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 第1篇: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是我国的一座宝库,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药事 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药产业也初具规模。长期以来,我国新药研究工 作以仿制为主,直至1993年开始,我国对药品、化学物质实行专利保护,并相继 与美国、欧盟、日本近20个国家签署保护知识产权协议,使我国再不能无偿仿制 国外研制的新药。这也给我国的中医药研究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中药的现代 化研究成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

1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内容 中药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其源于传 统中药临床经验,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 用的一个过程。要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 可控、服用方便、并且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既要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 标准,又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 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 品国际市场份额。中药现代化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特点:现代化、产业化、国际 化。目前比较突出的研究内容主要为:①生药的生产与炮制工艺研究,如科学种 植、适时采收、合理加工等;
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即复方及单味药化学成分的 研究和在加工过程中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③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如传统工艺的 改进、提高和新剂型的开发等;
④质量标准研究,即原料药、中间体及制成品的 客观质量标准研究;
⑤中药药理研究,即对传统药性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实验药理 学研究;
⑥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等。

2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2.1数学方法的运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 使其更具客观化、量化,从而提高中药实验研究的可信度。在实验设计方面经常 采用正交试验、均匀试验、计算机设计、球面对称设计、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以及逐渐被中医药研究采纳的聚类分析、模糊数学、建立数学模型等 方法和手段。

2.2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色谱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2质谱联用仪(HPLC2MS)、气质联用(GC2MS)、质谱联用 技术(HPCE2MS)以及色谱与光的联用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物质基础 化学成分分离分析与质量控制、制剂工艺、中药物质组分与生物分子的作用、配 伍机制等多领域的研究,解决了诸多中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现代分离高新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水提药液的澄清、 药液精制以及药液浓缩等方面;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湿热不 稳定物质的提取分离,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大孔吸附树脂 在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份的分离、纯化、富集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优势性,在一 定程度上缩短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2.3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994年,Cheung等首次用AP2PCR法建立 能够区别西洋参和人参的DNA指纹图谱。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淫羊藿、苍术、 虫草、黄连、细辛、天花粉、温郁金、党参、牛蒡子等多种药材的研究中;
1902 年提出的细胞组织培养及次生代代谢产物的生产技术现在主要集中于制药工业 中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大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人 参皂甙等;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主要用于中药的筛选领域。

3中药基础研究现代化的概况 中药基础研究是中药新药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在 我国一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中药的基础研究处于滞后状态,中成药科技含量 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可靠科学数据加以证实,给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带 来困难,近10年来,国家对中药研究才逐渐重视,在“八五”、“九五”攻关计划和 “九五”攻关计划和“九五”攀登计划中都对中药研究项目给予支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国家医药卫生管理部门也支持了大批中药研究项目,使中药的研究 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中药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药药效 物质基础(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方剂配伍规 律和中药资源及栽培等多方面。

3.1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单味药中药化学成分的 研究方面,国家借鉴化学药研究的经验基础对200多味常用中药材进行系 统研究,对单味中药提取的单体进行临床试验,发现了500多种活性单体目前已 有几十种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经结构修饰后用于疟疾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黄连素用于治疗疗肠道感染性疾病、雷公藤皂甙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鹤草酚用于驱 绦虫、抗肿瘤药紫杉醇、喜树碱和长春碱及衍生物以及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出的 多种银杏黄酮甙和银杏内酯,用于治疗脑缺血及外周血管病。

3.2复方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 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有别于化学药的重要特点。按照中医 理论组成的复方有君、臣、佐、使之分,各味药之间的作用有相须,相使、相乘、 相恶等,它们相辅相承,起到扶正祛邪,治病防病的作用。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 分之间相互关系也极为复杂,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相加。

