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资源保护的人文意义|人文的意义

浅谈语言资源保护的人文意义

浅谈语言资源保护的人文意义 武松静 内容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资源之一,以语言资源为 研究对象,研究语言及相关年代人类的生成、演化、分布。

语言同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凭其构成系统承载了丰 富、厚重的社会文化信息,凸显出其独特的人文意义。本文 试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探索语言资源保护的人文意义。

语言资源主要由语言本体和语言社会应用两部分构成, 立足于语言本身,通过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属性,语言资 源学的言论不断被提出和发展。更好地保护、开发语言资源, 可使语言更加高效地为人类交际服务,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 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又是一种社 会交际工具,事实证明,语言中蕴含的独特文化信息,以及 其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交流的纽带,都服务整个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彰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不同语言资源融合下的互利双赢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对资源科学形成与发展 的充分认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 交流极其频繁的形势下,语言资源保护的人文意义更为凸显。

以义乌方言为例,义乌方言是浙江南区吴语婺州片的一个分 支,因地处浙江中部聱岈生硬的义乌方言曾经阻碍了义乌人 行进的脚步,迟滞了义乌与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语言的沟通 功能低下自然导致认同功能削弱,义乌方言的社会价值一度受到限制。但随着义乌小商品城的推进,义乌也加快了对于 不同语言资源的宣传与推广,方言、英语、普通话并行,对 曾经轻视的语言资源予以重视和保护。既推进了作为国家通 用语言的普通话在义乌的推广与普及,当地人民文化素质的 提升,与此同时义乌方言也得到了发展,其功能正逐渐完善, 其社会价值进一步显现。在依托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还出 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义乌方言的培训也颇有市场,学习与 使用逐渐扩大,义乌方言正在发展,其社会价值正稳步提升。

不少外地或外国人在掌握普通话之后,还想踊跃学习义乌方 言。使得义乌方言词汇更为丰富,融合了普通话和英语的成 分语法手段更为多样化,因而语言活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不同的语言资源下对应着不同民族的人民及其日常生 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不同民族、地区相 互沟通理解的钥匙和交流互鉴的纽带。以我国为例,在中央 及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法定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 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壮语、彝语,是语言 活力强盛的强势语言资源。它们不仅使用人数众多,而且聚 集地区分别位于东部、西北、西南等诸多邻国分界处,对于 这些语言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增强对于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区 相关文化、民族性格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领土主权安全。而粤方言、闽方言、 客家话等汉语方言则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海内外华人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好语言文化资源,有利于 科学制定和灵活调整语言政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并在文 化团结和安全合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拯救濒危语言资源、形成全民珍爱语言的态度 语言及其方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不同于上述强势的少数民族语言, 更多的民族语言正处于濒临消失,后继无人的阶段。它们语 言规范程度较差、多数没有文字、文献资料较少、使用人口 较少、应用地区较小、使用范围较窄、语言功能减弱、语言 活力较差,如土家语、布努语、仡佬语、普米语、乌孜别克 语、裕固语、保安语、门巴语等等。虽然在现实环境下的应 用范围已经十分之小,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仍然值得 后人为之探寻,为解读我国古代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类语言资源的保护,不仅维护了语言资源的多样性, 为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的合理共存营造条件,拯救文化遗产。

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家对于保护濒危语言资源的号召,以及 上述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和研发,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语言 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昭示人们珍爱自己的语言,在强势语言 的猛烈冲击下不随波逐流,做到自身方言与普通话的平衡, 从而形成科学的全民语言态度。

四.总结 语言不仅是与其他领域紧密相连的重要学科理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更是一个国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 所获得的重要文化财富。目前语言资源的发展与利用过程中, 既有科技进步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强势语言逐渐吞并弱势语 言的挑战。因此对语言资源更应当加以积极保护和科学建设, 并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语言资源的多方面发 展,保证语言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长期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11-13. [2]陈方方,张亮.语言资源学(论)的建构——兼谈《语 言资源与语言研究》对语言资源学(论)建构的贡献[J].渤 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92-93. [3]王世凯.略论我国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4. [4]张天伟.我国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1):7-8. [5]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J]中国 语文,2010(4):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