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角度下高等教育合理性]社会学的角度

教育社会学角度下高等教育合理性

教育社会学角度下高等教育合理性 一、人类知识与高深学问 二、高深学问和一般学问的差异 但是从高等教育实践和高等教育与高深学问的联系来 说,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高深学问与一般知识不仅具有 难度和已知与未知的区别,还具有研究的价值性和目的性的 区别。

(一)价值性差异 “对象”有无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假定能否迎合主观需 要;
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观念,价值是主观假定、主观满 意、主观兴趣或占有情感的表达。③我国学术界从马克思主 义哲学出发,给价值下了这样的定义:“价值,是反映价值 关系实质的哲学概念。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 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 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成为价值。”④从价值来看,高深 学问和一般知识的差别在于其满足主体的不同需要。高深学 问一方面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满足人们“闲逸的好奇”, 另一方面高深学问对与主体还有满足其运用知识的价值。而 对于一般知识,最主要的价值是满足日常的运用。比如大学 对于各个民族文化和民俗的研究,以及对不同人群宗教信仰 的研究,而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很少涉及与被研究的民族本身 的生活也联系不大,其最主要的价值是满足人们对与人类文 化发展历史的了解,就像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闲逸的好奇心”。但是最终对于民俗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可能最终促进多 元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为避免民族冲突有一定的贡献,但是 不能像一般知识那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紧密,具有即时 的直接的价值。而且在实际的研究中,高深学问所涉及的范 围十分广泛,就像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又提到学 术上没有什么低卑到不能纳入高等教育的东西。⑤一般学问 虽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但是很少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难 度。

(二)目的性的差异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领域内进行的活动,全是有意识、 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 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⑥高深 学问的研究和学习目的在于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 之得以传承。而一般知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需要。但是二者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有交叉且不矛盾的, 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一般知识也被纳入到高深知识的范畴, 比如日心说在最初,是作为高深学问的范畴加以研究证实, 而现在成为一种常识可以归于一般知识。但是从另一种意义 来说,研究日心说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证明则又是高深学问 的范畴了。高深学问本身的学习和教育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 人类知识,而一般性知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 要,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模糊的边界并且会在特定时期转化和 互补。三、高深学问和一般学问与教育 不管是一般学问还是高深学问所赖以传播的主要途径 是教育,就目前教育现状来说,一般学问主要通过基础教育 和广义的教育来完成,而高深学问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完成。

近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来自社会各阶层,他们不属于某个特 定的阶级。“尽管他们因相互区别太大而不能被视为一个单 一的阶级,但所有知识分子群体之间都有一个社会学的连接 纽带,这就是教育。教育使他们显著地连接在了一起。”⑦ 曼海姆认为: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受特定组织的制约,这样他 们在思想上就展开了自由竞争。无论是一般知识还是高深学 问都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环境。高深学问因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与一般学问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 高深知识的内涵是不同的,其边界会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 高和知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高深学问毋庸置疑是 有其深厚的社会根基。对高深学问的学习和探索正是人类求 知精神的体现。在任何社会和任何形式的政府条件下,也必 然有这样的机构进行高深学问的研究和传播,而高等教育恰 好承担了这样一个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