总结归纳起来,目前,这方面研究有两种途径。①以单味中药中的一种或几种有 效成份作为定性定量指标进行研究。对复方中药采用各种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 以选定有效成份为指标,进行包括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制备方式(单煎、分煎 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的研究。如发现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小檗碱含量较单味黄 连煎煮时降低37%,是由于小檗碱(生物碱)和吴茱萸中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成 分)生成沉淀;
甘草和甘遂配伍是“十八反”之一,原因为中药皂甙类成分有助溶 作用,甘草皂甙的存在,增加了甘遂有毒成分甾萜的溶出率,使毒性增加;
这方 面研究开展较多,已取得较大成绩。②以中药复方有效部分进行研究。中医治病 强调辨证施治,即将疾病以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归纳为“证”,根据“证”这 一整体水平认识,从脏腑的联系,人和自然关系,采用中药复方中的多种化学成 分,多靶点、多环节(途径)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产生协同效应。因此中 药复方具有两大特性即化学成分高度复杂性和治疗整体性。只对复方中几味中药 的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既难以保证整个复方的疗效和质量,也无 法说清药效物质(化学成分)与作用机理的关系。有效部位则是在这一基础上提 出的,所谓有效部位是指介于中药复方各药味和化学成分之间的一个层次,是整 个复方中具有相近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药效成分群),即将中药复方看作 一个整体。

4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 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 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和缓控释制剂技术已经引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 的关注,许多研究性工作正在进行。如对复方山茱萸制剂抗厥注射液比较了水醇 法和不同孔径膜分离对制剂澄清度的影响以及对所含成分马钱素的影响。用壳聚 糖为原料制成的絮凝沉淀剂制备丹参口服液的实验表明,絮凝法工艺在指标成分 原儿茶醛的稳定性和经济指标等方面均优于水提醇沉法。将101果汁澄清剂应用于玉屏风口服液澄清,并与醇沉法比较,通过稳定性、黄芪甲甙、氨基酸等含量 测定,说明澄清工艺即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中药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是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课题。我国在这方面已 取得一定进展。如用乳化法制备了盐酸川芎嗪肺靶向明胶微球。

5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许多学者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 题,主要立论之点大致为:①必须坚持中医药的科学地位。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③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④必须突出研究“重心”。

综上所述中药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我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中 药走向国际还有很大距离。我国应充分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加大力度调动各学科 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组织攻关,以促进中国传统产业一中药向现代化、 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 贡献。

作者:陈秀梅,高颜华(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疾控中心(保定071000)) 第2篇: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中药现代化30年前就开始提出,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概念形成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6年7月,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中 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多的专题研究和多层次论证,国家正式 批准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此后“九五”期间,科技部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 产业化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指出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促 进中医药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标志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 进人实质性阶段。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1年牵头完成“中药现 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2002年10月,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我 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一2002年至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 要》,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的颁布明确了我国中药现代化 的发展方向,并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中药现代化工作进行了整体布局。《纲要》指 出中药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中药 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育,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纲要》的实施,到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订和完 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 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品,保持中国中医药 科技的优势地位,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纲要》对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 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其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一 些问題和困难外,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尚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待加强 中医理论不仅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而且也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动 力和源泉。在中医药体系的“辩证论治”中,医为药之理,药为医之用。从医与药 的关系看,中医的理论最终则落实在药上,临床有效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作用 的终极反映。但对临床效果的判断还需要在经验医学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现代循 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的原则,并按照“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点观 察”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此外,在中药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传承的 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医药理论精髄,充分阐释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内在规 律性;
如何通过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 实现中医理论对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指导意义;
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在中药现代化 与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应是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当在 中医药学自身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探讨,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揭示其科学的内涵,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的可持续 发展。

2.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研究己取得的成果之一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药 指纹图谱技术解决了一直困扰中药成分量化和质量综合检测的难题:中药指纹图 谱反映的是一种宏观综合信息,能更加有效地体现中药成分的复杂性,逐步实现 由定性到定量,由单•指标到多指标,这不仅可有效地量化检测出中药中的宏观 质量信息;
而且其质量检测标准也更为合理和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8月下发广《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耍求(暂行)》,并于2002年 4月颁布一广《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

目前,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工作已全面启动,74种在临床中使用的中 药注射剂实行了指纹图谱技术控制的质量标准。毋庸置疑,中药指纹图技术作为 指标成分质量监控的-种补充手段,在确定同一品种产品之间在化学成分上是否 具有同性具重要的意义,即对中药产品(或原料)之间相似度的判断起到重要的作 用。现阶段的中药指纹图谱还很难证明它们之间是否在生物学上具有等效性,即 很难确定中药指纹图谱所代表的化学组分勾药效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即“谱效 关系”)。因此,不仅要加强指纹图谱中各个峰的结构鉴定工作,更要进一步研 究和确定特定指纹图谱的药效学效果,以便违立出能真正反映中药产品疗效的指 纹图谱。

