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现实背景与目标】 环境教育目标

环境教育现实背景与目标

环境教育现实背景与目标 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 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教育;
学校教育;
探索途径 一、环境教育的现实背景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弘扬生 态文明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因此环境教育已经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前倡导环境教育是一种前 卫的教育思路,那么当下对环境教育的不重视则是教育的一 大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发展。但与此 同时,粗放型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影 响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国家提 出,要在学校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以学校为依托,促进全社 会公民环保意识的大力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是培养环境素 质的大好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 素质,一种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思维方式。环境保护,教育 为本。不可否认,目前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为应试而教和为 应试而学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教育形成了冲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 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这就告诉我们,环境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教育,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被欧美国家普遍接受的环境 教育模式是英国学者卢卡斯教育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

这一模式注重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现有环境为教 育资源,实现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鉴于学 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 以探索环境及环境问题中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 研究性学习策略中,环境教育设计可以立足环境问题的识别 与分析,并为学生提供模拟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对 某些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关于环境问题中道德评判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环境价值观体系的调查,厘清文本上的环保意 识与行动自觉环保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二、环境教育的目标路径 环境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 年强烈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 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活动中去。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 以绿色校园的标准来审视学生生活的环境,应是环境教育的 重要依托。这里说的校园,主要是指校园硬件设施、教学用 房、辅助用房、花圃苗木、道路、能耗等,这些都是显性文 化元素,但这些独特的文化风格与内涵,能深深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因为此,我们应把绿色校园作为环境教育 的第一现场,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 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 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绿色校园, 能为开展绿色教育提供一个最佳的教育场所。绿色校园为学 生创设了一个大的环境教育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 中,潜移默化地逐步产生情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慢 慢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并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探究环 境问题和环境因素的自觉与自信,进而促进环境综合素质的 全面发展。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 他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样看来,绿色校园本身就 是一环境教育场所,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最直接的有效手 段。有了绿色校园的依托,就可以把校园作为实践基地,让 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具有良好 的环保道德素质的公民。同时绿色校园作为显性文化,要按 照美学规律布局,应集园林、教育性、科学性为一体,体现 低碳建筑艺术性。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的节能 降耗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让爬山虎妆点校园单调的墙 体,在有泥土裸露的地方植上绿色植物,在水池里放养鱼虾, 对自来水管跑冒滴漏进行调查,设计更合理的节能方法,调 查照明用了多少节能灯具,探究平房顶建设屋顶花园还是安 装太阳能更合理等等,使校园自身的残缺成为学生积极实践 的挖潜空间,在环境教育上体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把校园装扮成舒心雅致的花园,亲身 感受美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怡人感受。让绿色校园在学生的感 受中升华成建设美好环境的激情和动力。环境素质的培养应 遵循一定的层次,首先需要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对环境问 题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关于环境问题的判断能 力,才能够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应该说,环境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 行推动。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学习 将激发他们探求环境知识的欲望,进而发展正确的环境价值 判断能力。每个人既不做绝对的环保主义者,也不做环保问 题麻木不仁者。每个人要在思想上具有环境保护的观念,然 后通过内心的选择和决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如果能 做到这样,就算基本具备了我们所要求的环境素质。国家有 关文件中曾明确指出,环境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学科教 育活动中,可通过相关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 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 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 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 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 活方式。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 身体验。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 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 动。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 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学 习,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从可解决 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的现实环境问 题作为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 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实践中以绿 色校园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入面窄,但出口很宽, 内容涉及水、气、声、渣、能源资源,低碳生活等各个方面, 对环境教育既有知识普及,又有能力培养,特别注重实践能 力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在教学中,从他们身边感兴趣的环境 问题入手,使他们在参与实践中不断学习环保知识,主动关 注环境问题,并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自己的评判。要使学 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 问题。例如,人们熟视无睹的一些生活劣习,随意乱丢垃圾 的不文明行为,垃圾无序投放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一些小 问题的改进,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信心,每个人的行动 加在一起就能汇聚巨大能量。对学生们来说,关注身边的可 解决的环境问题就是身体力行在为环保事业出力。教师可以 把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并鼓励学生 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和解 决这样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并愿意进一步参与 改善环境的行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环境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的工作。要想真正改善我 们的生存环境,单靠学校教育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每一个人 都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我们的社会才会越变越美好。只 有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利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 学校的环境教育,我们的地球才会天更蓝、水更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