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医学背景下过度医疗的定义及危害
基于人文医学背景下过度医疗的定义及危害 针对目前医患矛盾加剧的现状,仅在具体事务的层面上思考是不够的,必 须从医学发展的层面来分析。医学离不开技术,但过多的注重医学科技的发展容 易忽略人文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过度医疗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 题。本文通过对过度医疗的分析,从人文医学的视角来探讨逼制过度医疗的对策。1.过度医疗的定义和原因 1.1 过度医疗的定义 我国较早提出“过度医疗”的张忠鲁认为,临床上多种因素引起的过度运用 超出疾病诊疗需求的诊断手段的过程,称为过度医疗(overtreatment)。杜治政认 为过度医疗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行为 或医疗过程。美国社会学家Vincent认为过度医疗是由于医疗机构对人类生命采 取了过多的控制和社会变得更多地依赖医疗保健而引起的1。
1.2 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 1.2.1追求经济效益。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已经逐渐被弱化。我国医疗制度不 断改革和完善,但医院经营的成本预算却是有增无减,科室的收入和绩效考核、 医务工作者的奖金密切相关,带来的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部分医务工作者 在选择医疗方案时,可能就由于抵制不了高收入的诱惑而首选进口药物或昂贵药 物,从而造成过度医疗。
1.2.2 信息不对称。
医疗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患者所了解的医疗信息是非常少的一部 分,而在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病情的发生发展是无法预计和估量 的,他们把医生看作是“上帝”,希望医生可以让疾病远离自己,而医务工作者经 过系统的医学知识学习,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这就使患者处于信息拥有劣势的 地位,因此很容易造成医务工作者出于利益考虑而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
1.2.3 防御性医疗行为。早在1987年,Tancredi等提出了防御性医疗行为(DefensiveMedicine),指医 务人员为降低医疗风险、减轻责任而对患者实施超出规范化诊疗常规的检查、诊 断、治疗以及规避高危患者或高危患者诊疗程序的医疗行为2。防御性医疗行为 的宗旨并不是以“以患者为中心”其与人文医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它是从医务 工作者的利益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医务工作者,因此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 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给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还会造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
1.2.4 缺乏人文素养。
第十八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上,顾文英就“医学的两翼”一技术 和人文提出:现在的医学发展呈现出医务工作者人文医学精神贫血的状况。医疗 活动的商业化经济化已经引发了人文医学精神的衰退,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 度医疗不仅有社会原因还有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原因,从人文的角度、从医务工作 者自身出发来规避过度医疗是非常重要的。
2.过度医疗的危害 2.1增加医疗费用 《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卫生总费用达到 2.85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4.4%,据北京市医学与卫生经济学研究所预测, 到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将会达到7.9亿元[2。过度医疗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医 疗费用的增加,而我国每年如此高的卫生总费用支出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过度医疗 造成的。这表明国家和社会对医疗的投入仍然是不足的,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背 后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2浪费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包括医务工作者、医疗设备、财政投入、医疗信息、医疗技术等。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所耗费的医疗资源总量也是巨大的,过 度医疗行为不仅没有更好地利用资源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反而浪费了宝贵的 医疗资源,只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在农村 或偏远的山区,医疗资源是非常缺乏的,在这种实际情况下,过度医疗降低了资 源的利用率,使农村和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失衡。
2.3恶化医患关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显示,自2002年,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年平均上升 22.9%。医患矛盾的加剧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过度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生理需要的是医疗服务,心理需要的是人文服务,过度医疗 在表面上好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但这并不代表医疗事 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实质上是没有考虑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感受,加重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损害了其经济利益,使患者和医生之间产生不信任,当这种不信任感 逐渐扩大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2.4影响整体医学的发展 医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的发展不仅包括医疗技术也包括人文,过多 的强调科技的发展而忽略人文的发展会导致医学的畸形发展,医学的发展应该是 技术和人文共同发展的,过度医疗就是过多强调技术的结果。另一方面,医学模 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改变是医学非常重要的进步,将人文和 生态融入到医学模式,强调人文医学发展的重要性。过度医疗损害了医疗机构和 医务人员的权威和信誉,忽略了人文医学在整体医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因此从人 文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分析过度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3.发展人文医学,避免过度医疗 3.1伦理道德的教育 伦理和道德是一种内在的价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为规范。有学者3指出医 学伦理道德实践,不局限于临床和医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包括人文素质、人际关 系等全部实践活动。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人,所以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便 应运而生,人是有生命的,是社会性的生物,伦理道德是社会性的产物,医德是 医学的产物。医德的是非、善恶辨别应把全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体的利益 为第二位。有学者4提出:医务工作者医德的提高可促使医务人员忠于职守,以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医治每一位患者,这种同情心和责任感会使医务工作者 自觉的提高专业水准,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 严,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而不是只把患者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客体,减少过度 医疗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德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医学院校应该开设 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如:哲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医院要不定 期的举办相关讲座、研讨会来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使医务工作者对医德有更深入的理解,医德的建设重在实践而不是口号。在美国医学院校在学生见习和实习的 过程中,会安排伦理教师在教学医院进行查房,以解决他们遇到的道德难题5。
医德的教育不是在课堂上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实践中来不断的磨练和积累,这 有助于医学生正式上岗后在医疗活动中尽快养成良好的医德,以病人的利益为重, 拒绝过度医疗,注重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2培养崇高的职业精神 新的医学职业精神(2005年我国签署了《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一医师宣言》, 2012年公布的《中国医师宣言》)涵盖并超越了医学职业道德,明确了将“患者 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医学界十分重视患者的利益,并将其写入《医师宣言》 更凸显其核心地位《医师宣言》充分体现了医学职业精神。我国学者提出我国医 师职业精神包括职业态度(ProfessionalAttitude)、职业责任 (ProfessionalResponsibility)、职业理想(ProfessionalIdeals)、职业良心 (ProfessionalConscience)和职业作风(ProfessionalStyle)五个方面6。有学者7认 为医师职业精神倡导的病人利益第一原则受到了医疗服务市场化的冲击和挑战。
医务工作者是医疗行为的主体,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人文精神的提 高也非常重要,因此王成磊等学者提出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
人们愈加意识到无论是医学实践还是医疗服务都应该彰显人文精神,以得到患者 和社会的满意。
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医师职业精神的时候常把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 紧密相联,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医院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 精神教育,发挥职业道德的自律作用,从制度和精神即主观和客观的层面来防止 过度医疗。
3.3提高个人人文素养 素养,即“修习涵养、平素供养”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主要来自于医学知 识和个人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有学者认为就医学生而言,个人人文素养至少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有调查[12显示:97%的医学研究生认为需要提升自我人文素质。可见,在21世 纪医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发展是滞后的。
最近几年来,恶性医疗纠纷案件的不断发生,把紧张的医患关系推到了风 口浪尖。过度医疗是医患矛盾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医患矛盾可以看出,人文素养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外在而 是内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培育非常重要,医患之间的矛盾常常是因为沟通不 良导致的,这不利于医学发展。在日本,49所医学院校均安排了医学伦理学课程, 医患沟通成为医学人文课程中的第二热门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专门开设医患沟通 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该开展相关角色体验”的活动,让医学生扮演患者”的角色“医 生”通过和患者”的交流,进而真正的了解患者的需求,这种素质拓展的活动有助 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罗娟,石兴莲,程华刚,李元,张颜,赵坚