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成语故事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 大家推荐的关于两袖清风的主人公和相关资料。两袖清风的主人公 明史,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顺治二年五月, 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
全书记载了从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到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共277年的明朝历史。《明史·于谦传》 是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编者 为清·张廷玉等。
两袖清风的典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 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 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 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 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 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 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
“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 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 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 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 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 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 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 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