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性策略

例谈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例谈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发展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新 课标对小学生计算能力也提出了要求:1.口算方面:要求熟 练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
2.笔算方面:要求熟 练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乘、除多位 数的计算。由此可知,小学生必须过好计算关。那么如何有 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常常 会注重算法而忽略算理。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算理 和算法并重,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讲清算理,让学生理解并遵循计算法则 在计算教学中,从算理到法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算理在笔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如果不能透彻 理解算理,就无法在实践中建立法则的概念,到了计算环节 势必会糊糊涂涂。由此可知,学生只有基于算理的理解和透 彻,才能在思维中建立计算法则的概念。

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 练习26×2,分析算法:2个6就是12,需要进位,把12根小 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使12根变成1捆零2根。再把40根小棒 和12根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学具进行演示。(20× 2=40,6×2=12,40+12=52)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算:2×26, 试着想想:2×20=40,2×6=12,12+40=52,而后引导学生 归纳得到结论:乘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计算方法一样,结 果一样;
然后再继续深入探讨:试一试260×2,2×260,让学生先讨论方法再比较算法,归纳算法。如可这样想:26个 10乘2,得52个10,即520。简单思维可以概括成:26乘2得 52,然后在得数后添加一个0。这样计算方法简单、思维简 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理,教师应鼓励其用不同的方 法去思考,比较之后选择较简洁的方法。

二、理清思路,让学生探索灵活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在计算 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思维是在直 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知活动,不断发展起来,并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模式的。

三、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 的行为要求。计算教学本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养成教育, 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认真的学 习态度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失误,最终影响其思 维的发展。

在计算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两种习惯,在此笔者将其分 别称为智力型习惯和非智力型习惯。对于智力型的计算习惯, 笔者又将其分为:口算和简算的习惯、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里重点谈谈口算习惯的培养。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小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坚持不懈进行口算的积累 和训练,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我在计算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凑整的训练,比如73+27=100,63+37=100, 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必须要学生切 实掌握,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需要时可在脑子里迅速反应。

验算的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既是学生检验对错的标准, 又可以让学生重新理清思路,从算理上加深理解计算法则。

非智力型习惯又分为校对的习惯、审题的习惯、规范书 写的习惯等。和智力型习惯相比,非智力型习惯并非无足轻 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校对的习惯,做了题目之后不知道检 查校对,最终导致错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注意细节,从草 稿纸誊抄答案时仔细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审题的习惯也是 值得重视的,小学生要多从数字和符号上观察,了解其中的 内在联系,还要从运算顺序上审题,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 么。

提高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有目的的 计划,分步骤的训练才能形成。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 先从算理讲起,让学生从理解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悟出规 律,最终形成思维模式,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