 斑斓的鱼类世界进行切换、捕捉、特写、定格时学生就会被 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此时教师要用语言的引导孩子们认真 观察,贝壳、珊湖、水草……等每一处细节,并用简笔画的 方式将鱼的不同造型特点用各种图形概括出来,渐渐地神秘 而多彩的海底世界在学生的眼前一览无遗。学生有了造型的 基础就有了尝试学习的冲动。此时学生的绘画兴趣被极大地 调动了起来。此时是学生作画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在在亲切 自然的音乐声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令人愉快的事。学生 在轻快浪漫、其乐融融的情境之中完成了对整个画面的描绘 想象和理解就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思维的“点”、“线”与 “面” 的沟通和连接。展示环节中孩子们不仅描给出了各种千奇百 怪的海洋鱼类生物,而且让个性化的想象和丰富“童趣”充 满了创新的意味。
四、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鉴赏能力,充分发挥美育功能, 体验美的追求。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将形象传递给眼睛,用心去感 受形象和领悟形象的真正含义。在审美教学中要提高自身的 绘画能力 , 必须学会欣赏美。这不仅因为欣赏可以开拓限 界、扩展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境界,而且它对于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将小学美术欣赏 中的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也能从中理解 和感受美术作品的 审美价值。提高审美水平,准确表达个 体对美的感受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联系生活,逐步形成 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以形成个性化的艺术品味,从而最终 认识和爱惜人类由文化生活,对所接触的环境、生活作出感 性和理性化的思考和回应,在与生活的全面接触中了解美术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提高欣赏能力。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创新性的培养就必须坚持 把教育放在首位,把国际主义、爱国自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优 秀文化传统以及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欣赏的主要内容。坚持 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着眼,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的 规律,重视儿童兴趣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以体现 全面发 展的客观要求;
坚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 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自立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坚持创造性是思维的发散 性和开放性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要给于学生较 多的审美选择以及思考、分辩、观察的机会;
坚持富有趣味 性的师生双向交流式的开放性探讨,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人性化审美方式,完成审美情感的升华。如在教学人教版小 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最受尊敬的人》时,导入环节教师首先 启发学生回忆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以及电视节目中的升旗 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配合电脑课件播放有关我国体育 健儿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获得冠军,奏响国歌为国争光的情境 以提升学生尝试作画的心理水平。启发环节通过观察不同劳 动者的图片资料,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 考和讨论:谁是最尊敬的人?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接着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前教师 可预先画几幅不同风格人物简笔画造型和服装让学生参考, 作画时根据要求完整地画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接着重点进行 人物头部、手部、服装的细节刻画。初稿完成后要求学生认 真填色,并提醒学生注意表现画面的主次关系,为了使画面 更加生动自然,可以在人物的后面添加花丛、景物等以烘托 人物画面。最后完成整幅画面。
五、努力提高教师创新的综合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学会美的创造。
喜爱和好奇是审美产生的原动力。没有喜爱好奇审美就 没有发生的开端。喜爱具有形、色、声、情的特点。是儿童 的天性。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能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实践证明教师的创造性 与儿童的创造性是紧密相联的。也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 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有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就源于教师自觉地获 取和吸收相关的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晓 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教研能力,以形成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知 识和新技能。教师要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路人,就必须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得到积积灵活地运用。自 信是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方向成功的关键,但儿童的自信 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好奇好动,对新事 物尤为兴趣。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 自信心,教师要给学生品尝最初的成功乐趣和美的体验,这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一个健康、愉悦的 创新乐园,多给学生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宽容和鼓励。虽然有时学生画的并不太好,但他有丰富的想 象力、创造力,更有 乐于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我们应 当多加赞赏、鼓励和引导,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体验将 始终伴随着他今后迈向成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提倡 新教育的代表,他在《儿童教育中》这样写到:“像所有别 的人一样,儿童有自己的人格,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 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又非 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如在教学人教版小 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家乡的塔和桥》时,教师可采用直观教 学法了解家乡桥和塔的造型特点。利用教学挂图、影视图片、 实物模型、绘画作品等展示《安济桥》、河北赵县(隋代)、 《崇圣寺三塔》云南大理(唐代)、《玉带桥》(现代)古元,让学生了解桥的历史,感受桥的美学和实用价值。接着 用投影仪将《集美大桥》、《海沧大桥》、《五缘弯大桥》 等厦门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放映出来,让学生通过结构 和造型的对比感受大桥的现代美,同时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欣 赏和认识桥与环境组合成是的自然和谐的美,体会现代生活 的美好,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创想未来桥梁的绘画和设计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讨论中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家乡的桥 和塔。教师用演示法勾画这些桥的基本造型和景物的线描供 学生参考,并结合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学生 感受家乡的美景和建设成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祖国、爱 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指导学生尝试创作时,鼓励和引导学生 观察和联想以逐步完成作画的过程。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开放式 教学,呼唤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作为一线的美术 教师应不断加强课堂教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积极的、开 放的,又有针对性和驱动力的课堂。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和 组合,让美术课向着人文化、综合化、审美化、愉悦化的方 向发展,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也使美术教学 更具有基础性、创新性、独特性和实效性。促使人的个性化 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 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