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有效参与的研究
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有效参与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安排小 组合作,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 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协作、交流和分享成果,团体合作 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 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 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 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实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由 于学生的基础和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很难达到 目的,学生的交流有时各说各的,有时相互推诿,有时偏离 主题……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容易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 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松散和低效。系统的组织合作学习,需 要教师的组织、指导、调控和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设计参与 活动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促进学生 全员参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效参与重在是否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任务 1.科学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并促进人人参与。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在分组时,有意把不同水平的学生 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两个“学困生”。
其次,小组讨论中学生存在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 同学发言”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参与讨论而在闲聊。针对这 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实行小组角 色分工。如,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 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 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每 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 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力求每个人 都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各自的长处。这样,每个学生有 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2.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并且合作任务具有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 习任务,再让学生去合作,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 考。而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只有明确了 合作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合作任务才具有挑战性,在 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田径运 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 为10米的圆吗?”学生们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 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对 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思辨,既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合作任务,又让每个学生都 在想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有效参与重在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自由探索和热烈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发现更 多的新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 发展。
倾听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 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周围同学的发言, 同时要听出对与错的原因,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弥补自己考虑 问题中的不足,进而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懂得质疑是能力的提升。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 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
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
对同组内 成员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课堂 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养成学会表达的好习惯。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 必须学会表达。许多时候,经常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 生在参与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 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我努力调动所有 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 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三、有效参与重在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 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 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 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 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都能自主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某项活动,相互之间就能紧密合作。由于学生的 认知水平有限,学生个体探索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不 够全面和深入的,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争 相发言,共同探究;
在小组间的交流过程中,一个小组说明 自己的看法后,其他小组再进行修正和补充。正是这种学习 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思维碰撞产生了创新的火花。再加上教师的参与,课堂教学 真正实现了“多维互动”方式。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其独 特的学习环境中渗透了个别教学,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个 性的发展。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实现 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 了培养。
四、有效参与重在提高后进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忽略、不可回避的 一个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心理自卑,不善于和人 沟通,学习兴趣不浓厚,不愿动脑,基础知识欠缺,不愿意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也更谈不上寻求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的 方法。这些原因都致使“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和同 伴存在诸多距离。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学 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 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方面注意培养其表达能力,如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画图等方式 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
在交流汇报时,有意识地多让“学困 生”进行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锻炼“学困生” 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我经常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 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 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 学生要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的 发言,不嘲笑他们。其次,教师要善于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及 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 小组合作中去。
五、有效参与重在教师的评价策略 促进学生参与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应的鼓励性评 价。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 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
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 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我要求每组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 组同学的结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组内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这有利于 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别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 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其次,我把评价方式向“学困生”倾斜。为了提高小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学生采取评价 倾斜策略,小组中的“学困生”答对问题加2分,其他组员 加1分,对能有效帮助“学困生”的小组实行评价升级制度。
这样“学困生”的成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与小组总 体成绩挂钩,增加了“学困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促进 他们学习的发展。
同时,我将每次小组合作评价与每学期学生的《素质发 展水平评价手册》相联系,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中,以等级形 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记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手册》中,这 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个人都重视个人的评价, 努力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 参与、小组合作、动手思考等),真正让学生做到了有效参 与。
总之,真正地做到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是一 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一名 一线教师,我相信,在教学工作中,只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充 分交流,完全释放自己的思想,小组合作就会形成一种人人 参与、互动提高的学习方式,使小组活动变得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