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咨询机制创建与规范
法学教育咨询机制创建与规范 法学教育咨询机制创建与规范范文 我国推行高校扩招,实行缴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从单一 的受教育者变成了兼具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等多重身份, 大学生权利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体系范畴,而大学生法律素 质的高低是其权利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增强相 关工作力度,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其中构建良好的法 律教育与咨询机制对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权利意识与维权 能力是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重要途径。实践中,虽然有些高 校建立了法律教育与咨询机制,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的 倾向,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构建良好的高校法律教育与咨 询机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及条件的满足。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体系 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体系应是一 个综合的范畴体,主要包括目标体系、计划体系、运行与质 量监控体系。
(一)以维护大学生权利,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出发 点,构建法律教育与咨询目标体系 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目标体系是指根据目前新形势发 展需要,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特点, 制定的法律教育与咨询各个具体实施环节目标的集合体。高 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总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法律教育与咨询活 动,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应用能力,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提升。具体而言,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 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法治国的观念, 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
法律应用能力就是在了解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法律 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集合体,主要表现为对实际法 律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高校在构建法律教育 与咨询目标体系时,必须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的要求,按照学生个体群体差异、专业差异、学习阶段性差 异,以维护大学生权利,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出发点,熟 悉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要求而确定。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文件,构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 计划体系 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计划地进行。
高校应根据维护大学生权利、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实际需求, 制定和完善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有序开展的各种计划性文 件。例如相关法律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学校课 外法律实践活动规划及活动实施方案、法律咨询中心建设规 划及活动开展计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在实施的过程中 不断地调整、完善。
(三)以实施效果为抓手,构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运 行与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的效果好坏,需要严密的运行 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高校应以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实施效果为抓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法律教育与咨询运行 与质量监控体系,健全由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质 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对法律教育与咨询运行过程的管理, 切实抓好各个环节,保障法律教育与咨询运行的成效。通过 实施法律教育与咨询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对活动质量进行 全面考核,形成定性或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整改,形成保证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质量不断提高的长 效机制。
二、完善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方式、方法 (一)因境而异,选择合适的法律教育与咨询方式、方 法 高校在开展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时应因境而异,即以学 生的个体实际差异、专业的差异、课程的差异、阶段性目标 差异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法律教育与咨询方式、方法。
并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创新的方式方法。
例如,可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法律教育目标任务和重点, 对低年级学生侧重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高年级学生选择适 量的实践活动,侧重体现法律应用能力、法治观念的培育。
(二)深化改革,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效 法律教育的方式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法律实践活 动两大模块。课堂教学是传授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质的基 础性环节。目前高校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设置的与法律教育 相关的必修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其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时数十分有限。此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学一年级 第一学期,此时的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还不很成熟,若对之 进行法治理念教育与法律应用能力培育,则可能会因对法律 教育内容的不理解而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1]。因此,在充 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教育功效的基 础上,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体现学生实际需要多开设一些 法律类的校内公共选修课,并可与学生学分修习挂钩,以体 现法律课堂教学的应有功能。同时,目前高校法律课程课堂 教育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法律教育在实践中被演化 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缺乏法治理念教育与法律应 用能力培育,从根本上来看对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作用不明 显。因此,课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须进行深化改革,课堂教学 方式方法的改革应以教学效果为根本依据,要综合考虑课程 内容、学生发展水平、学校物质条件的实际等诸多因素。根 据课程实际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 多种体现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基础上能潜移默化 地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运用能力。
(三)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律实践活动 法律课堂教育方式由于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时间保障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仅凭课堂教育 平台提升学生法律素质显然是不够的。高校还必须利用自身及相关校外资源,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律实践 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送法下乡、法律知识演讲或辩论 赛、法律咨询、法庭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活动等多种形式。
依据笔者所任职学校的践行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效,高校可以 利用法学专业的力量,定期举办法律文化节,依托法律文化 节这一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
(四)依托相关机构,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高校应重视法律咨询机构设置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可设 置与法律教育功能相结合的法律教育与咨询中心,还可利用 法学专业力量开办法律援助机构。并在相关机构中设立专门 针对在校学生法律咨询服务日常事务的办公室,专门负责学 生的咨询预约接待工作;
同时适当安排法学专业教师为学生 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一方面,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 侵犯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 法律咨询服务和正确引导;
另一方面,通过解答学生关于法 律法规等相关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2]。
三、加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相关平台载体及队伍建设 (一)加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相关平台载体建设 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平台载 体,高校应创造条件加强相关平台载体建设。学校建立的模 拟法庭、法律教育与咨询中心等是主要的校内平台载体。应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学校及相关院系资源,建立高标准的模 拟法庭与法律教育与咨询中心,其中法律教育与咨询中心可以与学校团学工作紧密结合,作为学校的法律宣传载体进行 建设。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场所,用于法律教育与咨 询中心开展法律普及教育、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等活动。同 时应寻求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帮助,加强校外平台载体建设。
可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实 行平台载体共建,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双方平时应加强具体联系,以充分发挥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对 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的作用[3]。
(二)加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队伍建设 首先,要打造一支素质高的法律教师队伍。法律教师不 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从事法律实践活动, 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即既有丰富的法学理论修养,又 有较强法律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应创造条件, 提高法律教师的法律实践应用能力,法律教师在合理安排教 学的前提下应适当参与法律实践,如就近参加法院相关案件 的庭审活动,参与当地仲裁机构的仲裁活动,或者做兼职律 师,获得实践经验。其次,要重视地方基层法律实务部门中 的法律职业群体的作用。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 沟通与联系,要聘请一些来源于地方基层法律实务部门,具 有丰富的法律实践工作经验的地方基层法官、检察官、警官 及律师作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的外聘教师。再次,开办了 法学专业的高校可要求法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法学硕士研 究生、博士研究生参与到学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活动中。法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法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法律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胜任法律教育与咨询工作, 同时,法学专业的这些学生通过参与相关工作对他们自身法 律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