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有哪些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必须 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立 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的设计,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前教育特点的需 要,并在两者中寻找平衡点。而当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多从教师的立场出发进行设计,较少考虑教育对象的 需求,人才培养的相关科研工作也多从教育者层面开展,因 而在课程实际运行中缺乏适应性,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专业知识 角度进行探讨,并能伴随学生需求的变动进行符合实际的调 整,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更 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小学教师的岗位要求和教师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主 要是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2 级和2013 级在读学生。自编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 被试对“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的满意度为调查内容,由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根据对课程学 习后的实用性感受度在五级量表中做出选择,以反映其对某 一门课程的认可程度。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主要 是要了解一下除了上述所列举的课程外,学生还期望开设哪些课程,以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职业认可度,以提 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研究结果 1. 总体情况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呈满意 状态。在专业学习满意度的相关问题中,97.4%的被调查者 认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在未来成长为一名 优秀的小学教师,有69.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所学的 课程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认为在工作中可以 使所学内容得到运用的被调查者达91%。从学生对专业的认 同感角度来看,有39.7%的被调查者表示越来越喜欢教师职 业,52.6%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对小学教师 职业的认识有积极变化,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满意度达 90.4%,这说明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能起到较好 的支撑作用,课程的配置结构较为合理,能满足多数学生对 专业成长的需求。

2. 各知识板块间的比较分析 从学科性质角度,教师对教育类知识和学科类知识两大 类型进行了调查。教育类知识内容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教 育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等通识教 育课程的实用性反馈较好,实用性评价都在70%以上。被调 查者普遍认为,教育类知识的学习可获得教育教学的一般理 论和实践原则,逐渐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习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科研与实验,掌握基本的科研程序和方法, 培养一定的科研素养。心理学课程使受教育者能懂得小学生 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智力开发 和积极健康情感的培养,帮助其习得良好行为习惯、生活技 能和学习能力,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成为优秀的教师奠定 理论基础。

学科类课程的调查中,“汉字规范书写”“教师口语” 等为代表的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开设认可度很高,均在65% 以上。被调查者认为传统意义上师范教育的“三字一话”在 小学教学活动中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着教师 的专业基础素质。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 得到了被调查者的广泛认可,但开放性问题的反馈结果显示 存在课程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教学应用的软件多数小学多 媒体设备并不支持,学习后应用转化率难以保证。

3. 最高分与最低分课程比较分析 在对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中,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课 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探讨学生对 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学科类课程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 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 三门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实用性评价均高达90%,被试普遍 认为通过课堂上高度仿真的模拟教学联系,有利于习得教学 方法,在实习和工作中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完成教学任务。

被调查者还认为可以通过系统的教法训练,完整经历备课→授课→评课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基本学科素养和基本教师素 质。同时,教师发现被调查者对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课程的认 可度很低,以“人类与自然”和“人类与社会”两门课程为 例,在这两门课程的实用性评价中,认为其“很不实用”的 被调查者分别达5.1%和4.5%,而认为其“很实用”的被调查 者仅占9.6%,这在整体的研究中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另外,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艺体类课程的实用性评价也较低,均不 及50%。

四、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一是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被调查者对各板 块知识的实用性评价都比较高,很少出现学生对某门课程评 价“不实用”或“很不实用”,这说明“哈尔滨学院小学教 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较高,整体适应性较好, 能满足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被调查者反馈教育 类课程缺少实践实例的支撑。学习内容多为教育学界经典的 理论知识,由于本科阶段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活动 的能力有限,再加上有若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并 不明显,因此学习中应试成分较大,效果不理想;
而实践与 创新教育中,学年论文的体系设置不完善,学生得到教师系 统指导的机会少,往往难以有效落实,教育研究能力薄弱。

三是从被调查者关于教育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满意度调查 结果可以看出,受教育者对学科类课程的需求度较高,访谈结果显示这是受教育者在参加教育见习后的体验感知,他们 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技能训练在现今小学教育工作中仍 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体现了一名教师的专业 水准。

2. 建议 一是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课程应具 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精选对师范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的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向单一门类或学科纵深发展。同时, 教师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在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 间取得平衡。二是在教育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加强“教师成 为研究者”的理念导向,完善学年论文制度,使学生在本科 阶段能够尝试进行教育科研的初步实践。同时,要对人文社 科知识、艺体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分学期安排课时,改 变授课内容(如将美术素描的学习内容改为简笔画的学习), 增开手工制作等门槛低、效果好的课程,降低教学内容难度, 使其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素质。三是在学科类课程 的设计中,应继续坚持对学生“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 作、教学设计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将书写练习中“小先生” 制度推广到其他技能的教学设计中,发挥优秀学生的帮、传、 带作用。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实践内容,如增 设电子白板的使用训练等,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四是增设 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组织学生教育专业技 能研习社团、开展学生师范技能比赛、学生专业技能展示等,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专业的认同,从而获得不断提高自 己的动力,使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培养卓越小学 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解书,赵冬臣,李业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 养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04). [2]徐祖胜,于艳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合 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02). [3]赵冬臣,马云鹏,解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0(02). [4]高有才.全科型培养视角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 设置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