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语的艺术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语的艺术 摘要:课堂评价语言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准确、有效、 巧妙的评价可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综观很多老师的课堂即 时评价,有精彩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调动内存,让普通寻常又无处不在的教师 评价语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守护神,掌握知识的航标灯, 成为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生命线。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22-1 一、心尖儿上的呵护——源自明察秋毫、适时有度的评 价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 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 生心灵的工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对学生 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 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 式,贯穿于教学始终,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随着 素质教育、赏识教育的兴起,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 的情形:只要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者完成一个学习活动,教师就会说:“很好!”“不错!”一节课中,诸如此类的表 演不绝于耳。不可否认,赏识教育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 适当体验未尝不可,但凡事“过犹不及”,应该“适时有度”。
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对正确的行为每次均加以 褒奖,只能导致强化的效果越来越差。不加思考的表扬,非 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课例一:薛法根老师的《九色鹿》。
在苏州叶圣陶小学的江苏省名师名校语文教学展示活 动中,薛法根老师点就近的一个小男孩读乌鸦的话——“九 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小男 孩的脾气实在是慢,一个字一个字的哼出来,对是对了,从 头至尾都是有气无力的唱腔。薛老师提示他这样喊九色鹿根 本醒不了,要大声喊,小男孩再读,分贝提高了,拖腔依旧。
薛老师说:“哎呀,国王的军队是捉你来了,不是看你来了。” 听课老师笑声一片。那孩子倒很从容,再读,还是不慌不忙 的那个调。怎一个“急”字得了!无奈之下,薛老师只好另 点一个学生读书,让该小男孩评价,同时也让其他学生说说 这个小男孩和以前比是否有了进步。
此情此境,如何在济济一堂的听课老师以及众多的专家 学者的眼皮下引导孩子读得更好,绝不是按部就班、一味表扬就可以做到。我们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通 过适时有度的评价语言去点拨和启发学生。
课例二:低年级组词。
在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有个学生给“停”组词时 说:“亭台”的“亭”。学生哗然。可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 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 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亭台’的‘亭’……”学 生在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亭台’的‘亭’加上一 个单人旁,就是‘停车’的‘停’了。” 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避免了出洋相,这 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因此,我们反对教师评价语中的粗暴冷漠和急功近利,比如 “答错了”“你真笨”“这个想法简直荒唐透顶”之类,因 为那些语言会实在地伤害学生,消减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同 时我们也拒绝形式单一、语言单薄的评价语,因为评价语不 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 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 出人文气息,可以使一节语文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二、舌尖儿上的艺术——源自正确引领、点石有道的评 价语 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 就没有了生命力。但是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即丰富的知 识蕴涵量。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所以,评价语切不可含糊 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可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在课堂上遇 到超越知识范围或不敢肯定的问题,我们有义务用一种真实 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说,等我课 后去查阅资料,你们也去向别人请教,咱们下节课再讨论可 以吗?”这样,在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同时向学生传达了这 样一个信息: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每个人都是处于学习 之中的,只不过水平和程度不同而已。
课例三:《苹果里的五角星》。
该位老师讲的是《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末提问:“你 还能从哪些水果里发现五角星?”学生回答:“我横切了梨 子,发现了五角星。”“我横切了香蕉,发现了五角星。” “我横切了橘子,发现了五角星。”“我横切了石榴,发现了五角星。”……老师又说:“石榴里大概不是五角星。” 课末的这一问题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学生的回答更糟, 可见学生事前并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只是任凭想象的翅膀在 课堂上乱扑腾而已。本来是提倡创造力的文本,却被“举一 反三”演绎成了无效教学。而老师随后那句“石榴里大概不 是五角星”,不但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正确的引领, 反而还点头表示默认和赞同。
就本课例来说,切开其他水果,里面究竟是什么,老师 需事前亲自尝试。假如暂时无法验证,那不妨留个尾巴,把 问题抛给学生:“香蕉、橘子横切开真的是五角星吗?事实 胜于雄辩,咱们还是回去亲自试一把再做结论。”教师的评 价语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要正确引领,点石有道。
课例四:《海底世界》。
一位老师执教《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 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 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 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 这贴切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更避免了复杂、冗长、枯燥的讲解、范读,使得学生的第二 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 上有偏差时,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 给以恰如其分地评价,就能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