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人才培养途径有哪些

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

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 1998年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开设连锁经营管理 专业,随后,上海、广州等地也有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我校 于2005年开始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然而,与连锁经营的发展相比,连锁经 营人才还是非常短缺。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且多在职业 技术学院,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调研的《2006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零售业人才状况是:1、本土零售从业人员“三低”现状较为普遍,即学历低、 整体素质低、专业技能水平低;
2、零售行业快速增长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 缺乏的矛盾;
3、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等零售专业人才需求居榜首。

同时,国家信息统计中心有关数据表明,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 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 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 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 不足;
基层店组长稀缺;
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 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 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如何发 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 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 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拟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 能力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三 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能力需求分析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基本特点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 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
网络化 的组织形式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
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获得连锁经营规模效益 的基本保证。可见,连锁经营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形成了连锁经营管理的一大专业特色:科技含量较高。

由于连锁经营的特点,使得连锁业态均大量使用先进的配送、物流、管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在连锁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得连锁经营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 一般的传统商业,因而该专业的教学要突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多门专业课程要通 过计算机模拟实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 握连锁经营的三大特点,就要改革传统教学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 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 就要重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连锁企 业经营管理专业素质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的适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规 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要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现 代连锁企业迅猛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能力需求分析 连锁经营的成功,就在于它较为完善地解决了流通中规模与灵活、效率与 方便之间的矛盾,而连锁企业成功运营需要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具有鲜明、独特 的企业文化;
二是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连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对 多店铺进行全局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为此,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在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及工商 企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理论和技术基础上,要具备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理论解决企 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为了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制 定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思路,在培养思 路下构建人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下面就从人 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流程 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流程应从连锁经营专业的特色来设计,从连锁经营业 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构建连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基本教育素质、创新能力三 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基本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
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
创新能力则包括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可有针对性地实现“双 证”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流程见图2: (二)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 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 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 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则加强针 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包括模拟实验模块和企业实训模块),做到实践 性课程单独设置,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人才市场导入 模块教学上,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就业前辅 导与培训。在师资建设上,重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的素质模块,培养学生具备这项素质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 能,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则以素质模块为依托。

(三)课程设置 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明确,因此应从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进行课 程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实用型、技能型课 程。人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三个 阶段: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和应用能力的熟练阶 段。按照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程序时,可以逐步推行“332”工学交替弹 性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原有两个学期之间,利用元旦、 春节销售高峰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小学期,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各为 3个学期,并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第1、3、4、6个学期依次掌 握操作技能、仓储配送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4类岗位核心能力;

第三学年的2个学期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毕业综合实训学期和顶岗实习 工作学期。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形式 目前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这种方式由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商业运营管理高级人才。其人才理 论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但严重缺乏连锁经营实践经验,且培养周期长,无法 满足我国连锁经营对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是各类培训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 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培训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方式灵活、程序简单,故可以迅速培养出大批连锁企业所需人才。但这种方式培 养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训周期短而使得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更关键的是各地培训机 构鱼龙混杂、水平不一,培训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良莠不齐;

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这种方式由于引入了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方式,培养评 估体系具有科学性,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 式。我国已经开始产生了这种培养模式,如中国商业联合会所举行的“店长职业 资格认证”项目。但这类培养模式目前还不够普及,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前两种 模式,特别是学院式培养占了主导地位。下面着重谈谈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途径。

(二)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常规培养思路 这种以普通高中生为生源背景的常规人才培养思路应该是:遵循“理论教 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 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职业岗 位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强调人才的思想道德、人文与自 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基础知识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则包括专业 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按连锁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内容,专业公共课为 主,专业技能课为辅,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的 培养。在常规培养思路中,要注意拓宽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因为, 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运作的一种跨行业的宏观运作模式,一般的服务行业都可以 进行连锁运作,目前的餐饮与零售是连锁经营的两大主要行业。所以,学生的专 业知识面应较为宽广,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其将来学习新知识、新 技能和新专业提供支撑。

2、订单培养思路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事 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定单,并在师资、 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办学模式,将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

这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
二是它能 体现校企更紧密的关系;
三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
四是公司对合格的毕 业生可以全部录用,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跑“订单”,其次是按企 业人才“订单”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 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基础课教师相对 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在 教学实施中,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 立交桥。在连锁经营专业设置、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有破旧立新的观念,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培养模式所 要求的行业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要求高校的专业建设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的三大职能结合在一起。要保证产学研结合教育持续有效开展,首先在制定教学 计划时精心设计,以充分体现这一培养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案例教学、模拟 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四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计划的特色 是将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 课时40%以上,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 系连锁专业在同“好又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综合性课业 一一假日工制一一现代准学徒制的模式。

①综合性课业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技术应用性项目。

②假日工制,是学校调整校内教学时间安排,把学生推向企业工作的制度。

③现代准学徒制指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学院在部分专业配套试 行了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

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 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采取多种 形式建立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一种形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基 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将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地进行组 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

第二种形式:创建科研机构或产业。学校的科研机构或产业在科研成果转 化为现实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对新经营管理技术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了 解,就能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三种形式: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成为学生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成为学院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 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同时 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可以造就一支既有理 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中 通过顶岗实践,参加课题项目研究的实践和训练,能够熟练掌握经营管理技能, 及时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 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雷祺,何庆江(九江学院商学院江西九江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