3.中药材生产质置管理规范(GA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实施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 重要成果。我国《中药材生产质IHf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由N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并6月1日起施行。2003年起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 请。L2005年6月份止,已有26家中药材生产企业种植的26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了中 药材GAP认证。中药材GAP的实施应该说是实现中药材原植物种植规范化、质量 标准化的很有意义的尝试,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实施中药材GAP的目的是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虽然GAP药材可称为质 量稳定和可控的中药材,但目前仍无法回答GAP中药材是否就是药效好的中药材 这一关键问题。中药材的药效与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密切相关,而有效成分(主 要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积累除与该中药材本身有关外,还与其所处 的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有关。因此,在中药材GAP种植条件的确定过程中, 应重点考察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累积的生境因子,如种植条件(包括土壤,肥料, 播种期,用种童,种植密度等),生长年限、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采收季节及 周围生长的植物(或作物)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栽培方案,使GAP种植的 中药材不仅质量稳定、可控,且有好的临床疗效。

4.加强对名优中成药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现有临床正在应用、上市销售的中药制剂应当 是千百年来临床实践中优选出来的好的和比较好的品种,但大多数中药产品存在着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不清、相关作用物质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不仅质量监控 无从做起(或水准很低),也很难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更难走向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等基础理论问题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难点 和关键。目前应针对一些临床上有确切疗效的名优中成药(尤其是单味中药制剂) 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从临床功效与主治角度基本弄 清其主要药效的作用机制及与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然后逐步揭示复方的主要有效 部位(或成分群)和作用部位(靶点)等。这不仅是中药制剂获取知识产权、求得有 效保护及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5.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供髙通置筛选应用的中药分离馏分样品库 中药的作用具有“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常可见到同一中药处方可能用于治 疗不同的疾病,或者同一中药出现在治疗不同疾病的不同处方中。中药作用具有 适应多样性的原因源自于其所含活性成分(作用物质)的多样性。然而,目前在对 于探索某个中药或其制剂治疗疾病的作用靶标(作用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 基础的实际研究工作中,常常每次只采用一种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物质的追踪 分离。这样,要想快速地得出全面且正确的结论则十分困难。因此釆用高通量、 多靶标同时进行活性筛选和追踪分离则显得十分必要。但是髙通量筛选方法对于 待筛样品有一定的要求,如仅是中药粗提取物,由于其混存杂质的干扰以及含有 的活性成分比较微量,往往会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导致所得结果无从正确判 断。

为此,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供髙通量筛选应用的中药分离馏分样品 库。我国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数量约有5000种,若按每种中药有序分离成大约50 个馏分计,即可建立起一个大约有25万个中药分离馏分的样品库。与常规的活性 追踪分离方法比较,由于在分离过程中并不有意取舍何种成分,只是将各中药中 含有的各类成分按照它们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分别分流到不N的馏分中去。因 此,建立的样品库将基本覆盖5000种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全部组分;
与中药 粗提取物比较,由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离,每个馏分含有的组分将大大简化,在 进行高通量活性筛选时混存杂质的干扰可以大幅度减少;
另外,随着分离过程的 进行,微量组分也将不断得到富集,这对测定它们的活性十分有利。在构建的样 品库中,每个样品将均有一个特征的编号,并有关于植物来源(包括蜡叶标本、 数码照片记录、采集者及分类学家的定名记录)、釆集地点(用卫星定位仪标定 方位)以及分离过程的详细记载,还附有收率及化学指纹图谱(TLC及HPLC)等 特征。中药分离馏分样品库将由分离出的馏分样品、实物标本、数码照片、文字 图谱等组成,作为国家机密统一妥善保存备用。样品库中的样品将由中医、中药、 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家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根据中药临床应用的传 统经验,共同拟定和选择活性筛选的靶标(多种靶标),开展髙通量筛选,以获得 系统的生物活性信息。供髙通量筛选应用的中药分离馏分样品库的建立,将为进 一步阐明有效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的作用物质基础,以 及对获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文才教授,黄映瑜,姚新生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 所) 第3篇:研究未来中药研发的新模式 我国中医药具有数千年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医药的安全性经过数千年临 床验证得以证明。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 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研究和开 发中药新药已成为国内众多医药企业的未来立足之本和当今风险投资的热土。因 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模式成为我们现代必 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研发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对药品项目的支持偏向 政府支持往往偏向科研机构.比如医院、高校。而对医药企业的支持非常 少,特别是小型企业。现如今科研机构由于体制等原因.管理机制僵化、缺乏市 场竞争意识.在新药的研发上效率低、研发资金利用率不高。另外本身就没多少 科研积累的国内医药企业,除了资金实力和研发不强的制约之外.传统的药品研 发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药企业的新品研发。

