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问题
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问题 睡眠是个体生存必需的生理过程,睡眠不足不仅使个体认知能力下降,焦 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发生,还会导致个体心血管、呼吸、免疫等各个系统不良问 题的产生。失眠是人群睡眠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生率约10%,约50%的老年 人主诉存在入睡困难或持续睡眠困难回,睡眠障碍的发生与个体过度觉醒、认知、 情绪或生理性亢奋等有关,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睡眠障碍可增加心血管疾 病患者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血 小板猫性增加,导致患者疾病程度加重团。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对睡眠障碍治疗的效果得到了证实。睡眠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理过程,正常的睡眠由内环境平衡驱动(睡眠驱 动)和生物节律驱动(觉醒驱动)决定,睡眠质量与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研究口发现很多因素可以引起睡眠障碍,如癌症、疼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精 神疾病等疾病状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与一些社会人口学因素相关,如性 别(男性)、年龄(老年)、低收入等。睡眠质量的好坏对老年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 梗死疾病的治疗很重要,如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使 大脑耗氧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病情加重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使心肌供血得不到改善。许多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结构逐渐破 碎,可能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有47.57%的冠心病患者入 院后存在睡眠不良的问题,本研究对象将曾经应用催眠药物史的患者排除在外, 睡眠不良发生率仍较高,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亟待提高。这与患者本身疾 病相关外,可能还与入院后病房的环境、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关,Nadolski报道入 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在ICU病房中常见,应激源如刺激声音、灯光照射时间、治疗 相关的操作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陌生环境、孤独感、疼痛或手术创伤、体 内侵入性管道等也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子,而睡眠障碍或不足会加重患者的 健康状况、延长住院时间,由于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大,操作频繁,往往忽略患者 的睡眠问题。提示临床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控制环境,减少声音刺激,调整 操作时间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认知行为理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个体对事 件或人、物的认知与态度,使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改善其引起的心理问题。认知 行为疗法对于原发性失眠或继发睡眠障碍患者效果显著,Eshie等报道护士主导 的CBT干预在癌症失眠患者中取得积极的效果,患者的总睡眠觉醒持续时间减少 55 min/每天,入睡时间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多数冠心病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等相关, 由某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因素协同引起,因此理论上CBT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结 果显示,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幅度下降,这与患者的疾病稳定控制 和熟悉睡眠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是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不仅在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等进行心 理一认知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 并通过药物控制、刺激源控制法、放松训练等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在 出院后进行两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及时强化患者的行为,促进了其自我依赖感的 建立,增加信心,对其睡眠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