1.2新药临床欠缺实在的疗效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新药获得批准文号并投人市场.新药治疗 病种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能否像其使用说明书承诺的那样,承担起重任 吗?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药只是起着一定程度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治疗糖尿 病的新药,多是辅助西药使用,单靠中药难以降低血糖,只是减轻由于血糖升高而引起的身体不适,又如绝大多数清热解毒性质的中草药都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但几乎没有一种能与西药抗生素相媲美,黄连素可以治疗菌痢,但是比起诺佛沙 星、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则要逊色多了。市面上止咳化痰的中药很多,但若是呼 吸道感染,还得联合西药才能直接对症、见效快。

1.3中药临床试验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重基础(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 比较普遍™.新药临床试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更是 不积极实现。其实,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应用对 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中药新药审批给人的感觉是“严进宽 出即申请新药临床批文时.对临床前的研究情况比较重视,淘汰率高。而一旦获 得临床试验批文.由于中药风险较小.所以通过率较高,一般都能获得新药证书。

从而导致不少疗效平平或无治疗特色的中药新药纷纷获准上市充斥着整个医药 市场。做临床试验是来验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不是通过一个过程让一个疗 效不是很明确的药上市。

1.4创新药罕见 每年中药申报注册的真正属于新药范畴的品种很少.几乎都是新的中药复 方制剂和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低水平重复或变相仿制药浪费了大量 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大量中药资源与国家财力的浪费12]。一类新药几乎没 有,制剂主要以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为主,注射液很少,靶向制剂、透 皮吸收制剂等基本没有涉足。

2未来中药研发的新模式 2.1以医药企业为研发主体 传统的以研发机构为主的药品研发模式必须转型.建立以医药企业为研发 主体的新模式.从而迅速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药 研发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要真正实现尚需时日。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予以 引导: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加大对科研的投人力度。

2.2注重临床疗效 从试验方案设计的多个环节着手,由多学科人员的参与,体现中医特色。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先确定合理的适应证候。其次有明确的纳人、排除标准并有 足够的样本量,保证研究结论具有可重复性。第三要明确每期的研究目的,注册 分类不同的药物分别按照临床研究的分期要求进行临床试验。随着试验周期的深 入.可以要求提供更多的各方面资料。比如.为了验证疗效的可靠性.可以强调使用 同一批同一来源的药品.以消除产品差异和批间差异.以色谱指纹图谱控制供试品 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总之.要形成以临床疗效左右新药研发的模式。

2.3研发中多采用新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新进展、方法与技术。比如纳米技术.纳米中药最大 的优势是可以大大的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从药物学来说药物的溶出速 度与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成正相关。因此,当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研发可以提高疗 效,并促进中药剂型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病人的需求。

还有微乳,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 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黏度小,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液液分散体系。

微乳液作为一种载药体系.微乳后的中药不仅大大增加了药效.增强了稳定性,加 强了靶向作用,还降低了不良反应。

另外,利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技术,例如指纹图谱等高端的大型分析仪器, 对有效组分进行定性,还可以利用多核多维核趦共振、等离子体光谱等高灵敏、 多模式的现代技术,建立起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等多种信息检测与鉴 定方法。

3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瑰宝,中药在数千年历史中为我国人民健康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药必须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扬光大,造福 华夏,惠及世界,为此,研发现代中药,发展中药科技产业,加强中药标准化建 设,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把握两个原则:发扬中医药的优 势与特色——扬长避短;
应用现代多学科的先进方法与技术——取长补短。

作者:孔敏(泰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